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祖調心圖》 宋 石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祖調心圖》 宋 石恪

圖中表現慧可豐乾二位禪宗祖師調心師禪時的景象。慧可為禪宗二祖。畫卷中,雙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畫奉幹伏於溫馴如貓的老虎的背上。前者突出一個"靜"字,後者突出一個"酣"字。

在畫法上,簡化了筆法,發揮水墨效果,體現了畫家"惟面部手足用畫法,衣紋皆粗筆成之"的風格。以強勁飛動和毫不經意的草草逸筆表現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禪境。筆意縱逸蒼勁,開大寫意人物畫之先河,對南宋梁楷及以後減筆人物畫家頗有影響。

畫家石恪生平

石恪五代末宋初畫家。字子專,成都郫縣(今屬四川省)人。約活動於965-975年間,為人古怪、滑稽玩世,敢於衝破傳統。擅繪佛道 鬼神 所畫人物多作醜怪奇詭之狀。嘗為嘲謔之句,略協聲韻,與俳優不甚異,有雜言,為世所行。 長有聲名,雖博綜儒學,志惟好畫。初事張南本學畫,學習人物畫,以強勁狂放的筆勢,簡練誇張的形象,直抒胸臆。在蜀地餘聖壽寺、龍興觀等作宗教壁畫。宋滅後蜀(965),石恪至都城開封,奉旨繪相國寺壁畫,後授以畫院之職,堅辭還鄉。 [1]

《圖畫見聞志》卷三言其「性滑稽,有口辯,工畫佛道人物。始師張南本,後筆畫縱逸,不專規矩」。《宣和畫譜》載其師張南本,技進,益縱逸不守繩墨,氣韻思致過南本遠甚。然好畫古僻人物,詭形殊狀,格雖高古,意務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譎怪」。

開啟了減筆人物畫的先河

《畫鑒》謂其「惟面部手足用畫法,衣紋乃粗筆成之」, 以破墨減筆進行衣紋線的處理,自擅逸筆,甚至不用筆法,簡縱狂逸,將疏體人物畫在張僧繇吳道子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開啟了減筆人物畫的先河。 [2]

【詩詞雅韻】七律.題《二祖調心圖》

高僧本是悠閒客,佛祖膝前坐苦禪。

朝去雷音十萬裏,夕來紫氣四平川。

凌霄大殿清風醉,玉宇樓台雲海觀。

睡眼惺忪一猛虎,黃梁夢醒澗中還。

《二祖調心圖》賞析

【賞析一】 圖中高倍的頭瞼手腳用淡墨勾出,身軀衣紋則以狂草的筆法用粗筆、破筆潑墨畫出,再以淡墨渲染。強勁飛動和毫不經意的草草逸筆表現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禪境。作者以睡虎為枕的處理方法,其匠心是以虎為反襯,表現出高僧的修行深厚法力無邊。

石恪把強勁飛動的筆勢和瀟灑奔放的潑墨結合起來,水墨淋漓,一氣呵成。深的地方,濃有光彩。淺的地方,淡有韻味,達到了有筆有墨、筆墨交融的藝術境地。所作不受對象的約束,到了「傳神」的高度。 [3]

【賞析二】 無論題材還是畫法, 在當時都是一種大膽的突破.畫中禪宗二祖慧可正伏在老虎身上睡大覺! 請別害怕, 一切生命都有佛性, 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悟性.畫上這種觸目驚心的構思恰如其分地揭示, 頓悟者具有常人不可理解的精神境界.畫中人物的臉部、手和腳用較細較慢的淡墨線條畫成, 而衣紋則用粗放的側鋒和破鋒 (筆鋒打散開來) 疾筆揮掃, 勢如破竹.   石恪率先打破了人物畫中鋒用筆的慣例.粗簡奇肆的`戲筆', 成為南宋梁楷`減筆'畫法的雛形. [4]

傳世作品

《田家社會圖》

《鱉靈開峽圖》

《夏禹治水圖》

《新羅人較力圖》

《帝仙對弈圖》

《壽星圖》

《五星圖》

《嚴君平拔宅昇仙圖》

《南北斗圖》

《儒佛道三教圖》

《道門三官五帝圖》

《十友圖》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高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司馬承禎仙宗

[5]

收藏

《二祖調心圖》紙本水墨,縱35.5厘米,橫129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圖經日本學者論證為宋末元初摹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