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Mk.VII领主式轻战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Mk.VII领主式轻战车
图片来自tonysnail822

Mk.VII轻型坦克(A17)Light Tank Mk VII),又名领主Tetrarch),是一款由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于1930年代晚期生产的轻型坦克[1] ,曾在二战中服役。这款产品推出时是维克斯公司为英军生产的一系列轻型坦克的最新型。它安装了一门火力较强的QF 2磅炮来改善同公司前一代Mk VIB轻型坦克的性能。英国陆军部最初订购了70辆领主坦克,稍后增加到220辆。由于一些因素耽搁了生产进度,导致最后仅生产了100到177辆。

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加上陆军部决定不在英国装甲师中使用轻型坦克,使得它没能参加北非战役。尽管有20辆透过《租借法案》提供予苏联,大多数领主坦克都被留在了英国。1941年初期,英国皇家装甲军团(Royal Armoured Corps)新组建的三个用于海外两栖作战的连队,其中一个装备了领主坦克。1942年5月,一小批领主坦克参加了马达加斯加战役。1942年6月,在确定其设计方案使之可以用作可空运的轻型坦克以支援英国空降部队后,领主坦克被配属给了英国第一空降师。它们由专门设计的GAL.49哈米卡尔滑翔机运输并投送至地面。但滑翔机数量不足使得它们未能参加1943年的西西里岛战役。它们转而被编入英国第六空降师的第六空降装甲侦察团。

第六空降师曾在1944年6月的诺曼第登陆战之前的空降作战中(即汤加行动)中使用大约20辆领主坦克。虽然它们借助滑翔机成功降落,但是表现却不尽人意。有一些坦克因事故而损毁,而那些参加战斗的坦克在装甲和火力上都劣于德军的装甲战斗车辆。行动开始数天后,领主坦克不再参予与德军装甲部队的直接战斗,而仅用来提供火力支援。到1944年8月,大部份参与作战的领主坦克已由克伦威尔坦克替代。1944年12月,剩下的也被M22蝗虫式轻型坦克取代。

此后,领主坦克再也没有参加过作战,1946年时被认为已经过时;最后一辆领主坦克在1950年退役。领主坦克还有几种衍生型,包括阿莱克托自行火炮Mk.VIII轻型坦克,但这些车辆都从未被英军投入现役使用。

研发历史

Mk.VII(A17)原型车的绰号叫做“帷幕”(Purdah),最初由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于1937年开始自费开发,并计划卖给英军或外国军队。按维克斯-阿姆斯特朗的计划,设计完工后,它将会成为该公司当时最新的轻型坦克。其设计目的是克服之前的轻型坦克因为仅仅装备机枪而带来的火力不足的问题。维克斯公司在Mk.VII的双人炮塔上安装了一门 QF 2磅炮(40毫米)和一挺贝莎同轴机枪(7.92毫米)。其装甲最厚处达到了14|mm。原型车重达约7600千克(16800磅),由一台165马力(123千瓦)的梅朵引擎驱动。悬挂系统由8个负重轮组成(一边4个),不分主动轮和从动轮,极速可达64公里/时(40英里/时)。本车在设计上使用一种独特的转向机构和在先前的维克斯坦克中使用过的机械系统。前轮能够转向让履带弯曲,使坦克可以作小角度转向。在进行大角度转弯时,则回到传统的控制方式——减慢单侧履带的转速来转向。使用双重转向系统的目的是减小坦克所承受的机械负担和动力损耗。新设计的悬挂系统中,承重杆附有缓冲的气囊和充油的阻尼垫,每一个路轮都具有独立减震机构。

