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滬劇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滬劇院,是在上海滬劇團基礎上於1982年9月建立的國家劇院,自2001年3月起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領導。滬劇院下屬演員團、演奏團、舞美設計製作中心、演出經營中心和藝術室、黨政辦公室等部門。現任院長茅善玉、黨總支書記金雪苓、黃堅強、邵智星。
滬劇簡介
滬劇,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戲劇種,它發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曲調清新優美,具有濃郁的江南絲竹韻味。從早期花鼓戲、本灘、申曲,到當代滬劇,大致經歷了兩百多年時間。滬劇[1]的發展始終和上海城市的歷史變遷緊密相關,它以戲曲形式保存着上海城市的語言特徵、文化記憶和世俗風情,在上海城鄉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有着深厚的觀眾基礎。
滬劇院簡介
上海滬劇院是於1982年1月,在上海滬劇團基礎上建立的國家劇院。近年來劇院在促進創作,發展和演出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劇院下轄一團,青年團和茅善玉藝術製作社等三個演出實體。滬劇院藝術陣容強大,擁有馬莉莉、陳瑜、茅善玉、孫徐春、汪華忠、沈仁偉,張杏聲,陸敬業,徐伯濤、王明道、呂賢麗、倪辛佳等一批在觀眾中享有盛譽的着名演員,還擁有錢思劍、朱儉、洪立勇、沈瑾、程臻,黃麗婭和吉燕萍等一批滬劇新人。滬劇院創作力量也相當雄厚,有大批具有高級藝術職稱,創作經驗豐富的編劇、導演、作曲和舞美設計人員。 作為全國着名的藝術表演團體,上海滬劇院數次赴外演出,還七次進京,多次參加在各地舉行的全國性會演,擴大了滬劇的影響。創作了《羅漢錢》,《姊妹倆》、《明月照母心》等一批好的滬劇劇目,並在全國戲曲觀摩演出等活動中屢受好評,頻頻獲獎。
劇院擁有不少久演不衰的優秀傳統劇目,如《陸雅臣賣娘子》 、《庵堂相會》、《借黃糠》和《阿必大回娘家》等早期傳統劇目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被稱為「西裝旗袍戲」的《碧落黃泉》 、《少奶奶的扇子》、 《雷雨》和《叛逆女性》等中期傳統劇目多姿多彩,別具一格。五六十年代以來編演的《羅漢錢》、《星星之火》、 《紅燈記》 、《蘆盪火種》,新時期編演的《金繡娘》、《張志新之死》、《一個明星的遭遇》、《霧中人》、《牛仔女》、《逃犯》、《明月照母心》和《今 日夢圓》等劇目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紅燈記》和《蘆盪火種》被移植成京劇而蜚聲海內外。《羅漢錢》獲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劇本獎和音樂獎。《姊妹倆》獲全國現代題材戲曲、話劇和歌劇觀摩演出優秀劇目獎等10項獎。《明月照母心》獲全國戲曲現代戲匯演9項優秀獎,被文化部授予文華大獎。《今 日夢圓》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等。 劇院幾度赴香港訪問演出,得到一致讚賞。
演員陣容
上海滬劇院擁有堅強的演出陣容。當年以丁是娥為代表的老一代滬劇表演藝術家創造了各樹一幟的藝術流派,為滬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今茅善玉、馬莉莉、陳瑜、呂賢麗、錢思劍等一批着名演員在觀眾中又享有盛譽。朱儉、程臻和洪立勇等舞台新秀經過不斷磨練,已經嶄露頭角。更年青的一代新人王麗君、趙雋晴等也已亮相滬劇舞台,受到各方面好評。
演出劇目
滬劇舞台有不少久演不衰的優秀傳統劇目。近年來經過劇院整理加工,更受觀眾歡迎。像《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借黃糠》、《胡錦初借妻》和《阿必大回娘家》等早期傳統劇目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被稱為「西裝旗袍戲」的《碧落黃泉》、《大雷雨》、《叛逆女性》、《雷雨》、《少奶奶的扇子》、《家》和《石榴裙下》等中期傳統劇目,近年來推陳出新,也深受觀眾喜愛。
滬劇善於反映現代生活,上海滬劇院充分發揮這一藝術優勢,創作演出了大量表現新時代、塑造新人物的優秀現代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編演的《羅漢錢》、《星星之火》、《蘆盪火種》、《雞毛飛上天》和《紅燈記》;新時期以來編演的《一個明星的遭遇》、《姊妹倆》、《明月照母心》、《風雨同齡人》、《今 日夢圓》和近年來創作演出的《董梅卿》、《心有淚千行》、《上海老師》、《大紅喜事》、《龍鳳逞強》、《宋慶齡在上海》和《一文錢》等劇目在上海和全國均產生過較大影響。《蘆盪火種》和《紅燈記》還被移植成現代京劇,為廣大群眾所熟悉。有些劇目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連續劇熱播全國、蜚聲海內外。
所獲榮譽
作為全國着名的藝術表演團體,上海滬劇院長期來得到了各級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幾代中央領導同志以及上海市委、市府領導同志都曾親臨觀看劇院演出,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
在全國性各種會演中,上海滬劇院多次獲得各種榮譽,先後獲得過國家文化部授予的「文華大獎」;中宣部授予的精神文明建設[2]「五個一工程」獎;上海市政府頒發的「上海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還被中宣部和國家文化部等14個中央部委辦評為全國「三下鄉」先進集體。劇院的一些着名演員相繼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國家文化部的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節優秀主演獎和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表演主角獎等獎項。
近年來上海滬劇院還不斷擴大對外交流。曾幾度赴港和澳大利亞、南非和美國訪問演出,還先後為越南國家主席、美國總統和柬埔寨國王等重要外賓演出。2006年1月滬劇院院長、着名滬劇演員茅善玉赴奧地利,參加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中國新春音樂會」,登台演唱滬劇選曲「燕燕做媒」,滬劇有史以來第一次登上了世界級藝術殿堂。
在二○○六年六月十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滬劇作為上海申報的唯一的戲曲劇種被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參考文獻
- ↑ 關於滬劇傳承發展的思考與建議,搜狐,2020-06-08
- ↑ 精神文明建設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搜狐,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