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連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清遠市,地處南嶺五嶺之一的萌諸山脈之中,位於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西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北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相接,境內峰巒林立,溪澗縱橫,地勢高峻,總面積的87%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盛產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筍等土特產品,其中大肉姜久負盛名,被譽為「廣東生薑之鄉」。下轄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共7個鎮和48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縣城坐落在吉田河畔一個平緩的山坡上,北高南低,縣城人口2萬多人,城區面積不大。當地語言主要是有壯語、瑤語、連山話、地方口音的廣州話,普通話也通行。 連山獲得的榮譽: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搶花炮)之鄉、國家衛生縣城、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教育強縣。[1]

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中國氣候宜居縣。 2015年至2018年連續4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基本信息

中文名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外文名Liansh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行政區類別自治縣所屬地區廣東省清遠市地理位置南嶺山脈西南麓,廣東省西北隅面 積1265 km² 下轄地區7個鎮政府駐地吉田鎮電話區號0763郵政區碼513200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人口數量123383人(2017年末戶籍人口) 著名景點大旭山、茅田觀景台、霧山梯田、鷹揚關景區、金子山、福林苑景區車牌代碼粵R地區生產總值34.19億元(2019年) 方 言壯語、瑤語、連山話 行政代碼441825

建制沿革

【唐朝之前】 連山歷史悠久,秦朝為長沙郡地,漢屬荊州桂陽郡,三國時屬始興郡地,晉朝屬熙平縣地,南齊時改稱希平縣。南朝梁天監五年(506年),梁武帝析桂陽縣地,在縣境內新置廣德縣(一作廣惠縣),「廣德」意為廣施德政,初時屬始興郡,縣治設於鐘山下(今吉田鎮古縣坪),次年改屬新置衡州陽山郡。隋開皇十年(590年),改稱廣澤縣,屬新置連州轄。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楊廣名諱,改稱連山縣,「連山」縣名自此始。大業三年(607年),改屬揚州熙平郡。 【唐朝至五代十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屬潭州總管連州轄。貞觀元年(627年),新設江南道,歸屬潭州都督連州轄。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隸嶺南道連州。天寶元年(742年),升為連山郡,仍屬嶺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復縣,改隸湖南道韶連郴都團練守捉使連州。大曆三年(768年),又改隸嶺南道廣州。光化三年(900年),又改隸連州。五代十國時,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改屬嶺南道連州。 【宋元時期】 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改屬江南西道連州。至道三年(997年),改屬廣南東路連州。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廢縣改鎮,屬廣南東路連州。紹興十八年(1148年),復縣,治移程山(今永豐司城),改稱程山縣。元初設置行省,連州州治移來連山,直隸行中書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復縣治古縣坪,並復稱連山縣,改隸江西行省湖南道連州。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隸江西行省廣東道連州。元貞二年(1296年),改隸江西行省廣東道英德府。 【明清時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廢連州,隸廣東行省韶州府;四年(1371年)併入陽山縣;十三年(1380年)又復設連山縣;十四年(1381年)改隸廣東布政使司廣州府連州。永樂元年(1403年),再度移治程山。天順六年(1462年),移治象山小水坪(今太保舊城)。清初設省,隸廣東省廣州府連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屬廣東省南韶連道連州,七年(1729年)改隸廣東省連州(直隸州)。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升為連山綏瑤直隸廳。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復縣。民國3年(1914年),隸廣東省嶺南道。民國15年(1926年),改隸北區善後公署。民國25年(1936年),改隸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民國35年(1946年),移治永和。[2]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2月10日,連山解放後,隸屬廣東省北江行政公署(1952年11月改粵北行政公署,1956年2月改為韶關地區行政公署)。 1953年1月25日,與連南合併成立連南瑤族自治區(縣級),隸屬粵北行署。9月18日,在永和成立連山辦事處,代表自治區政府領導原連山縣地域一區(永和)、三區(福堂)、四區(小三江)的行政工作。 1954年1月21日,恢復連山縣建制。 1958年5月29日,國務院第七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撤銷連山縣,設立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決定,以原來連山縣行政區域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域。9月10日,啟用國務院頒發的刻有漢文、壯文的「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印章,28日啟用「中國共產黨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委員會」印章。11月下旬與連縣、連南、陽山合併成立「連陽各族自治縣」,縣治駐連州,隸屬韶關地區,成立自治縣的方案未能正式實施。 1960年10月恢復陽山縣後,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 1961年10月,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恢復連縣,設立連南瑤族壯族自治縣。此方案未廣泛徵求意見,連山、連南兩縣幹部認為1953年1月曾合併不足一年又分開,將連山、連南再合在一起不利於開展工作,故直接一分為二,分別回到原連山、連南的行政區域辦公,同時向上級反映有關情況。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第一一五次會議通過「撤銷連南瑤族壯族自治縣,恢復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決定。 1962年9月26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仍隸屬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縣級韶關市合併成立地級韶關市,連山隸屬韶關市。 1988年1月,新設立清遠市,連山劃歸清遠市管轄。