陆军部在1938年5月到6月间检验了该型坦克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原型车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由于陆军部认为前一代Mk.VI已经满足当时的需求,于是测试领主坦克能否充当轻型巡航坦克。然而,陆军部在测试后认为它不能作为轻型巡航坦克,因为同类的纳菲尔德机理与航空公司Mk.III巡航坦克(A13)无论在速度还是越障能力上都比它要好。尽管如此,最后还是决定有必要生产少量领主坦克,同时建议将其作为轻型坦克系列的最后一款。陆军部遂将其编号为A17,并在要求对其进行一些包括安装一个外置油箱(以增加行程)等小幅改动后,在1938年11月批准了其小规模生产计划。计划生产数目一直因为陆军部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波动。1938年7月,陆军部订购了70辆。在11月的一个为期三天的会议后,订购数增加到了120辆。在1940年7月即将开始生产时,陆军部又把订购数减少到一开始的70辆,之后又增加到100辆。当预计将进行生产的都城嘉慕公司(一家维克斯持有部份股份的坦克制造商)表示已经订购了足供220辆坦克生产使用的装甲板后,订购数又增加到了这个数字。

但是,整个生产过程被多种因素延误。法国战役中英国轻型坦克的表现不佳,所以陆军部在战后推迟了领主坦克的订购,决定把生产力投入到巡航坦克步兵坦克上。由于缺乏更合适的坦克,尽管轻型坦克并非被设计用来与德军装甲部队作正面交锋,都被迫投入作战。此举造成的高伤亡令陆军部不得不重新评估轻型坦克设计的适用性。战前原本认为轻型战车适合用于侦察任务,然而乘员更少,越野能力更好的侦察车反而更适合执行这一任务。这使得它的制造又一次受到影响。这些延误因素使得最后只有少量的Mk.VII坦克被制造出来。估计最终的制造数量应在100到177之间。依照陆军部的命令,Mk.VII在1941年9月22日被授予了“领主”的名字。最后一批领主坦克生产于1942年的第一季度,并于当年年末交付使用。

陆军部和英国陆军在当时得出结论:轻型坦克是一种负担,太过脆弱以致不适合在往后的战斗中继续使用,故领主坦克被视为已经过时。这一决定似乎标志著领主的战斗生涯就此结束。此外,一些预备随第八军前往中东,准备参加北非战役的领主坦克,因其冷却系统被认为不能适应北非地区的炎热环境而被留在英国本土。然而,领主坦克从战场上消失的命运因1941年中期陆军部的一项决议而被扭转,1940年6月根据首相温斯顿·邱吉尔的命令而成立新的空降部队,领主坦克被认为可以装配给这支新部队。在空降部队的装备选择上,陆军部的官员认为需要将滑翔机纳入建制,因为它可以运输部队和重型装备(在1941年,重型装备包括火炮和部分坦克)。运输坦克的方案经过多次修订后,最终在1941年5月使用滑翔机运送一辆5.5|MT重的坦克至350|mi外的方案获得接受,其中,飞行器须为运输坦克而专门设计。在1941年1月16日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决定让当时仍在研发中的英国通用飞机公司GAL.49哈米卡尔滑翔机用于运载一辆领主坦克或是两辆通用载具

用哈米卡尔滑翔机运输领主坦克及其乘员的训练始于1944年1月,且都成功了。专门驾驶哈米卡尔滑翔机的滑翔机飞行团C中队在训练期间一共进行了2800次起降,平均每一位飞行员进行了50次起降。训练中仅发生过3次造成伤亡的事故,共有7名飞行员丧生。在领主被重新指定为空降坦克后,设计上作出了数项调整。一些坦克上的2磅炮为一门76.2mm步兵支援榴弹炮所替代。这些安装榴弹炮的坦克被命名为领主 I CS(CS为Close Support之缩写,即“近程支援”之意)。此外,仍然使用2磅炮的领主坦克的炮口上也加装了利特尔约翰适配器以提升其炮口初速与穿甲能力。

缺点

领主坦克不仅在研发过程中,也在于陆军以及空降部队中服役时遇到诸多挫折,最大的一项是在1942年停产后剩余的领主坦克并不多,对空降部队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有20辆坦克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再加上马达加斯加战役的损失,使空降部队能够使用的数量进一步的降低。英国皇家装甲兵团于1942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当时只有大约50辆领主可以使用。第一空降师的指挥官乔治·F·霍普金森少将曾经在1943年1月的一份备忘录中抱怨道,他被告知有70辆领主坦克可用,但实际上只有50辆,且没有库存来弥补作战中的损失。因为缺乏足够库存,再加上陆军部称需要287辆空降坦克来装备第一空降师和另一个将在印度编成的未命名空降师,使得领主最终被美制M22蝗虫式轻型坦克所替代。

