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壽節賜宴王公藩王及廷臣因成近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壽節賜宴王公藩王及廷臣因成近體》清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的作品之一。乾隆帝知識廣博,才能卓越,自幼聰慧,十一歲時晉謁祖父康熙帝,當面背誦書文,一字無誤,得到老皇帝的歡心,被養育宮中,隨侍左右。乾隆帝後來經常懷念這段經歷,視為不世之恩榮。少年和青年時代受到嚴格的、良好的教育,熟讀儒家經典,得到名師福敏、蔡世遠、朱軾等的教導,研經習史,作文吟詩,又酷愛書法、圖畫、文物,精嫻音律、熱心園林建築,全面通曉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的愛好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兼具學者、詩人、藝術家、鑑賞家的氣質,又通曉多種語言,不但精於漢文又熟諳滿語,與大臣討論政事,經常使用滿語,還懂得蒙古語、維吾爾語、藏語,能和來朝的少數民族領袖直接交談。而且愛好體育武事,經常騎馬射箭、秋獮圍獵、觀看水嬉、摔跤、龍舟等。曾多年隨侍皇帝左右的著名歷史學家趙翼[1]說,「上最善射,每夏日引見武官畢,即在宮門外較射,秋出塞亦如之。射以三番為率,番必三矢,每發輒中圓的,九矢率中六、七,此余所常見者」。由於勤習武事,經常鍛煉,故身體健康,精力過人,很少生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他已七十九歲,朝鮮使者洪仁點覲見後,說他「尚如六十餘歲人,筋力則耳目聰明,步履便捷矣」

萬壽節賜宴王公藩王及廷臣因成近體

千壽宴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為康熙皇帝60華誕。他認為:「自秦漢以降,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而決定舉辦萬壽慶典。當時,為慶祝活動搭置的彩棚,從西直門一直延伸到暢春園,長達20里。禮部特別作出規定:「今歲恭遇萬壽六旬大慶,非尋常可比」,從三月初一至月終,京官都著蟒袍、補褂。據昭槤著《嘯亭續錄·千叟宴》記載,參加宴會的老人有1900餘人。

第二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康熙皇帝69歲,為了預慶自己70歲生日,召65歲以上滿蒙漢大臣及百姓等1020人,在乾清宮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宴間,康熙帝與滿漢大臣作詩紀盛,名《千叟宴詩》,「千叟宴」始成名。

第三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初六,乾隆皇帝75歲,五世同堂,而於乾清宮舉行了第三次千叟宴。自宗室王貝勒以下,內外文武大臣官員、致仕大臣官員、受封文武官階過60歲者約有3000餘人,共聚一堂。當時,殿廊下布50席,丹墀內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計800席之多。

第四次在嘉靖元年(1796)。此前,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皇帝已是一個85歲高齡的老人,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紀錄,他在嘉靖元年正月初一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顒琰,世稱嘉靖皇帝。退位為太上皇帝的乾隆皇帝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而那一年,乾隆皇帝已是一名86歲的老人,60歲的老人與他也有26歲的年齡差距,因此,參宴老人的年齡由60歲改為70歲以上。

在這次千叟宴結束之後僅過3年,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君臨天下63年的乾隆皇帝逝世,享年89歲[2]。廟號高宗。因而,從某個角度講,第四次千叟宴可以稱作一次告別的宴會,意味着乾隆時代的結束。與此同時,古典中國隨着千叟宴的酒闌人散而畫上一個句號。

視頻

萬壽節賜宴王公藩王及廷臣因成近體 相關視頻

乾隆活了89歲 為何當了60年皇帝就主動退位?來了解一下吧
乾隆為什麼能成為最長壽的皇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