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詩人辛棄疾(畫像) 原圖鏈接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是南宋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廣泛地引用經、史、子各種典籍和前人詩詞中的語彙、成句和歷史典故,融化或鑲嵌在自己的詞里。這本來很容易造成生硬艱澀的毛病,但是以辛棄疾的才力,卻大多能夠運用得恰到好處、渾成自然,或是別有妙趣,正如清人劉熙載《藝概》所說:「任古書中理語、廋語,一經運用,便得風流」。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一篇為例,百餘字的篇幅,敘及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五個歷史人物的事跡,而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觀情感、意念絲絲入扣;不僅內涵極為豐厚,而且語氣飛動,神情畢露,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詞風格

辛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鬱、明快、激勵、嫵媚,兼而有之。他善於運用比興手法[2]和奇特想象,對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並有所寄託。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別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議論過多而顯得晦澀、呆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突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書法成就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辛棄疾的《行書去國帖》為紙本,是辛棄疾目前僅見的書法作品。行書十行,為酬應類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札子」。中鋒用筆,點畫規矩,書寫流暢自如,於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曾經過元朝趙孟頫,明 黃琳、項元沛,清朝永理等鑑藏,《書畫鑒影》著錄。

視頻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 相關視頻

南宋愛國大詞人辛棄疾臨終前喊出的四個字,感動了無數人
南宋「絕代雙驕」:文有辛棄疾,儒宗有朱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