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安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安區,是牡丹江市轄區。位於城區東南部,東與陽明區穆稜市接壤,南與寧安市相連,西以太平路為界與西安區相鄰,北以濱綏鐵路與愛民區為界。總面積581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2014年)。全區轄4個街道、1個鎮:新安街道、長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興隆鎮。區政府駐新安街道。

全區地勢平坦,南部為山區。201國道公路過境。牡丹峰國家自然保護區[1]、國家森林公園在區境東南部,有牡丹峰、龍頭泉、玄武河、古山城、牡丹塔、仙人河、雞冠砬子、鷹峰頂等八大景點,最高處天嶺海拔1112米。

歷史沿革

東安區是牡丹江形成市區最早的地方。清末,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東段建成通車設立牡丹江站,逐漸形成了部分街道。東北淪陷後,稱「舊市街」。1937年設置牡丹江市後,相繼建立中區、南區和工場區。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始設新安區。但「新安」與「西安」發音接近,為避免發生混淆,1947年6月將新安區改為東安區。1952年1月,由原工場區和東安區一部分改設第二區。1956年9月,撤銷區的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

1958年1月,撤銷街道辦事處,復設東安區。1960年8月,改稱東安人民公社,並將興隆、東村兩個農村公社劃入「實行城鄉結合」。1962年1月,又將兩個農村公社劃出,恢復原東安區行政區域,1968年改稱東風區。1970年初,將東風區劃出一部分區域與愛民區劃出的一部分區域設立前進人民公社,並將東風區改稱勝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將勝利公社改稱東風區。1980年6月,將東風區改為東安區。

1980年6月,東安區轄七星、長安、新安3個街道。1984年12月,從長安街道劃出5個居委會成立沿江街道(1992年6月改為五星街道)。至此,全區共轄4個街道,31個居委會,955個居民小組,行政面積4.3平方千米。

1992年末,東安區位於牡丹江市城區東南部,牡丹江北岸,東北與陽明區接壤,東南、南瀕臨牡丹江,西至太平路與西安區分界,北與愛民區和陽明區毗連。瀕臨牡丹江,地勢平坦,全區總面積4.2平方千米。總人口11.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99%;滿、回、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區政府駐東長安街中段路北。(《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1997年7月,郊區撤銷後,原郊區所轄的東村鄉、興隆鎮、沿江鄉沿江街道南江第一、二、三、四居委會劃歸東安區管轄。共接收25個行政村、95個村民小組,32個自然屯,2個鄉(鎮)轄街道辦事處、13個居委會。至此,全區總面積增加到334.2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5.2平方千米,鄉鎮面積329平方千米。城區共轄4個街道,33個居委會,982個居民小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東安區(轄4個街道、1個鎮、1個鄉)常住總人口185506人,其中,新安街道46081人,長安街道33137人,七星街道37694人,五星街道18847人,興隆鎮36847人,東村鄉12900人。

2001年4月,撤銷東村鄉,其行政區劃歸興隆鎮。9月並村,興隆鎮將25個行政村合併為17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4個居委會。10月,4個街道的33個居委會組建19個社區。2002年,興隆鎮近郊6個村納入開發規劃,40平方千米熟地劃歸開發區,東安區轄區面積為294.2平方千米。

2005年,東安區轄4個街道、1個鎮:新安街道、長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興隆鎮。 新安街道轄柴市、牡丹、馨園、市政、花園5個社區;長安街道轄綠苑、清福、福民、幸福、平安5個社區;七星街道轄景福、紫雲、七星、照慶、積善、光華6個社區;五星街道轄建福、熱電、林機3個社區;興隆鎮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個社區和乜河、躍進、勝利、大團、小團、江南、大灣、下乜河、中乜河、興隆、河西、橋頭、嶺東、西村、迎門山、東村、東勝17個行政村。(www.xzqh.org根據《牡丹江市2005年代碼》整理)

2007年末,撤銷興隆鎮,改設興隆街道(12月19日黑民區[2007]144號批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東安區常住總人口200160人,其中,新安街道52064人,長安街道39618人,七星街道39496人,五星街道23724人,興隆街道45258人。

2012年,將下乜河、江南、中乜河等6個村、3個社區整建制劃歸開發區管理。

2013年,撤銷興隆街道,恢復興隆鎮。至此,東安區轄區面積294.2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5.2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1個鎮,21個社區、11個行政村,總人口20萬人。

視頻

東安區 相關視頻

牡丹江東安區宣傳
東安區:以觀念變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