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抗癌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上海市抗癌協會於1986年12月正式成立。2009年12月換屆產生第六屆理事會。有理事64名,會員1500餘名。協會所屬專業委員會有:腫瘤病理、腫瘤康復姑息治療、胃腸腫瘤[1]、傳統醫學、腫瘤影像、胰腺癌、腫瘤介入、婦科腫瘤、頭頸腫瘤、乳腺腫瘤、肉瘤等。有團體會員單位30餘個。協會掛靠支撐單位:復旦大學腫瘤醫院。

工作情況

1.專題學術報告

現代腫瘤醫師的知識更新,基礎研究、臨床業務水平的提高是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組織實施國家繼續教育項目的主要任務之一,專題學術報告會在本市醫學界頗有影響,深受廣大腫瘤臨床醫務工作者的歡迎。二十餘年來本會共舉辦了各類學術專題報告320餘次,參加聽講者60000餘人次。

2.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

現代社會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崇尚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而身體的健康是其前提。

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已超過心、腦、血管疾病而成為致死原因的首位。因此,普及、宣傳腫瘤防治[2]基礎知識,期望每個市民獲得並保持「最佳健康」是本會工作之努力目標。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每年在4月17日-21日舉辦各種形式和內容的「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電視台專訪和坐堂科普講座;腫瘤專家義務諮詢和康復指導;專題科普報告會;科普版面展示;贈閱科普資料和《抗癌》雜誌等。這一年一度的科普活動受益市民數以萬計,社會效應和大眾反響良好。

3.上海科技節主題活動

依據上海市科協的要求,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積極參與和籌劃上海市科協組織的上海科技節活動,目的是為了向公眾普及、宣傳科學發展觀及當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中國經濟建設、社會健康事業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營造現代健康保健的社會環境、生活理念和文化氛圍,以減少和降低傳染病的傳播、慢性病尤其是癌症的發生,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主要形式:在市區廣場、社區街道、高校園區等舉辦大型科普報告會、科學傳播活動等。科技節主題活動社會效益顯着,受益群眾廣泛。

4.上海科技論壇主題活動

依據上海市科協的要求,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積極參與和籌辦上海市科協組織的上海市科技論壇主題活動。

上海科技論壇主題活動學術水平、學術層次高,研討主題是本專業當前研究的熱點或前沿課題,所涉內容深入而廣泛。因此,這樣的活動往往群賢畢至,興趣盎然,學術氣氛濃厚。

5.國內、國際學術會議

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以聯合主辦、協辦等各種形式的學術會議、學術活動致力於充分交流學術思想,活躍學術氣氛,提高學術水平。主要形式有:學術年會、專題研討會、學術論壇、高峰會議等。二十餘年來,共成功舉辦200餘次,與會代表50000餘人,交流學術論文4000餘篇。

6.社會公益性活動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癌症的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和積極康復,都與公眾的防癌意識程度和抗癌知識水平密切相關。所以,如何喚起民眾的防癌、抗癌意識,提高市民的腫瘤防治知識是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

二十餘年來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公益性活動受益人群博眾,受到了本市社會各界群眾的讚譽。主要活動的形式有:舉辦腫瘤防治知識競賽;編輯「腫瘤科普知識」手冊及「常見腫瘤防治」折頁;攝製「60年滄桑看今朝」、「廉潔之花喜綻開」、「惡性淋巴瘤」和「乳腺癌防治」等腫瘤防治科普錄像片;舉辦為癌症患者獻愛心聯誼會;舉辦腫瘤防治社會開放日;開展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社會調查;舉辦腫瘤患者醫療康復講座;舉辦腫瘤專家為市民釋疑解惑活動;舉辦腫瘤防治教育大課堂系列講座;向本市社區各街道贈閱《抗癌》雜誌;向本市各大綜合性醫院住院腫瘤病員,腫瘤專科醫院病房每個腫瘤患者贈閱新出版的《抗癌》雜誌等。

7.科技協作服務

當今,知識、信息和科技「軟資源」是市場競爭的重要砝碼。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主要依賴於知識、信息的擴大和應用的能力與效率,其依靠的是科技進步和高素質的人才。由於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是社會團體而非經濟實體,一切活動經費來源靠自籌。為了協會的生存和發展,並保持其基本屬性和完善其基本功能,就要努力找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結合點。而加強與國內外相關單位的密切聯繫、相互交流和精誠合作,是獲取雙贏,共同為腫瘤患者服務的有效途徑。

8.腫瘤醫學科學的普及

事實告訴我們,癌症的預防、診療和康復與廣大市民的腫瘤醫學知識水平的普及密切相關。為此,二十餘年來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各學科專家及腫瘤醫務工作者的科普講座、作品及科技成果動態報道時常見諸全國各種大眾媒體(電視台和報刊),為普及腫瘤防治知識,增強人民防癌、抗癌意識,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能力,而在繁忙的醫、教、研工作之餘長期從事科普創作,諸多文章和作品在《大眾醫學》、《科學生活》、《家庭醫生》、《抗癌》、《健康博覽》、《康復》、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大眾衛生報、上海科技報、勞動報、健康報、醫院報等報刊雜誌發表,為促進和繁榮我國的醫學科普事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孜孜不倦,筆耕不輟。

