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1主战坦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M1主战坦克(英文:M1 Abrams Main Battle Tank ),全名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部门为美国陆军及美国海军陆战队设计生产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目的是要取代M60主战坦克。M1主战坦克家族主要有M1A1、M1A2及最新型号M1A3,装有全新的装甲和电子设备。命名由来是前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第37装甲团指挥官和驻越美军司令官的克雷顿·艾布拉姆斯陆军上将。


M1系列主战坦克在80年代后历次美国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例如沙漠风暴或第二次波斯湾战争等)以其机动性强、火力精准强悍等优势完全见证了M1系列身为全球最佳主战坦克之一的地位,是让美国陆军引以为傲的装备,亦为美国陆军的代表。


M1主战坦克造价850万美元(2015年)。主要服役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埃及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1]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M1主战坦克
        外文名称         M1 Abrams Main Battle Tank(英语)
        研制时间         1971年
        定型时间         1976年
        服役时间         1981年
        别   名         M1“艾布拉姆斯”坦克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代表在德国已经对豹1主战坦克进行了评估,很明显,两国都学到了很多关于战术战演变的知识,以及基于装甲机动性新概念、在防护和火力方面都有新标准的思想。当时,源自战后M47的M48中型坦克M60主战坦克都采用了相同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基本设计理念,采用了经典的复合装甲(内衬石英层装甲)保护,并升级了英国L7 105毫米线膛炮。


T-62主战坦克及其120毫米滑膛炮曝光后,美国及西欧对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需求更加突出。当时,美国高层基本上是赞成关于坦克可以发射炮射导弹的理论,就像在M60A2和谢里登上试验的Shillelagh导弹计划,但后来在实践中证明该理论存在诸多不足,最后该理念在1980年代被抛弃。


MBT-70计划

该计划始于1965年。然而,该计划很快就遇到了多个瓶颈,因为不同的军队对发动机、火炮、装甲性能的要求不同,而且总体上使用SAE公制等互不相同。综合考虑了所有方案,最后将成本提高到惊人的水平,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这一计划集中了许多当时闻所未闻的新技术。就像高度可调的气动悬挂系统,使坦克可以像以往任何时候一样升高或降低火炮,同时,在平稳的行驶中允许更高的速度。


主炮是一个152毫米,专门用来发射MGM-51 Shillelagh导弹和常规炮弹。但事实证明,整个程序过于繁重、复杂,而且成本高昂。由于担心被取消,美国陆军将XM803作为一种“备份”解决方案推出,两种计划之间共享了一些技术,但删除了成本更高、更麻烦的技术。但这样做,仍然产生了一个昂贵的计划,其能力无法和技术成熟的M60主战坦克相比。另一方面,德国也不满意,越来越多地把项目往另一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原型车建造于1965年,美国德国各有7个,共计14个车体。其他的测试是从1966年到1968年进行的全面试验。指挥塔、XM-150火炮/发射器以及自动装弹机、20毫米高射炮、涡轮发动机一直出现出现问题。很快,最初的MBT70计划估计为8000万美元(2.928亿马克),随后计划被种植,因为到了1969年,该项目成本已经提升到3.03亿美元(11亿马克)。德国联邦议院停止了该计划所有的发展,随后联邦国防军利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建造了Keiler号(未来的豹2主战坦克)。


美国国会最终在11月取消了MBT-70计划,随后在1971年12月又取消了XM803计划。


研发服役

随着MBT-70计划的终止,这些资金被重新分配给XM815,后来更名为XM1 Abrams。这个新计划以一种更简单、更便宜的方式重用了XM803的大部分功能。而且需要从失败的MBT-70项目中消除最昂贵的技术,这些技术是在新坦克中所使用的。新坦克的名字背离了战后的传统,被选为纪念克雷顿·艾布拉姆斯将军,他被巴顿认为是一个甚至比他更好的坦克指挥官。艾布拉姆斯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老兵,1972年6月被提升为美国陆军参谋长,1974年去世。


1973年6月,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和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底特律柴油艾利森分部(Detroit Diesel Allison Division)获得了建造新坦克M1原型的合同,该坦克于1976年2月移交美国陆军。第一批原型车装备了制造许可证的105毫米L/52 M68坦克炮(L7),并在现场测试中和豹2主战坦克互相测试。克莱斯勒国防部积极推广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模型,并被选定为M1的发展路线。


克莱斯勒在这种推进式陆上车辆方面的经验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82年之后,通用动力大陆系统部门收购了克莱斯勒国防部。最初的生产于1979年在利马的利马陆军改造中心建立,第一批生产车辆于1980年推出工厂。在第一次生产之前,1977-78年生产了11辆全尺寸工程开发XM-1试验车,也称为试验车(PV-1至PV-11)。在标准化之前,第一批M1s仍然被指定为XM-1,作为低速率初始生产(LRIP)模型。


