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黨的駱駝」任弼時(上)(武立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黨的駱駝」任弼時(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黨的駱駝」任弼時(上)》中國當代作家武立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黨的駱駝」任弼時(上)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二日,紅霞滿天,春風蕩漾。一縷縷炊煙從千家萬戶的煙囪冉冉升騰,一隻只雀鳥在房檐樹上嘰嘰喳喳地鳴唱,沉寂了一夜的村莊陡然增添了不少生機和活力。

一百輛大卡車和二十輛吉普車整齊地停放在西柏坡附近的河灘上。這是第四野戰軍從平津開來接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進北平的。

上午十一時,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任弼時登上吉普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懷着激動而又謹慎的心情踏上了「進京趕考」之路。這些中共中央領導人有一個共識:「我們不做李自成!」

任弼時一家乘坐的第八輛中型吉普,隨着浩浩蕩蕩的車隊,沿山間公路顛簸前進,經靈壽、行唐、曲陽,到唐縣的淑閭村宿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通向最後勝利的一段行程,身受病痛折磨的任弼時,大多是躺在吉普車中走完的。 第二天,車隊繼續北上,在保定吃罷午飯,傍晚到達涿縣,下榻在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二軍軍部大院。當晚,新任北平市市長葉劍英和滕代遠專程趕來迎候,向中共中央書記處匯報進入北平的安排。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進入北平,是舉世矚目的大事。北平市各界人民準備夾道歡迎。但是,中共中央提出:場面不要太大,形式力求簡樸,儘量節省民力;待全國勝利時再舉行盛大慶祝。最後決定,在西苑機場會見群眾代表和舉行閱兵式。

傅連暲醫生建議,任弼時身體不好,不參加歡迎大會和閱兵式。中央考慮到政治影響,最後還是決定讓任弼時參加,特派醫生任玉洪在身邊照顧。

三月二十五日,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又是緊張熱烈的一天。

凌晨三時,專列載着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徐徐駛出涿縣車站。從涿縣站開出的火車共有三列:

第一列,八節硬座車廂,載着警衛人員和一部分幹部,預定到西直門車站下車,改坐汽車去駐地香山;

第三列,五節硬座車廂,三節行李車廂,供高級幹部乘坐,到前門車站下車,乘汽車巡城觀光一周,進入香山; 第二列八節軟臥車廂,供中央首長乘坐。為了不驚動群眾,便於警戒,列車開到清華園車站。從涿縣站到清華園站六十多公里,車行兩小時,清晨六時左右,中共中央的五位書記在晨曦中出清華園站,乘汽車到頤和園休息。

下午三時,五位書記到達西苑機場,會見了北平市各界代表和已到北平的民主人士共一千多人。然後,分別登上檢閱車,檢閱了第四野戰軍的三個步兵團、一個摩托化團、兩個炮兵團和一個坦克團。

當西山腳下五十門火炮向天空發射五百發照明彈時,天幕上落英繽紛,停機坪上紅旗招展。在歡聲如潮,人人揮臂致意的熱烈氣氛中,儀式告成。

這時已是暮色蒼茫,紅霞滿天。中共中央五位書記宴請曾經和共產黨患難與共的民主人士和各界朋友,賓主頻頻祝酒,但任弼時遵醫囑,滴酒未沾。

深夜十二時,任弼時和毛澤東等一起住進了香山靜宜園。這是中共中央進京後的臨時辦公地點,任弼時和朱德住在來青軒,與毛澤東住的雙清別墅靠近。為了安全保密,這一帶對外稱「勞動大學」。

人算不如天算,勝利的到來比預期快得多。經二十八年奮鬥,即將掌握全國政權的中國共產黨人,正如毛澤東所說: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各項工作千頭萬緒,舉國大計百業待興。

然而,幾十年來從逆境走出的任弼時在勝利進城後卻因喪失了健康而要儘量減少社會活動。這對於一個閒不住的革命志士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

任弼時的高血壓病常常引起頭昏,所以閱讀困難,但他仍堅持由秘書給他念電報。有時傳來激動人心的前線捷報,他還用手杖在地圖上仔細查找。本來任弼時工作時,醫生是不允許進辦公室的,但是在這個時候醫生經常不得不進來勸說他保持心情平靜,以免血壓升高。

此時正值緊張地籌備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全國代表大會關鍵時刻,任弼時帶病親自為大會起草了長達一萬二千字的政治報告。這時的他虛弱極了,但仍十分頑強地支撐着。

任弼時的一生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建設和發展壯大有着不解的淵源:他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發起組織時的第一批團員;二十一歲時任團中央總書記;「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建立醞釀於抗戰勝利初期,任弼時領導了全過程。