9.《抗癌》雜誌編輯出版

《抗癌》雜誌是上海市科協主管、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的國內第一家腫瘤防治醫學科技期刊(季刊),亦是上海市科協系統科技類優秀期刊,由上海《抗癌》雜誌社編輯出版,1988年創刊。國際刊號:ISSN1008-3065,國內刊號:CN31-1664/R,中文科技期刊收錄信息源。現任社長為上海市抗癌協會名譽理事長沈鎮宙教授、主編為上海市抗癌協會秘書長郭小毛教授

《抗癌》雜誌依託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在醫技領域得天獨厚的優勢,將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科普作品奉獻給廣大讀者。雜誌裝幀美觀、圖文並茂,可讀性強,而廣泛受到了國內醫學界同行、腫瘤患者及家屬、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譽和青睞。2002年10月被上海市科協遴選後報國家第三屆期刊獎評審;2006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局、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聯合發文:本刊榮獲全國科技科普類雜誌編校質量評比第三名、上海市第一名而被通報表彰。創刊20年來,《抗癌》雜誌共出版發行80期,660餘萬字。

10.《抗癌動態》會刊編輯出版

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出版的《抗癌動態》(Anticancer Developments)是一本反映國內外最新臨床腫瘤醫學信息和科研動向的綜合性科技類內部高級期刊(季刊),由國內外知名、資深腫瘤醫學專家撰稿,上海市抗癌協會辦公室編輯,本會理事長蔣國梁教授任主編,本會秘書長郭小毛副教授任執行主編。本刊注重科學性、權威性與指導性,文章大多數是綜述近年來在腫瘤診斷和治療的新進展,同時也將一些國際上已明確的診療指南向國內從事腫瘤臨床的專業醫師推薦,以利於規範腫瘤的治療。由於本刊力求將真正一流專家的真知灼見和精品力作奉獻給了讀者而廣泛受到了國內腫瘤醫學界同行的極大關注和高度評價,其臨床價值、品牌效應凸顯。自1996年創刊以來共出版發行60期,225餘萬字。

11.工作網站建設

本會創建的具有獨立域名的工作網站「上海抗癌在線」近些年來運行良好,為進一步整合本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信息資源,構築現代化的信息平台提供了便捷,大大提高了其整合的資源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已成為對外宣傳、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成為各組織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網站的工作指導思想:1.網站建設立足於「工作網站」,因此欄目設置結合本專業特色,與工作緊密結合;服務於本會各級組織及廣大會員,充分利用網站加強對會員的管理、交流和溝通。2.網絡信息講究時效性,信息資源及時整合、更新,並力求其可靠與準確。

12.組織發展

本會相繼組建了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病理(腫瘤醫院,主委:杜祥)、康復姑息治療(長征醫院,主委:王傑軍)、胃腸腫瘤(瑞金醫院,主委:朱正綱)、傳統醫學(腫瘤醫院,主委:劉魯明)、腫瘤影像(腫瘤醫院,主委:彭衛軍)、腫瘤介入(東方肝膽醫院,主委:楊業發)、胰腺腫瘤(腫瘤醫院,主委:倪泉興)、頭頸腫瘤(腫瘤醫院,主委:嵇慶海)、乳腺腫瘤(腫瘤醫院,主委:邵志敏)、婦科腫瘤(腫瘤醫院,主委:吳小華)、肉瘤(腫瘤醫院,主委:師英強)等11個專業委員會以及上海市抗癌協會前列腺腫瘤診治中心(腫瘤醫院,主任:葉定偉)。

獲獎情況

1997年榮獲上海市科協第二屆星級學會稱號;1998年榮獲全國第二屆省級學會之星獎;1999年榮獲上海科技節先進集體獎;2000年榮獲全國第三屆省級學會之星獎;2000年協會《抗癌》雜誌榮獲上海市科協系統科普類優秀科技期刊;2001年榮獲上海市科協第三屆星級學會稱號;2001年榮獲上海科技節先進集體組織獎;2001年榮獲上海市科技節「高校生命科學傳播活動」榮譽獎;2001年榮獲上海市科協科普工作貢獻獎;2003年榮獲上海市科協第九屆青年論壇優秀組織獎;2003年榮獲上海市科協星級學會稱號;2003年榮獲全國省級學會之星獎;2004年榮獲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之星三連冠稱號」;2006年《抗癌》雜誌獲得國家科技科普類雜誌編校質量良好期刊的通報表彰;2007年被光榮入選全國科普活動五十佳省級學會名單;2004至2010年均榮獲上海市科協二星級學會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