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位一體教義發展簡史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三位一體教義發展簡史》,類別:教會歷史,作者:林慈信。

三一神論一般指基督教[1]的上帝,即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稱呼聖靈為聖神,東正教和新教[2]都稱呼為聖靈)為同一本體(本性)、三個不同的位格,三位格為同一本質。通俗地說,僅有獨一的上帝;聖天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天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天父。詳細闡述有關三位一體這個信條的教義被稱為三一論。

目錄

節選

諾斯底派的主要教義

(LouisBerkhof,AHistoryofChristianDoctrines,47-49;伯克富,,頁30-32。林慈信修。)

我們在此不討論諾斯底主義的各種派系,如Valentinus與Basilides等;我們只簡單地討論諾斯底主義的教義。他們的教義有"二元論"(dualism)的特徵。宇宙有兩個原始原則,或兩個,彼此敵對,一個高於另一個,甚至一善一惡。至高的神,即善神,是無可測度的深淵。祂在自己與有限的被造物中間,造了一連串的中級存有者(middlebeings,或aeons),都是從神性放射的(emanationsofthedivine),這些神聖的存有也被稱為分神。善神與這一些分神總合在一起,被稱為"圓滿"(pleroma),就是神性本質的豐滿(fullnessofthedivineessence)。至高的神只能借着這些"分神"與被造物發生關係。世界並不是善神所造,乃是因為神性豐滿中發生了墮落;所以世界是一位低級的,可能有敵意的神所造。這位低級的神被稱為"造物主"(Demiurge),即是舊約的耶和華,是一位較低的,有限的,有激情的,有時也會報復的存有者。這位造物主與至高真神之間,有着強烈的對照;至高真神是至善,至德,至真之源;祂在基督里顯示出來。

物質世界既是這一位低等的,可能是"惡神"所造,因此物質本身是邪惡的。然而在物質里有靈界的余種,就是人的靈魂,是從高級潔世界來的一道光;這余種怎樣與物質纏在一起,無人能解釋。靈魂得解脫,只有借着善神的介入。有一個救法,就是一位使者從眾光的國度差遣到黑暗的世界來。基督教的諾斯底主義通常認為基督就是這使者。對於基督,他們有多種描述:有時祂被視為一位屬天存有(celestialbeing),以一種幻影的靈體出現;有時祂又被視為一位屬世的人,暫時與一種更高的力量或靈體相連。既然物質本是惡的,這位高超的靈不可能有一般的人體。

若要在救贖上有份,或勝過世界,必需參加諾斯底派,領受入教的秘密儀式。救贖之途徑包括以下各步驟:進入與基督結婚的奧秘特殊的洗禮,神奧的名字,以及特別的膏抹,才能獲永存的秘密知識(secretknowledgeofBeing)。從這方面看,諾斯底主義近乎一種秘密宗教。人類分為三種人:屬靈的人,乃是教會中高級委員;屬魂的人,乃是教會中一般的會友;屬物質的人,乃是所有的外邦人。只有第一類的人才能獲得更高的知識,因之也就有了更高的福份。第二類的借着信心與行為也能得救,這等人只能獲得次等的福份。第三類就是毫無盼望的失喪之人。

諾斯底主義的倫理哲學有兩種相對的結果:他們的倫理道德與他們的救贖觀有關。有時主張苦修主義,但也有人認為屬靈的人既有了屬天地祝福,肉體方面的行為並不能影響他們的救恩,所以就不禁止肉體的情慾,而過着放蕩的生活。諾斯底主義的教義完全忽視末世論,他們也否認死人復活的教義。他們認為當人的靈魂離開物質的身體時,就進到"完滿"的境界,這就是人生的結局。

目錄

第一部份 諾斯底主義(神哲派)GNOSTICISM 第二部份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們 第三部份 亞歷山大的教父THE ALEXANDRIAN FATHERS 第四部份 神格唯一說MONARCHIANISM

第五部份 關於三位一體的爭論THE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THE TRINITARIAN CONTROVERSY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