四月十一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三百四十六名代表相聚一起,代表着全國各條戰線上十九萬青年團員。這是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繼往開來的重大節日,是承前啟後的一次盛會,意義深遠。 大會的第二天,任弼時抱病作了政治報告。他十分清晰地分析了目前的時局和任務:國民黨的力量基本上被打垮,不論採用和平的方式還是戰爭的方式,都不需要很久的時間;全黨面臨的任務是用最後的努力來實現全國勝利,同時要用更大的努力開始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特別是工業生產,以鞏固中國的獨立與統一。

由於任弼時的身體狀況,他講完一部分後,開始感到頭暈、心悸和氣喘。後由中央青委的榮高棠代他宣讀,但他一直坐在主席台上,直到會議結束。

四月十八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大」閉幕,全體代表一致推舉任弼時為團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同時,中央也一致決定:任弼時必須休養。當天下午,在主治醫生黃樹則、特別護理劉佳武陪同下,任弼時住進了玉泉山休養所。

任弼時住進群峰環繞、環境幽謐的休養所,感覺又回到了延安。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延安的氣氛再也沒有了,他將面對的環境是前所未有的寂靜,寂靜得只能聽到幾隻不知道叫什麼的秋蟲在草叢裡發出斷斷續續的叫聲。松樹枝在晚風中靜靜搖晃,一條小溪悄悄地抖碎月影,緩緩地流淌。

此時,任弼時全家的伙食標準並不高,每頓飯就是兩菜一湯。而任弼時因為要減肥,每日吃的糧油菜都是按定量的。每周還要實行一天飢餓療法,不吃糧食,光吃蔬菜和水果。他常和身邊的人開玩笑說:「長征的時候,沒有東西吃,現在有了又不讓吃!」

任弼時身在療養所,心卻像平時一樣始終關注國內外大事。雖然高血壓引起經常性頭暈,閱讀困難,但他毎天堅持一刻鐘至二十分鐘看報,感覺特別難受時就由秘書讀給他聽。

在玉泉山之初,任弼時毎天都能聽到激動人心的捷報,聽到人民解放軍勝利渡過長江,解放了南京。他精神十分亢奮,情不自禁地用手杖在掛圖上査找進軍獲勝過程中的每一個地點。醫生知道後就十分「生氣」,因為情緒的變化對病人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不僅如此,任弼時還在偷偷地看書,一旦被人發現,就像孩子一樣立即放下。這可把醫生們急壞了:不讓他看吧,這是他的愛好;讓他看吧,會使眼睛疲憊,不利於配合治療。

後來,他們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辦法,讓醫生劉佳武給他讀小說,每天規定讀上一小時。《西遊記》是任弼時比較喜歡的古典小說,劉佳武常給他讀。任弼時很是開心,就像病痛好了一半。

玉泉山是安閒的場所,確實是適宜療養的樂土。雖然任弼時的病需要靜養,但是他實在不適應這裡的閒適。他常常在山邊路旁走來走去,有時看着天空發怔。這一切總讓人感到他心事忡忡。

於是,幾個醫生一起來找陳琮英商量,問任弼時有什麼樂趣、愛好,以便對症下藥,好讓他的精神鬆弛下來。知道任弼時喜歡文學,會彈鋼琴,也愛打獵。於是他們就給任弼時安排一些輕微的娛樂活動,如彈彈鋼琴,拉拉胡琴,看看電影,散散步等。

有一天傍晚,任弼時來到玉泉山下散步,警衛員把手槍藏在衣襟下面,兩人肩並肩地走着,像是兩名戰士,一個老兵,一個小兵,一個滿臉大鬍子,一個嘴上沒毛的娃娃兵。

任弼時很遠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蹲在地上看守田裡的莊稼,就走過去與老人聊了起來。問一畝田能打多少糧食?夠吃不夠吃?臨別時又問老人:「天都這麼晚了,你吃飯了沒有呀!」

「沒有啊,這兩天得看着莊稼。」老人慢慢地說。

「莊稼現在怎麼還要看呀?」 任弼時覺得有點奇怪。

老人用手指了指說:「那不是地里……」

任弼時順着老人指的方向望去,見不遠處有一些鴨子在水面上游來游去。他連忙問警衛員怎麼回事。

「是人家送的,我們養在這裡。」警衛員順口說。

任弼時立刻沉下臉來,緩緩走到老人身旁說:「真是對不起,你放心回家吃飯吧!這個問題我們馬上解決。」

然後,轉身告訴警衛員:「把鴨子送到水塘里去,現在就去。」

當天晚上,任弼時很早就躺到了床上。醫生來檢査他的身體,發現血壓又升高了。

大家走後,任弼時心情鬱悶、煩躁又十分不安。他不停地在思考着黨的建設問題:革命將很快在全國取得勝利,共產黨也將很快地在全國執掌政權,新的問題也將會隨之產生。中國的革命是在一個負重而落後的農業大國里進行的,大量的農民意識和資產階級意識摻雜於革命隊伍中。在這種情況下,執政黨更需純潔性,而人民更需要保護,絕不能允許一切傷害人民的行為出現。

為紀念五四運動三十周年,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在北平開幕,任弼時被選為名譽主席。遺憾的是任弼時的身體已不允許他出席活動,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第一次出現昏迷症狀。據醫生檢査可能是眼底血管出血引起的。

毛澤東聽說任弼時身體情況不好,十分關心,立即派人送來一缸紅魚.並親筆致信:

弼時同志:送上紅魚一群。以供觀覽,敬祝健康!

