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斛珠·才難如此

魏了翁(銅像揭幕) 原圖鏈接 來自 百度 的圖片

一斛珠·才難如此》是南宋理學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強調時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濁、國家的興亡對詩人的情感起決定作用。 因此他的詩歌中大量的描寫了民間的疾苦,對國家的興亡表示了深刻的關注,對對廣大勞動人民悲慘生活表現了同情。 同時深刻揭露了晚宋時期,士風日下,朝政腐敗的社會現實。這些詩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中。關心國家命運、人民疾苦、政治,關心現實,立足點高,着眼點廣,這是士林文學的一個優良傳統。他作為官僚群體中的代表人物,其詩歌中反映出的史實,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會責任感。 在詩中,魏了翁把個人的命運與時代、人民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元蒙攻宋之後,他一直處在時代的漩渦中,所以,他無論是關於時代、人民還是個人情感的抒發都成了時代的最強音,具有史詩的意義[1]

一斛珠·才難如此

目錄

作者簡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縣(今屬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為兵部郎中,累遷秘書監、起居舍人。寶慶元年(1225年),遭到誣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紹定五年(1232年),起復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學士[2]、同簽書樞密院事之職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封臨邛郡開國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獲贈太師、秦國公,諡號"文靖"。

歷史評價

李東陽:其稱西山(真德秀)之賢,有東南人物凋落之嘆,則其慨然自附於濂洛諸賢之意端可想見,可謂一代偉人也……自鶴山(魏了翁)去國後,國勢日蹙,一再傳而宋亡。 (《跋鶴山魏先生書真跡》)

何喬新:自金有蒙古之難,中原豪傑並起,而爭請命於宋。李全、張林以山東來歸,嚴實、彭義斌以河北來歸,計其將卒不啻百餘萬。使宋得壯猷宿望如崔與之、魏了翁者,建閫淮甸,撫之以恩威,馭之以紀律,畫疆理以處之,擇將帥以統之,豈惟可以保淮而固江耶?復汴洛之舊都,吊祖宗之遺民,蓋可坐致矣。 (《朝廷以淮亂相仍以改楚州為淮安軍視之若羈縻州然》)

薛應旗:宋哲宗之世,非無范純仁、韓忠彥也;南渡之時,非無李綱、趙鼎也;其後非無真德秀、魏了翁、文天祥也,如不用,何哉? (《紀述·下篇》)

黃宗羲:①鶴山之卓犖,非西山之依門傍戶所能及。 (《宋元學案》)②兩家學術雖同出於考亭(朱熹[3]),而鶴山識力橫絕,真所謂卓犖觀群書者;西山則倚門傍戶,不敢自出一頭地,蓋墨守之而已。 (《宋元學案》)

黃百家:從來西山鶴山並稱,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獨舉也。鶴山之志西山,亦以司馬文正(司馬光[4])、范忠文(范仲淹)之生同志、死同傳相比,後世亦無敢優劣之者。 (《宋元學案》)

全祖望:嘉定而後,私淑朱、張(張拭)之學者,曰鶴山魏文靖公。兼有永嘉經制之粹,而去其駁。世之稱之者,以並之西山,有如溫公(司馬光)、蜀公(范鎮),不敢軒輊。(《宋元學案》)

楊循吉,晩宋名儒,繼明絕學,著書行世,抗節立朝,遺疏攸存,餘風未泯,式彰明祀,以厲方來。 (《宋太師鶴山先生文靖魏公祠堂碑》)

高賡恩:三千年經義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風。即此邦才重馬揚,誰復辭華艷西漢?四百里大賢踵起,濂洛關閩力肩道統。雖當日謗興朱李,何禁俎豆續南軒!

紀昀等:南宋之衰,學派變為門戶,詩派變為江湖。了翁容與其間,獨以窮經學古,自為一家。所著作詩文極富……史稱了翁年十五時,為《韓愈論》,抑揚頓挫,已有作者之風。其天姿本自絕異,故自中年以後,覃思經術,造詣益深。所作醇正有法,而紆徐宕折,出乎自然。絕不染江湖游士叫囂狂誕之風,亦不染講學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葉,可謂翛然於流俗外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5]

蔡東藩:況賈、閻二妃,相繼專寵,不聞有遠色之言。真、魏二賢,同時就征,復至有遭忌之舉。危不持,顛不扶,焉用彼相為哉? (《宋史演義》)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於史彌遠,中期委政於鄭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於賈似道。清之在位,頗引用正人,故端平間,賢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並見進用,時稱端平更化,以比元佑。 (《宋代政治史》)

馮友蘭:吾觀鶴山有雲:"《中庸》說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方說見諸天地,質鬼神,百世以俟聖人。蓋道不信於當世,無緣可以信後世。"又雲:"謂只須祖述朱文公,朱文公諸書讀之久矣。正緣不欲於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則其識力橫絕,不同西山之依門傍戶者,豈無道而然哉!(《中國哲學史》)

舒大剛:魏了翁是南宋後期著名的理學家和進步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貢獻,是經過他的努力倡導,使理學[6]在遭受"偽學之禁"以後,取得了正統地位,成為在封建社 會中居於統治地位的學術思想。作為進步的思想家,他具有重民思想,關心民眾的疾苦。他批評了當時的弊政,提出了社會改良的方案,是一位熱情實踐儒家政治理想的思想家和社會改良主義者。

白壽彝:魏了翁雖與朱熹弟子無師承關係,卻是很有成就的理學家,與真德秀齊名,對於理學思想的傳播起過重要作用。魏了翁自己也稱與真德秀"同生於淳熙,同舉(進士)於慶元,自寶慶訖端平出處又相似,然而志同氣合,則海內寡二"。魏了翁當時的聲望雖稍遜於真德秀,但後人認為他的學術成就高於真德秀。(《中國通史》)

視頻

一斛珠·才難如此 相關視頻

多位專家學者齊聚蒲江 探討研究魏了翁文化
魏了翁修塔子

參考文獻

  1. 魏了翁思想的現代價值,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2. 古代學士是什麼意思,十萬個為什麼,2021-06-06
  3. 朱熹,古詩文網
  4. 司馬光的誠和迂,鄭州日報數字報,2019-01-16
  5. 四庫全書,歷史故事,2018-01-22
  6. 【知識點】宋明理學 ,搜狐,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