另外,英军在作战使用中还发现了它的一些设计缺陷。因为空间狭小、只能容纳3名乘员(驾驶员坐在车体内,车长和炮手则坐在炮塔内),这使得乘员太少而不能有效操作。而车长和炮手两人,除了要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充任装填手,这使得在实战中火炮射速下降。1941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车长要同时控制射击和驾驶,在战斗中几乎不可能去指挥一队领主坦克。同时,问题还出在安装在2磅炮上的利特尔约翰适配器上。它虽然可以增加射程和增强穿甲能力,可是一旦安装之后就无法卸除,而且只能发射需要特别设计的穿甲弹,这些弹药需要时间去生产。陆军部还认为其冷却系统也存在缺陷,因而它无法在诸如北非中东等地的炎热环境下作战。

服役历史

租借法案

第一批领主坦克在1940年11月交付使用。领主坦克最初服役于在法国战役中损失惨重而重组的第一装甲师和新组建的英国第六装甲师中。然而,因为坦克的冷却系统被发现存在问题,它们未被部署到驻扎在中东、即将参加北非战役的军队中。不久之后,由于被认为不适合参加以后的作战,英国装甲兵团的所有轻型坦克都被除役。领主坦克被留在了本土,并可能在退役之前作为训练坦克继续使用。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以巴巴罗萨为代号的侵苏战争。苏联也因此成为了英国的盟友。同时,在1941年3月开始的本是为英国和中华民国提供防御性装备的租借法案也开始适用于苏联。因此作为租借项目的一部份,英国政府开始为苏联提供物资装备,在1942年早期提供的装备中,就包括了20辆领主坦克和一些瓦伦丁坦克玛蒂尔达I步兵坦克。当时苏联装备的轻型坦克数量比英国多得多,因此使用领主坦克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它们抵达苏联后,却发现其冷却系统在寒冷的环境下也会出毛病。另外,寒冷的环境对于其履带和悬挂也有不利影响。在苏联对其进行进一步测试后,发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装甲薄弱,而且没有解决办法,因为添加额外的装甲板会让坦克的速度下降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但同时,苏联人也发现其操纵性、速度,以及使用低质量燃油时的性能都远远超越同时期的苏联设计方案。尽管存在一些瑕疵,苏联当局还是认为它可以媲美当时苏军中使用的T-70坦克,并且能够投入到实战中。一些领主坦克被送到坦克训练学校,在后来又投入战斗。1943年9月,两辆领主坦克被编入第五近卫坦克旅的第一三二坦克独立营,但是其中一辆在9月30日被毁,另外一辆则在10月2日因炮击被毁。还有一些坦克被用于宣传目的,出现在苏军在高加索地区作战的照片中。

马达加斯加战役

1941年中期,英国皇家装甲兵团新组建了三个特殊的海外作战连,被称为'A','B','C'特殊作战连('A', 'B' and 'C' Special Service Squadron)。A连和B连装备的都是瓦伦丁步兵坦克和Mk.VIc轻型坦克。而C连则装备了转手自第一装甲师第2装甲旅的12辆领主坦克。1941年7月31日,C连正式组建,并立即接到命令,准备与A、B连一起前往未指明的热带气候环境作战。以上三个连都被送到苏格兰皇家自治市因弗拉里进行有关军舰和登陆艇上的登船和离船行动的强化训练,目的是为可能的登陆作战做准备。9月上旬,装备6辆领主的C连一部作为赶赴西非城市弗里敦的军队的一部份出征。在这一战争时期,由于担心西班牙会倒向纳粹德国一边,该部队的任务就是一旦此事发生,就前往占领西班牙一些靠近非洲海岸的岛屿。但这种担心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因此这一部队在1942年3月回到英国与该连仍在训练中的余部会合。

