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提戈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提戈涅》

劇中描寫了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而被處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

劇情上是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1]

作者簡介

索福 • 克勒斯(約前496—前406),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劇作家之一。

出生於富裕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並以其儒雅和魅力著稱;與當時的名門望族關係良好,與傑出的政治人物私交甚厚,並且在前404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之前就離開人世,因而從許多方面說他都是幸運的。

在他晚期的劇作之一《伊底帕斯在科羅諾斯》中,他依然懷著深厚的感情讚揚其出生地和雅典這座偉大的城市。[2]

他既相信神和命運的無上威力,又要求人們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榮時期思想意識的特他根據他的理想來塑造人物形象,即使處在命運的掌握之中,也不喪失其獨立自主的堅強性格。和埃斯庫羅斯不同,索福克勒斯認為命運不再是具體的神,而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劇情

按古希臘悲劇常規的結構,《安蒂岡妮》一劇可分爲序幕、合唱隊登場、相互交織的多個中幕與合唱歌、尾聲。

在劇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但是最早寫就的。

故事講述了僭位為王的克瑞翁,將波呂涅克斯視作城邦的叛徒,並勒令任其暴屍街頭,不許安葬、不許任何人前往悼念。[3]

波呂涅克斯的妹妹安提戈涅,無法接受這樣一種不人性的結局,她冒著被處以石刑的危險,獨自將她哥哥的屍體埋葬。克瑞翁得知後,判決安提戈涅死刑,安提戈涅放棄了懺悔求生的機會,堅持信念,最終自縊身亡。

克瑞翁的兒子和妻子也相繼自殺……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筆下具有最高層次的自我精神意志的人物,甚至被稱為「文學史上第一個說『不』的女人」,可見其形象在西方文壇的影響力。[4]

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安蒂岡妮更是被塑造成維護神權/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權勢低頭的偉大女英雄形象,激發了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希達等的哲思。

分幕

序幕(第1–99行)

伊底帕斯的小女兒安蒂岡妮約其姊伊斯梅內在城門外密會。安蒂岡妮表達出想要違抗克瑞翁王命、私自埋葬她的哥哥波呂尼克斯並爲其發喪的意圖。伊斯梅內爲了妹妹的安全極力勸阻,卻被安蒂岡妮痛斥爲「良家出來的孽種」(ἐσθλῶν κακή[原文 1]),兩人因此不歡而散。 合唱隊登場(「太陽的光芒」[原文 2],第100–161行) 由忒拜長者組成的合唱隊以歌唱講述七雄攻忒拜的故事,歌尾他們歡迎克瑞翁王的到來。

第一幕(第162–331行)

克瑞翁王向忒拜長者們重申禁止埋葬波呂尼克斯的命令,而後者表示效忠於克瑞翁王,並願意遵守其命令。一個衛兵突然闖入幕中,向克瑞翁報告夜間有人私自掩埋了波呂尼克斯的屍體,並爲其進行了簡單葬禮。暴怒的克瑞翁下令掘出屍體,並且如果再次有人埋葬波呂尼克斯而未被逮捕,他將命令處決衛兵。 第一合唱歌(「可驚歎之物衆多」[原文 3],第332–383行) 忒拜長者們歌唱世上可驚歎之物衆多,卻無一物比「人」更加可驚歎。人有選擇善與惡的能力,而所謂「善」便是遵從城邦的法律與統治者;違抗城邦的法律的人即是成爲了「ἄπολις」(無邦者)[原文 4],這樣的人是可恥的。因此,儘管他們還不知道安蒂岡妮的身份,卻已經站在城邦法律的一面對她的行爲進行了譴責。

第二幕(第384–582行)

衛兵逮捕了再次試圖埋葬波呂尼克斯的安蒂岡妮,並將她押送到克瑞翁與忒拜長者面前。安蒂岡妮對她的行爲供認不諱,並且承認了違反城邦法律的事實,但卻堅稱她遵從的是「宙斯與亡者國度的法律」。克瑞翁與安蒂岡妮展開了一場戲劇辯論,前者堅持城邦法律作爲最高的道德評判準則的地位,後者則不讓步於神的法律。被激怒的克瑞翁宣稱「只要我活著一天,就別想有女人告訴我做什麼」[原文 5],並對安蒂岡妮宣判死刑。此時趕到的伊斯梅內痛哭著爲妹妹求情,並願意與其一同承擔刑罰,卻被安蒂岡妮冷漠拒絕。忒拜的長者們提醒克瑞翁已經將他自己的兒子海蒙許配給安蒂岡妮,希望能看在晚輩親事的份上寬恕她;克瑞翁卻毫不爲動,並說寧可處死兒子這樣的未婚妻也不會允許他們成親。 第二合唱歌(「他們是幸運的」[原文 6],第583–630行) 忒拜長者們詠歎神降在伊底帕斯家族上的詛咒代代相傳永無窮盡,感慨宙斯爲凡人所帶來的一切功名都與毀滅相伴;如今這一毀滅也來到了克瑞翁一代的家族中。[5]

第三幕(第631–780行)