行政區劃

連山置縣後,區劃曾多次變動。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將陽山縣境域併入連山,四年又將連山境域並至陽山。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縣,境域不變。萬曆四十二年(1612年),因縣境不通舟楫,為利官商來往,將連縣沙坊村劃入縣境。民國35年(1946年),設置連南縣,縣境東部瑤區5大排、3小排及126小沖劃為連南管轄。 1951年7月,將共和鄉即原沙坊村劃歸連縣。1953年,與連南合併。1954年,恢復縣建制,境域不變。1958年,小縣並大縣,併入連陽各族自治縣。1960年,析出陽山縣,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1961年10月15日,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恢復連山縣建制。是年,連山將並縣分屬太保、福堂公社的大坪、軍寮、大掌、牛路水、塘基兒、盤石等瑤區生產大隊劃歸連南瑤族自治縣時,隨之把上述地域居民在縣域耕作的水田及山地亦作為「三包四固定」劃入連南境域,計有太保茂古洞、吉田山口洞、七星洞、大路塘、古路嶺腳、永豐灣島洞、福堂良洞等耕地約2000畝。 2001年12月28日,經市、縣勘界部門裁定,將原為連山境的牛路水7500多畝山地劃給連南作縣城飲水工程水源地。2017年底,全縣總面積1265平方公里,轄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7個鎮及48個行政村、4個社區,省屬廣東連山林場位於縣內。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連山地處廣東省西北隅,南嶺山脈西南麓,東鄰連南瑤族自治縣,西接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南毗懷集縣,北臨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位於北緯24°10′25″~24°51′15″,東經111°55′15″~112°16′00″之間。國道G323線自東向西貫穿縣境太保、吉田、永和,東進連南與清連高速公路連接,西出鷹揚關可達廣西賀州、桂林;二廣高速公路從東北向南經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懷集直達廣州、佛山;省道S263線從北向南經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懷集;縣道X399線由禾洞直通湖南江華、長沙。 地質地貌 連山縣內岩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崗岩侵入體,一般呈現中粒斑或巨斑狀角閃石花崗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30%~40%、鉀長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閃石5.8%、黑雲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鎮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帥、福堂等鎮為另一大片,占全縣地質岩性的70%。太保鎮大霧山一帶的岩石則多呈細粒暗灰色厚層狀,層理顯著,礦物組成為:長石45%~50%、石英30%~45%、鐵膠結物5%、炭質1%,並混有少量白雲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前變質岩形成的砂頁岩,主要分布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鎮局部地方,占全縣地質岩性的29%。此外,還有1%零星分布的石英岩和板岩。 連山地貌可分為中山區(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區(海拔500~1000米)、丘陵區(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為主。整體地勢是由北向南和由東向西傾斜,地層穩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錯。

