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下滲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進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補充土層缺乏的水分,這種過程叫下滲。下滲的水,首先滿足土壤最大持水量,多餘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土壤孔隙向下運動,最後達到潛水面,補給地下水,這種現象叫下滲或滲透。

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上滲入土壤中的水量,稱為下滲率或下滲強度。水在土壤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從地表滲入地下的運動。分子力和毛管力隨着土壤水分增大而減小,當水分充滿毛管孔隙而達到飽和時,下滲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進行。影響下滲的因素有:降雨強度、地面植被度和植被種類、土壤物理特性、溫度和水質等。

下滲率的測定

下滲率在初始下滲時為最大(f0),隨時間而遞減,最終趨於穩定。穩定值稱穩定下滲率fc。這種情況下的下滲曲線又稱下滲容量曲線。直接測定下滲容量曲線的方法有同心環法和單管法。測驗過程中為保持環內或管內固定水深而在單位時間內注入的水量就是下滲率。這兩種方法得到的是一定條件下的單點下滲水量。在徑流實驗場或徑流試驗小區,根據實測降雨量(人工降雨或天然降雨)和徑流量,用水文分析法可求得一定面積上的平均下滲率。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