该连的下一个任务则是参加马达加斯加战役。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三大岛,当时由维希法国统治。首相和联合参谋部的人员均认为要尽快占领马达加斯加岛,以阻止已经将势力渗透到印度洋上的日本海军进入安齐拉纳纳港。该战役由罗伯特·G·斯特奇斯少将指挥,第五突击营英国第二十九独立旅以及英国第五步兵师的第十七和第十三参与了战斗。由于曾在两栖登陆条件下进行训练,英国第二十九独立旅成为了此次进攻的主角,配属由B连的6辆瓦伦丁坦克和C连的6辆领主坦克混编成的B特殊作战连。该连又被分成四个排,一个指挥排由两辆瓦伦丁坦克和一辆领主坦克组成,另一个则是4辆瓦伦丁,剩下2个排则由剩下的5辆领主坦克组成。进攻部队在5月4日于马达加斯加北端海角的西方海上集结,登陆位置靠近安齐拉纳纳和迭戈苏亚雷斯湾。登陆计划要求同时从海角西侧的四片海滩上登陆,这使得英军可以在推进大约20|mi后从后方接近安齐拉纳纳。尽管当时并不清楚维希法国的防御力量强弱和将要登陆的海滩的情况,但是军方相信守军一定没有能击穿瓦伦丁坦克的武器。

登陆从5月5日早上4点30分开始,第五突击营在信使湾登陆,三个步兵旅和B连在安巴拉拉塔湾登陆。步兵旅及其装甲支援部队的主要目标是占领安特西纳尼和一个邻近的城镇。尽管步兵成功登陆,B连却遇到了问题:领主坦克在其指定登陆点滑落登陆艇后,其履带陷进了沙子里,这导致这片海岸在此后被封锁了几个小时。步兵最后撇下了这些坦克向安特西纳尼进发,不过,最后还是有一辆领主坦克和两辆瓦伦丁坦克被派去提供支援,它们在安娜玛琪亚附近跟上了先头部队。进攻部队在这里第一次与法军遭遇,法军的防御包括伪装过的战壕和沿山脊挖的碉堡。这些坦克试图要突破它们,但是路面坑坑洼洼使行驶变得困难,令它们没法靠近碉堡和战壕。尽管它们通过机枪和2磅炮与一些目标进行了交火,但防线是在当天晚些时候由步兵突击攻破的。这些坦克之后奉命向岛屿中心行进从而包抄敌人。很快,又有两辆领主坦克从沙滩上开来并加入了进攻队列。这支小部队最后来到了维希法国的主要防线前。这一防线是一战前完成的,包括了伪装碉堡、机枪掩体和掩体内的75mm火炮——尽管这些火炮并非专门设计用于反坦克的武器,但它们还是能够击穿领主坦克和瓦伦丁坦克的装甲。有两辆瓦伦丁坦克行驶在最前方,但被火炮击毁,另两辆紧随其后的领主坦克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还有一辆领主坦克撤退,以向部队报告法国守军的情况。在撤退的路上,它还用机枪解决了敌军的一列摩托车队和一辆卡车。

这辆领主坦克的车长在完成了报告后,又受命率刚到的四辆瓦伦丁坦克和两辆领主坦克再一次尝试突破法军的防线。这些坦克沿着通往防线的公路行驶,然后试图借助山丘作掩护、从右翼突破防线。然而,法军的火炮旋转以后仍然可以攻击它们,因而造成一辆瓦伦丁坦克和一辆领主坦克被击毁。剩下的坦克在与敌方火炮交火了数轮后撤退。最后,第二十九旅在皇家海军陆战队登陆袭击的协助下攻破了防线。B连剩下的两辆瓦伦丁坦克和三辆领主坦克留在阵地中进行防御。但是在5月6日下午,另一辆瓦伦丁坦克因受到炮击而被毁。该连没有参与此后的作战,因为维希法国当局经谈判后在第二天正式投降,不过法军到11月下旬仍然一直以游击的方式继续与英国占领部队作战。是役C连损失惨重。截至5月7日,12辆坦克中只有1辆瓦伦丁坦克和3辆领主坦克还能使用,全连一共有7人阵亡,6人受伤。该连之后留在了马达加斯加,直到1943年初期被运到印度,作为29旅的一部份参加了缅甸战役

参考文献

  1. 轻型坦克,蜂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