山脈

縣內山連山,重巒疊嶂。縣境及周邊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山峰是東北部邊緣的大霧山,海拔1659.3米。比較明顯的小山脈有9條,其中8條屬萌渚嶺余脈,大龍山脈屬九疑山余脈。大龍山脈在縣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湖南江華,南至王侯山與萌渚嶺余脈相接,主峰大龍山在禾洞農林場境內,海拔1577米。大霧山脈在縣境東北部, 由西南向東北伸展,主峰大霧山為全縣最高峰,也是禾洞鎮與太保鎮、連山與連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脈在縣境西北部,萌渚嶺余脈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東伸展,主峰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鎮與永和鎮的分界山,也是廣東和廣西、湖南省(區)界碑所在。王侯山脈在縣城西北部,由西向東伸展,主要山峰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個鎮的分界山。犁頭山脈在縣城西北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峰犁頭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鎮與永和鎮分界山。石龍山脈在縣境西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峰石龍山(又名「雞罩頂」「羅刷沖頂」)海拔1179.6米,是吉田鎮與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大寧鎮的分界山。石鐘山脈在縣境東南部,由東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峰孔子門山海拔1564.8米、石鐘山(又名「三高頂」)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鎮的分界山。大鈸山脈在縣境西南部,由西向東伸展,主要山峰橫水頂海拔1377.5米,是福堂鎮、上帥鎮與廣西賀州八步區南鄉鎮的分界山。黃蓮山脈在縣境東南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要山峰布政頂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與連南白芒、懷集洽水的分界山。在山地中,相對比較險峻的俗稱為「界」,其中茅田界、拋石界、大歇界和黃蓮界最有名、最典型。 氣候特徵 連山氣候暖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勻,立體氣候明顯,具有風和氣清的特徵。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春秋季過渡快,夏季較冬季長,春季陰冷多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氣候分明。按照候均溫(5天平均)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2℃為春秋季的劃分標準,縣內春季從3月6日至5月15日,歷時71天。夏季從5月16日至9月30日,歷時138天。秋季從10月1日至12月10日,歷時71天。冬季從12月11日至3月5日,歷時85天。 連山處在少日照、低輻射邊緣,太陽年總輻射不太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82.0小時;年平均蒸發量為1312.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年平均氣溫為18.9℃;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平均霜日為10.3天,重霜凍日有結冰現象;年平均有霧日數為63.6天;年平均出現雷暴日數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區基本每年都有積雪現象。風向季節性變化明顯,冬季多吹偏北風,夏季多吹偏南風。 水文 降雨縣內屬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降雨量1753.3毫米。3~8月降雨1320.2毫米,占全年雨量的75.3%,4~6月為降雨集中期,占全年雨量的43%。9月至次年2月為旱季,降雨433.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4.7%。降雨量南部多於北部,由南向北遞減,等值線變化範圍為1600~230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393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05毫米,南北相差688毫米。上帥年降雨量最高達3520毫米。 地下水 縣內山地、河谷、丘陵、河谷小平原(俗稱「洞面」)交錯分布,補給條件好,地下水資源豐富,約為3.13億立方米。山地、河谷、丘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為主,主要是接受大氣降水入滲的垂向補給。河谷小平原地下水類型以孔隙水為主,補給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水平方向的排泄為主,垂直方向潛水和蒸發為輔。 水質 1980~1981年,對吉田、福堂、太保等地的13條山沖取水樣化驗,地表水水質良好,當地村民長期直接飲用山沖水未發現不良現象。1982年和1997年,先後在小三江水和大灘河域取水樣進行化驗及污染物檢測,除沙田水鐵含量超過3倍外,其他河流污染物未超標,水質評價均一般。2000年後,環保部門監測,大灘河半枯水期的水體中各單項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質(GB3838—88)Ⅱ類水質標準,其餘上草水、太保水、加田水、小三江水、上帥水、禾洞水各河口處的單項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質Ⅰ類標準。

自然資源

連山植被良好,山地植物種類繁多,有「綠色寶庫」之稱。2000年末,經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實地初步調查統計,有維管植物201科612屬1223種,其中蕨類植物34科65屬140種,裸子植物10科10屬29種,被子植物157科537屬1054種。珍稀瀕危植物2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銀杏,蘇鐵。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桫欏、金毛狗、喜樹野茶樹傘花木凹葉厚朴、大果五加、樟樹、篦子三尖杉、小黑桫欏、半楓荷、花櫚木、華南錐。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穗花杉、八角蓮、沉水樟、粘木、青釣栲、白桂木灌木苧麻銀鵲樹、銀鍾樹,野生荔枝10種。 竹類主要有籬(厘)竹、南竹、毛竹、大竹、筋竹、簕竹、丹竹、紫竹、金竹、斑竹、實竹、苦竹、墨竹、雞婆竹青皮竹黃柏竹、牛角竹等。觀賞植物主要有黃楊、紫薇、臘梅、石榴、山茶、映山紅美人蕉、狗牙花、桂花、桃花、石蒜、春蘭、吊蘭、雞爪蘭、四季蘭等。 種植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橘、李、梨、桃、青梅、枇杷等。 野生水果主要有山楂、楊梅、山柿子、獼猴桃、棠梨子等。 2017年,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03620.1公頃,占國土面積的87.6%;有林地面積100188.1公頃;森林蓄積量1168.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6.21%。

