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扶不扶」的姊妹篇(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扶不扶」的姊妹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扶不扶」的姊妹篇》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扶不扶」的姊妹篇

趙本山:四斤的龍蝦一隻!

小瀋陽:對不起,沒那麼大的。

趙本山:有多大的?

小瀋陽:有……一斤多的。

趙本山:有一斤多的……有……有嗎?

小瀋陽:有……還是沒有啊?

——《不差錢》片段

大媽:你是個好孩子,還知道把大媽扶起來。

郝健:我這是做好事兒上癮。

大媽:這要換了別人啊,撞完我早跑啦!(郝健無語,將大媽放回地上)

郝健:大媽呀,你這是摔懵了呀,而且懵的很突然哪。你是自己摔倒的啊,你摔倒的時候,我還離你10米開外呢……

——《扶不扶》片段

大清早的,怎麼想起這小品來了?

哦,看新聞看的唄!近看一條報道:

河南男子常某毆打一位老教師,起因是20年前該老師曾在課堂上體罰過學生常某。常某因尋釁滋事,被判一年零六個月的徒刑。

體罰學生,20年後竟然遭到惡毒報復。這事看着叫人有點後背發涼。

我也曾做過農村教師。1977年,正值教育復甦而師資匱乏,高中畢業沒幾天的我,竟然拿起了教鞭,當上初中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師,兼初一班的班主任。初到,全不認識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有的家長找到學校,主動跟我們老師說:「我們那小子不大聽話,您就當管自己的孩子一樣,不行就給我打!」路上遇見家長,見了面,大都是「管着點」、「該揍別客氣」之類的話。其實那幫學生跟我年齡差不了幾歲,有些男生比我還高還猛呢,怎麼捨得打呢?再說碰上個愣頭青啥的,我這體格也打不過啊!但是,遇到這種情況——個別學生不聽講,寫作業作弊,或者做小動作調皮搗蛋,影響到周圍的同學——也是真是急火攻心,難免給他罰站,或過去推搡幾下,給個教訓。這時就有學生示意我:「打!打!」意思是別的老師該打就打,你太「溫柔」了。那時我剛滿17歲,也是個大孩子,不懂得太多的方法,只是憑着對學生「恨鐵不成鋼」的好心來管學生。

跟40年前相比,如今教育進步太多了。從公眾理念乃至法規的層面上,「打不打」,早已不是個問題,幼小的身軀,稚嫩的心靈,未來的希望,怎麼可以「動武」、「動粗」的呢?

「報復老師」事件,引出了一個問題——實際上也是個老問題了:管學生,怎麼個管法?「管」是沒說的,「怎麼管」則有個不好把握的度。畢竟是環境變了,變化之大,超乎想象。從前你推搡一下沒啥事,現在你試試,口氣硬了一點,說不定就嚇得孩子不敢來上課,甚至鋌而走險。在某種情況下,你說不得,管不得。你不讓我作弊,你管我太嚴,你的方式不對頭,不用等20年,當場就給你個樣兒看看,有我爹媽呢,告你,砸你的飯碗,這叫「吃不了兜着走」。

「管不管」「怎麼管」,是很多老師和家長經常議論的話題。過去那種「一根筋」、「暴脾氣」、動輒體罰的「老學究」,早已不合時宜,甚至觸犯了法律,體罰絕非值得提倡。那位被打的老教師,恐怕也為自己曾經的管束方法不當,痛悔不已。

實際上,如今的環境可是五顏六色的,有的老師也學精了——管,自然得管,像小瀋陽似的相機行事,「看人下菜碟」,洞察學生的特性和家庭背景,「有……還是沒有?」揣度、平衡,該有則有,該無則無。當教師一碗水端平沒說的,而在處理方式上,有的恐怕就是個點到為止,見好就收。分得出深淺輕重,如此做事,何至於自找難堪乃至遺下後患!

呀呀,這不成了「師之惰」了?只是如履薄冰的無奈,讓人覺着不是個滋味。離開教師崗位多年的我,深深感嘆:做個老師真的不易!

既管,就要嚴格,否則與不管何異?家長溺愛,學校放任,孩子們被寵成了「小皇帝」,旁人大氣不能出,這還了得!缺乏嚴管,長大了可能真的沒法管了,想「有」也沒了,不是「不差錢」,差的可能是做人的本領。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怎麼個嚴法?據說新加坡的中小學至今還有體罰制度,以鞭打方式處罰犯了嚴重過錯的學生,例如打架、抽煙、考試作弊、流氓行為、破壞公物、對老師無禮、逃學、曠課等;學生連續犯小過,比如經常遲到,也可能會被鞭打。當然這種鞭打,只適用於男生。日本的《學校教育法》規定:「根據教育需要,校長和教師可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相關規定,對學生進行懲戒,但不允許體罰。」這部法規明確了懲戒與體罰的界限。韓國則對懲戒的適用範圍,乃至「戒尺」的規格、拍打次數,都有詳細的規定。美國的教育制度中,包括了一般教育懲處和特殊教育懲處,而特殊教育懲處包含許多非常用的做法,比如體罰、停課、開除等。新加坡、日本韓國都是發達國家,不少的法條裡頭體現着東方人的傳統。師生如父子,基本規矩得有,我就覺着,作為輔助手段的「適度懲戒」也是離不開的。我們不實行「鞭打」,但總不能把推一下、拍一下、罰抄作業、罰寫作文、罰做衛生、善意訓斥、站立思過等等,全都列入「體罰」的範疇吧?老師只是「好乖乖」、「好寶寶」,那不是教育。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素質與成長環境差異很大,適當的懲戒和警示,對於糾正「頑劣」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矯正,是有積極意義的,明事理的家長也會拍手贊成。

社會浮躁炫富,孩子嬌生慣養、心理脆弱,這樣的現實,確實給教育出了一道題。師道尊嚴,亘古之理,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的「天地君親師」思想,流傳不絕,人們祭天地、祭祖宗、祭聖賢,「師」與天地、皇上、父母並列,可見其崇高地位。老師管學生,也是基本職責所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更多的人民教師認真履職,無愧於為人師表。

那小品的鏡頭,還在眼前晃動;引人發笑的一個個「包袱」,還在撞擊着我那不大的心臟。「扶不扶」,本來就不是個事,「管不管」又何嘗不是呢!二者一個是助人、一個是育人,時過境遷,竟成了事,且事出有因,如出一轍。我覺着,《扶不扶》該出個姊妹篇了,叫《管不管》如何? [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