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藥大辭典》:牛奶樹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藥大辭典》:牛奶樹子」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Nǎi Shù Zǐ

出處;《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桑種植物對葉榕的果實。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收。

性味;《嶺南採藥錄》:"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嶺南採藥錄》:"治腋瘡,搗其子及葉敷之。"

用法用量外用:搗爛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牛奶樹子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Nǎi Shù Zǐ

別名;牛奶子

出處出自;《嶺南採藥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對葉榕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hispida L.f.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剛毛,中空。單葉通常對生;葉柄長1-4.5cm,被短粗毛;托葉2枚,闊披針形,長約1.5cm,在無葉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環狀,早落;葉片革質或紙質,卵狀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20cm,寬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線或有不規則細鋸齒,兩面被短剛毛,下面較密。隱頭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對着生於葉腋或簇生於樹幹上和無葉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後黃色,直徑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頂端略有臍狀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數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癭花多數着生於花序托內壁的頂部,花被片3,雄蕊1;癭花無明顯花被,花柱近頂生;雌花無花被,花柱側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一7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曠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邊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南及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 果實扁球形或近陀螺形,直徑1-2.5cm,先端有圓形突起,表面深黃棕色,剖開後內含多數瘦果。瘦果長圓形,長約2mm,表面暗紅色,光滑。氣微,味微甜。

性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肺熱咳嗽;痔瘡便血;腋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嶺南採藥錄》:治腋瘡,搗其子及葉敷之。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牛奶樹子, 藥品通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