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十年苦命女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粵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圖片

三十年苦命女郎》,粵劇《三十年苦命女郎》張始明編劇。

劇目介紹

張志成與楊素英乃中表之親,兩人早已心心相相,自定定姻,不料素英為家庭逼迫另嫁金文漢為妻。素英念志成之情,介紹婢女秋蟬嫁之。素英嫁文漢後懷孕。文漢患急病而死,素英重病中戴孝披麻。戴瑞仁見素英貌美,在孝堂將她調戲,為文漢之母撞見。瑞仁刺死文漢母,嫁禍素英。素英被關進牢獄,在獄中產下兒子,交由女看守撫養。兒子長大替母鳴冤,適遇八府巡按志成上任,查明真相,將戴瑞仁處死。

粵劇《三十年苦命女郎》20世紀30年代由鈞天樂班演出,陳非儂、靚少鳳主演,是陳非儂自認為畢生演出最滿意的劇目之一。該劇還有徐若呆編劇的演出本,1946年由香港新聲劇團演出,任劍輝、陳艷儂、歐陽儉、白雪仙等主演。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三十年苦命女郎 相關視頻

北海粵劇宣傳片
【紀錄片】中國戲曲瑰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