毛澤東六月九日

這期間,朱德常來療養所看望任弼時。每次,兩位老戰友都到山下漫步,常常回憶延安的歲月。

朱德說:「我老了,但有許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干。弼時啊,你要抓緊時間好好養病,中央急需你回去工作呢!」

任弼時長嘆一聲:「唉,你看我這個身體呀!」 任弼時也想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上,但連續不斷的病痛使他難免出現和常人一樣的悲觀情緒。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將自己的命運與革命連在一起,就像一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他人,但也幾乎燃盡了自己。

來玉泉山快半年了,醫生告訴任弼時還要繼續修養。任弼時久久陷入了沉思。就在這時,任培辰夫婦從湖南輾轉香港來到了北平,任弼時非常高興,穿起自己一套最好的衣服——淺黃色卡其布裝,去迎接妹妹。

這次相見,兄妹在一起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任培辰臨走時,想請哥哥給湖南省委寫封信,給她丈夫安排一個工作。任弼時認為這樣做不符合組織原則,就說服妹妹,使她愉快地收回了這個要求。

十月一日,天清氣朗,風和日麗。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更加鮮艷,更加引人注目。

解放戰爭的末期,共產黨準備在十月一日舉行開國大典。按照原本的計劃,中共「五大書記」都要參加,分別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

由於這次開國大典是中國近代歷史當中最偉大的時刻,任弼時自然很想參加,他為了這一天,已鏖戰了幾十年。而今我黨終於打敗了敵人,他身為「五大書記」當中最年輕的一位,懷着激動的心情,希望能夠站到天安門城樓上。

此前,五大書記檢查了身體。毛澤東詢問醫生的意見,醫生自然不允許任弼時參加開國大典,說句不恰當的難聽話……此時的任弼時,已是油盡燈枯的狀態。所以無奈之下,改由任弼時的女兒代替父親參加開國大典。

與其說,任弼時沒有參加開國大典是歷史的一大遺憾,不如說成任弼時的健康問題,乃歷史的一大遺憾。天安門城樓上,中共中央五大書記缺少了一位,人民共和國在歡喜之餘,仿佛也保留了一絲歉意。

毛主席都下命令了,任弼時只能呆在房間裡,在妻子的陪伴下,從收音機當中感受那個偉大的時刻。

守在收音機旁邊的任弼時,望着自己的妻子感觸良多:十一歲那年交不起學費,是娃娃親的未婚妻靠着在工廠織襪子,供自己讀書。他對陳琮英深情地說:「這場包辦的婚姻給了我最大的幸福,下輩子我們還要被包辦。」

開國大典正式開始之後,當聽到毛澤東用洪亮的聲音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時候,任弼時的臉上露出了平常少有的喜悅。他感慨地對陳琮英說:「勝利來之不易,要珍惜它啊……」

孩子們回家後,任弼時特別興奮,組織全家人一起高唱《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直唱到晚上十點多。他還借了一個手風琴,邊彈邊唱,特別高興。

此時,任弼時想起了遠在蘇聯的遠芳,他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最小的女兒。於是他提起筆寫道:

卡秋莎(遠芳的俄文名字),中國已從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手中解放出來了!不久之前,新的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中國人民今後的任務是恢復和發展工業。為此,需要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專家和幹部。望你更加努力學習,並在蘇聯完成學業之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專家。

不久,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愛萍來訪。十八年沒見面了,任弼時久久地握住張愛萍的手,心情十分激動,真有點不相信眼前的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就是當年的小青年張愛萍。他不顧重病纏身,一定要張愛萍講述人民海軍的計劃和建設情況。

當張愛萍告訴他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確定的方針,在一定時期內可以組織一支初具規模的作為建設一支強大人民海軍基礎的華東海軍艦隊時,任弼時興奮而又激動地說:「在勝利後的中國人民,是亟須建設一支海軍。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領導下,一定可以建設起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

最後,當張愛萍坦率地告知任弼時,他和一些從陸軍調來新學海軍的同志並不太安心于海軍工作,仍想回陸軍去。

任弼時親切而誠懇地說:「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遭受帝國主義侵略,都是從海上來的。你應該安心工作,不會做海軍,就應該努力學習。這樣我們才能迅速解放台灣、保衛海防,我們中國人民就再也不會受帝國主義的海上侵略了……」[1]

作者簡介

武立金,原總參某部副局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