動物資源

2000年和2001年,經中山大學昆蟲研究所專家教授實地初步調查,連山是廣東最具特色現象的地區之一和全國物種基因寶庫。縣內陸棲脊椎動物有236種,分隸70科、25目。昆蟲綱510種,分隸158科、15目。有珍稀瀕危動物34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蟒蛇,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小靈貓、斑林狸、金貓、林麝、水鹿、蘇門羚、鳳頭鵑隼、鳶、赤腹鷹、鳳頭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白腹山雕、鵲鷂、蛇雕、游隼、紅隼、白鷳、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鴞、紅角鴞、雕鴞、斑頭鵂鶹、領鵂鶹、鷹鴞、長耳鴞、三線閉殼龜、虎紋蛙、陽彩臂金龜、叉犀金龜、獼猴。 陸棲動物中,獸類主要有山豬、箭豬、山牛、田狗、石羊、野兔、黃猄、黑猄、貓狸、果狸、白眼狸、白鼠、芒鼠、竹鼠、白肚鼠、黃竹筒、穿山甲等。 鳥類主要有斑鳩、鷓鴣、鵪鶉、竹雞、野雞(雉雞)、白面水雞、野鴨、百舌、黃鸝、烏鴉、麻雀、青雕、畫眉、白鷳、山雕、老鷹、鷦鷯、騎牛鷯(八哥)、屎坑鷯、白頭翁、長尾燦、白眼圈、黑咀(嘴)咪、黃牛鶴、布穀鳥、啄木鳥等。 爬行類有眼鏡王蛇、過樹榕、耙鼓錘、簸箕峽、青竹蛇、草花蛇、四腳蛇、五步蛇、水蛇、泥蛇、南蛇、蟒蛇。 兩棲類主要有田蛤、山蛤、青蛙、粘蛙、辣蛙、青胴蛙、黃肚蛙、虎紋蛙、蟾蜍、草龜、大頭龜、金錢龜。 昆蟲類主要有蜂、蝶、蛾、蠍、蟎、蚜、蚰、蠓、蚱蜢、蜘蛛、牛虻、螞蟻、白蟻、螳螂、蜣螂(屎殼郎)、蟑螂、蜻蜓、蝙蝠蛾、木蠧(蠹、螙)、蟊賊、鼻蠕、蚯蚓、蟈蟈、蟋蟀、蝸牛、辣刺、蚊子、蒼蠅、山蜞、紅頭蟪、金龜子、黑甲蟲、知聲蟲、土狗蟲、蜈蚣蟲、毛蟲、筍蟲等。 水生動物中,人工塘養魚類主要有鯇、鯉、鱅、鰱、鯪、鯽、鲶(即塘虱和埃及塘虱)、福壽魚、雜交鯉、非洲鯽等,河溪天然水產主要有泊石狗、黃角刺、大口腮、赤眼古、黃尾箭、斑生、勒椎、桂花、白轆、蝦忪、滑鯰、沙鲶、黃鱔、白鱔、花手巾、泥鰍、沙鰍、泥鱉、沙鱉、青衣、石毫、江鯉、野鯽、鰉、鰷、魴、鯧、鯿、鲶、鰣、蟛蜞、螃蟹、沙蟲、蚌、螺、蝦、蜆等

礦產資源

經勘查,全縣有礦產30種。黑色金屬礦有鐵、錳、釩、鎢。鐵礦主要分布在上草鎮銅鑼塘、小賽沖,吉田鎮三水上必沖、下必沖,福堂鎮讀樓小鈸、獅子山,禾洞鎮禾聯、金雞頂,小三江鎮立星、振興,上帥鎮金雞山、橫水、石鼓山。鎢礦主要分布在禾洞鎮大龍山二拱橋、石壁水。放射性礦有鈾、鈷。鈾礦主要分布在禾洞鎮滿村、群坭塘、大沖、東坑、大龍山和永和鎮大富蒙洞。鈷礦主要分布在永和鎮上草小賽沖、銅鑼塘。有色金屬礦有銅、鉛、鋅、錫、鉬。鉛鋅礦主要分布在上草鎮尖山、觀音山、天霧肚、萬里坪,福堂鎮梅洞樂懷沖、張公嶺。鉬礦主要分布在禾洞鎮大龍山。貴重金屬礦有金、銀,脈金礦主要分布在吉田鎮旺南、育倒沖、茶花沖、橫衝,福堂鎮梅洞、石龍,永和鎮犁頭山、梅子沖、磨刀沖。砂金主要分布在吉田鎮石古、高樓、布田、蓮花、頭步水,福堂鎮梅洞水,永和鎮大眼水、湘洞水。固體可燃性礦有石煤,主要分布在福堂鎮永豐花羅沖、石龍、吉田鎮大旭山、國營連山林場。光學原料礦有水晶。礦物肥料礦有磷、鉀、鎂,主要分布在永和鎮上草尖山、萬里坪、連山林場上草工區。建築石料礦有石英變質砂岩、花崗岩。花崗岩主要分布在禾洞、太保、小三江、上帥。飾面用材料礦有綠輝岩、粉紅花崗岩。制磚、瓦用礦有紅黏土。建築用砂礦有石英沙。冶金用和玻璃用礦脈有石英。陶瓷用礦有高嶺土、鉀長石。離子型稀土礦和重、輕稀土礦有鎵、銦、鋯、鑭系、釔系,主要分布在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禾洞。地下水飲用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太保、永和。石墨礦主要分布在禾洞鎮大沖、福堂鎮梅洞、吉田鎮大旭山。儲量大開採前景好的有永和鎮上草銅鑼塘、小賽沖磁鐵礦,禾洞鎮鈾礦,太保、禾洞鎮花崗岩礦,福堂鎮永豐石煤和伴生釩礦。此外,重、輕離子型稀土礦,經濟前景好。