海蒙聽說安蒂岡妮被判處死刑後匆忙趕到,他先是對父親表達了忠誠,表示會尊重父親的命令。可隨後海蒙提出「神賜予凡人的理性是我們最高的財產」[原文 7],希望對父親曉之以理。海蒙說,安蒂岡妮的行爲雖然違法在先,但城邦中的很多人都爲她而感動,若是克瑞翁能夠寬恕她也必定能獲得這些人的認可。雖然忒拜的長者們對海蒙的意見持贊成態度,然而克瑞翁卻勃然大怒,斥責海蒙是「一個女人的奴隸」(γυναικὸς ὢν δούλευμα[原文 8]),並且威脅要在海蒙面前處死他的未婚妻。海蒙憤而離去,克瑞翁則下令將安蒂岡妮活埋入山洞中處死。 第三合唱歌(「久戰不敗的愛情」[原文 9],第781–805行) 忒拜長者們感慨愛情的力量不論是不朽的神還是凡人都無法逃脫,愛能讓人脫離法律的道路,能讓骨肉相殘;但是看到即將被處死的安蒂岡妮,他們卻無法抑制對其同情之心。 安蒂岡妮的哀歌(第806–882行) 安蒂岡妮介入合唱歌中;長者們終於爲她折服,承認她即將「帶著榮耀和贊美」[原文 10],作爲「凡人中唯一在人世間以自己的法律爲準則的人」[原文 11]離世。安蒂岡妮以傳說中的尼俄伯自比而哀嘆自己的命運多舛,而長者們安慰她是在替父親承受神罰。

第四幕(第883–943行)

克瑞翁在長者們和安蒂岡妮的哀歌面前依然不爲所動,並再次催促衛兵將安蒂岡妮帶去處刑地。安蒂岡妮向忒拜的人民最後一次道別。 第四合唱歌(「達那厄也受過難」[原文 12],第944–987行) 忒拜的長者們列舉傳說中受過苦難的英雄和人們,感慨人不論身世最終都將落入苦難。 第五幕(第988–1114行) 盲人先知特伊西亞斯趕到並向克瑞翁宣布他在占卜中預見到了衆神的憤怒。克瑞翁急切讓先知說出衆神的旨意,而後者在說出克瑞翁的法律和處死安蒂岡妮觸犯神意後就匆匆離去。忒拜的長者們勸說克瑞翁遵從神諭並解救出安蒂岡妮,克瑞翁終於決定親自前去阻止行刑。 第五合唱歌(「有許多名字的神」[原文 13],第1115–1154行) 忒拜的長者們向「有許多名字的」酒神狄俄倪索斯祈禱,讓祂保佑忒拜城的平安。

尾聲(第1155–1353行)

一名信使前來通告克瑞翁家族的命運:安蒂岡妮在山洞中上吊自盡,聞訊趕來想要解救她的海蒙與試圖阻止行刑的克瑞翁一起見到此景;激怒的海蒙拔劍刺向父親而被後者躲過,卻在衆人來不及反應時自刎而死。克瑞翁之妻、海蒙的母親歐利蒂絲聽到信使報告後,一言不發回到屋內。因喪子而哀慟的克瑞翁回到場上,卻從屋內出來的信使處得知歐利蒂絲也已經拔劍刺入心臟自盡。同時承受喪妻、子之痛的克瑞翁終於不堪悲痛,向神祈禱讓自己也儘快離世,卻被忒拜的長者們告知「凡人在命中注定的苦難面前沒有解脫」[原文 14]。

音樂

1841年,孟德爾頌曾爲路德維希·蒂克導演的《安蒂岡妮》版,演出作過配樂《安蒂岡妮組曲》,包括一首序曲與七首合唱曲。

1949年,卡爾·奧福於首演的話劇《安蒂岡妮》亦是基於賀德林以德語翻譯的索福克勒斯版。

賞析|鑑賞

劇本反映的是城邦社會法令與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之間的矛盾。中心問題是禁令的是否正確。在古希臘很早就有一種規定:戰役勝利之後,必須讓敵方埋葬他們戰士的屍體。直到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人仍很重視對於死者的埋葬禮儀。安提戈涅出於傳統的宗教觀念和手足之情,埋葬了她的哥哥,而違犯了國法。克瑞翁是新興城邦的代表,他為了維護社會秩序而嚴格執行國法是正確的。但詩人的同情是在安提戈涅方面,他把安提戈涅寫成一個有自由意志,有自己理想的優美的女郎形象,而把克瑞翁寫成一個專制暴君,一個僭主。劇本的進步意義在於反映了伯里克里斯時代反僭主的精神。

劇中有幾個著名的小節段寫得非常優美,例如第三合唱歌中詠愛情的兩小節唱辭,在文學史上被譽為抒情詩的典範,第一場里克瑞翁詛咒金錢的一段尤為有名,曾被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引用並稱讚過:「人間再沒有像金錢這樣壞的東西到處流通,這東西可以使城邦毀滅,使人們被趕出家鄉,把善良的教壞,使他們走上邪路,作些可恥的事,甚至叫人為非作歹,幹出種種罪行!」[6]

視頻

2 3 1 多元闡釋中的《安提戈涅》 - YouTub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