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從容相處(于振坤)
作品欣賞
與世界從容相處
我很難否認,自己在飛機上打開龍仁青作品集的時候,沒有懷着一絲獵奇心理。沒錯,龍仁青當然寫到了他棲身的那方土地,寫到了這地域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致。不過,我很快就發現,龍仁青的文字有一種安詳的氣息,他以出入於漢藏兩種文化的獨特身份,在漢語世界裡構造出一個既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不毛之域的藏地。
由於中途轉機,我到達西寧的時候,已經快晚上八點了,太陽還好好地懸掛在西天邊。等到跟龍仁青見上面,已經是九點多了。
第二天,我們一行坐車去某個我叫不上名字的地方,因為沒看出龍仁青外露任何明顯的情緒波動,我便也掏出他的書,繼續讀了起來。每當車經過一個地方停下來,龍仁青就拿出手機拍照,並跟我們討論此地的景致,比較照片的優劣。在經過一片大湖的時候,龍仁青講起了他等待青海湖開湖的故事。他們幾個攝影愛好者,在開湖前好幾天就駐紮在那裡,每日熬夜等待,沒想到,青海湖卻在他們某個不經意的打盹間一朝開湖,他們沒有看到那壯觀的景致,好幾個日夜算是白白等待了。我很奇怪地看着龍仁青,見他並沒有懊喪的表現,只平靜地說着,他還沒緣分看到開湖,那就等待來日。
我差不多由此明白,為什麼龍仁青筆下的藏地,並未被過度美化,也沒有被抽象化為某種可資談論的符號,而是置身在這個人類共同的星球上,不卑不亢,有自己生動鮮活的山川、河流、草木和鳥蟲。這個藏地並沒有不食人間煙火,也沒有妖魅叢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喜悅也有情緒的一個所在。即使承認前述神化或邊地化的藏地有其在想象中的位置,也可以肯定地表示,龍仁青的作品豐富了我對藏地的認識,拓寬了我們被自己的大膽談論操縱得過於狹窄的異質視野。
晚上到達目的地之後,經過一天的車馬勞頓,大家都有些疲倦,連晚飯也懶得再吃的樣子。忙活了一天的龍仁青應該更累吧,何況他還懷着一個讓人不安的心事。不想,他卻安安靜靜地為大家張羅了一桌豐盛的晚餐,並在席間唱起了藏族小曲。埋頭吃飯的人漸次被這曲子吸引住了,那迷人的韻律和聲音,有一種經過滄桑的柔媚委婉,慢慢洗去了我們身上覆蓋的客塵,大家變得興奮起來,勞累似乎一掃而光。
那天的晚餐結束後,我躺在賓館的床上,耳邊一直迴蕩着龍仁青所唱小曲的節奏,忽然就想到了他小說那從容的敘事風致。大概對龍仁青來說,已經習慣於在一塊獨特土地上兩種不同族群文化間的轉換,也過慣了信仰與日常之間不停出入的生活,因而他筆下長養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着從容自若的情感和跟這塊土地生長在一起的呼吸。他已經習慣了那些明顯的或微妙的差異,並在這差異中形成了自己處變不驚的沉穩風格。就像《轉湖》中的那對夫妻,兇險的命運即將在面前展開,而他們卻幸運地恰好知道——
自從多傑退休,措果忽然發現,比起年輕的時候,他們變得寬容、大度,懂得體貼對方。而年輕的時候,他們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有時候甚至幾天裡相互不搭理,在一個屋檐下,形同陌路。想起這些,措果心裡就會有些後悔,後悔自己年輕的時候脾氣不好,沒有好好去在乎這個人,她心裡也明白,多傑也一定和她有着同樣的想法。
或許不妨這樣說,龍仁青很像是一個獨特的說書人,用自己經歲月而來的寬容大度和周到體貼,不停地告訴人們,即便再怎樣的差異和不同,總有一些最日常最平凡的部分需要去注意,去懷想。他小說一直關心的,是人與人、人與世界的相處,那些看起來閒話似的嘮嘮叨叨里,深蘊着人世的深情厚誼——這是世界給一個與世界從容相處者的報償,也是我們有幸能夠收到的一份美好的禮物。
作者簡介
于振坤,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