水資源

主要河流概況 連山河流走向各異,呈放射狀流向四方,分屬珠江的西江、北江水系和長江的湘江水系。其中上草水往西流出鷹揚關與桂嶺河匯合注入西江支流大寧河;沙田水在吉田水口匯入吉田河,西流至三水口與永豐水匯合成為全縣最大的河流——大灘河,也是向西流注入西江支流的大寧河;上帥水往東流經懷集下帥注入綏江上游中洲河,小三江水在治平匯入加田河南流,也是注入綏江上游中洲河,同屬珠江之流的西江水系;太保水東流出鹿鳴關注入連南三江河,屬珠江之流的北江水系;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關流入湖南涔天河,匯於湘江支流沱江,屬長江之流的湘江水系。全縣河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為15.16億立方米,2016年開發利用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和發電。 吉田河:發源於連山煙介嶺,海拔1472米,縣城以上流域面積97.88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1.7千米。 沙田河:發源於連山北部王候山(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海拔1045米,流域面積251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9千米。 永豐河:發源於連山南部大鈸山脈,海拔1172米,流域面積288平方千米,幹流河長39千米。 上草河:發源於連山北部芙蓉山,海拔1435米,流域面積151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3千米,其中連山境內給予面積91平方千米,河長18千米。 禾洞河:發源於連山北部大霧山,海拔1611米,流域面積104平方千米,幹流河長15千米。 太保河:發源於連山王侯山,海拔1405米,流域面積182平方千米,幹流河長30千米。 上帥河:發源於連山南部大鈸山脈,海拔1377米,流域面積156平方千米,幹流河長31千米,其中連山境內給予面積100平方千米,河長5千米。 小三江河:發源於連山南部大鈸山脈,海拔1192米,流域面積104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0千米。 加田河:發源於連山南部七星坑、白冷坑,海拔1565米,流域面積166平方千米,幹流河長27千米。 主要水庫概況 天鵝水庫:水庫總庫容222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47.00米,設計洪水位354.25米,校核洪水位355.38米,壩址以上集雨面積30.7平方千米。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大壩長120米,壩頂高程356.00米,最大壩高42.00米。

人口語言

人口 2017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23383人,其中鄉村人口96419人,城鎮人口26964人。 [3] 語言 壯語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是縣境南部永豐、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帥等地壯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語言。連山壯語可以單獨作為壯語北部方言的一種土語——連山土語,其語言與廣西宜山、柳江、八步區南鄉及本省懷集下帥的壯語基本相通。 瑤語 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縣內瑤語有兩個支系,其中三水的過山瑤,自稱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瑤,自稱「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語音和詞彙方面有差別,但語法結構基本相同。三水過山瑤語與國內外自稱為「勉」的瑤語基本相同,只是在韻母和聲調上略有差異。 連山方言 俗稱「連山話」,是縣內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語言,全縣通用。連山話為漢族粵語方言,介於省內四會方言、廣西八步區桂嶺話和昭平話之間,詞彙豐富,可用於朗誦全部漢文,也可用於教學、演唱、吟誦、交談。聲調高低分明,沒有捲舌音,字音清晰悅耳。永和、吉田的語調較高,太保、禾洞略有變調,但語義一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