第一个接收M1主战坦克(当时被称为“XM-1”)的现役部队是美国陆军第一装甲师(1980年)。


海湾战争

沙漠战场上的M1主战坦克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由于1990年伊拉克部队入侵科威特,1991年美国计划了沙漠风暴行动,M1主战坦克首次参加重大行动。当时,部署到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军队由M1A1主战坦克组成,这是第一次使用了新的滑膛脱壳尾翼穿甲弹的坦克战。


这些坦克遭遇了前苏联T-55中型坦克T-62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的混合军团,还可能遭遇当地降级的“萨达姆”坦克,一个T-72M变型。由于缺乏现代夜视系统和测距仪,它们的总体战备和作战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在美国空军进行了摧毁许多敌方装甲的轰炸行动之后,地面行动经历了几次战斗。事实上,所有参与的坦克都没有被列为全损,包括乘员在内。


23辆M1A1主战坦克或多或少受到了破坏,有些是致命的,但没有人员伤亡。在被摧毁的9辆中,有7辆被友军火力摧毁。相比之下,据称有250多辆敌方坦克,其中许多是在超过2500米(8200英尺)的射程中被击毁的。然而,也有一些友军开火的案例,其中包括被M829A1“Silver Bullet”滑膛脱壳尾翼穿甲弹直接命中,后方所有炮弹无一殉爆,还有一个案例为不愿将该坦克设计技术暴露而试图摧毁困在泥里的M1坦克,但失败了(使用的是手榴弹以及尾翼穿甲弹,后来还是通过导弹摧毁了该坦克)。


通过战后分析,伊拉克坦克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它们的夜视设备很差或根本不存在,而且同样缺乏足够的训练;缺乏有效的空中支援也是伊拉克失败的原因之一。在随后的战斗中,只有23辆M1坦克损坏。M1系统最大的好处之一在于它的主炮射程至少有500米,在这个距离上可以有效击中伊拉克坦克。事实上,与伊拉克主战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系统相比,友军误伤事件对M1的威胁似乎更大。


巴格达之战

一辆被击毁的M1主战坦克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成员劫持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毁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9·11事件)。该事件导致美国于2003年入侵伊拉克巴格达之战是迄今为止美军最为重视的一次交战,萨达姆被捕并被判刑后,美军在西亚进行了多次交战。截至2005年3月,约有80辆艾布拉姆斯坦克参与了敌人的攻击行动。其中一场战斗涉及一个M1A1主战坦克排,该排长声称在巴格达南部马哈茂迪亚附近的一场近46米的近距离小冲突中,7辆T-72主战坦克被摧毁。由于以下交战的城市性质,一些车组人员获得了M136、AT4肩扛式反坦克武器,以掩护坦克,以防由于没有弹药而无法攻击敌方坦克。


由于行动不便或其他问题而无法运回的M1主战坦克经常被其他的M1主战坦克摧毁,以防止他们被俘。几起事件是由于伊拉克步兵在城市环境中使用了伏击战术。一些人将短程反坦克火箭对准履带,另外的人对准坦克的后部和顶部,由于M1主战坦克装甲分布相对不足,这种战术效果明显。储存在外部的易燃燃料,保护不足的炮塔架也是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入侵后,越来越多的M1坦克经常被简易爆炸装置(IED)破坏,损失的数量远远超过1991年的行动,但这场战斗的时间(1991年和2003年)和战斗的性质(城市)是两种导致其损坏的因素。


其他事件

城市战中的M1主战坦克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哈夫吉战役(1991年1月):该战役主要是美国海军陆战队M60主战坦克的第一次地面交战,但也有一些M1主战坦克反击被伊拉克第三军团占领的沙特哈夫吉市,由第三装甲师和第五机械师(唯一装备T-72主战坦克的非洲共和国卫队)领导。敌对的沙特阿拉伯部队部署了AMX-30坦克、V-150和LAV-25轮式车辆。参与战斗的美国部队包括第一海军陆战队师、第二轻装甲步兵营和第二海军陆战队师,部队大部分伤亡来自于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两天后该市被夺回。


麦地那岭战役(1991年2月):第一装甲师在巴士拉城外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夜光师第二旅发生冲突。这导致了一场决定性的交战,据说61至186辆伊拉克坦克被摧毁(大部分是T-72主战坦克),127架无人机被摧毁,除了4辆坦克受损外,没有损失。然而,M1在攻击直升机和A10霹雳II扫射攻击中得到了极大的帮助。


第一次费卢杰战役(2004年4月):现代最著名的一次城市坦克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以一辆M1A1主战坦克作为诱饵,将防御者引诱到楼房外。显然,这一计划很快就流产了,据报道“敌人会在坦克的一侧用肩抗武器(RPG火箭筒一类)发起伏击,以便让坦克乘员把装甲转向射击方向。然后,他们会向暴露在外的坦克尾部发射5或6枚火箭榴弹从而使坦克瘫痪”。[2]


技术特点

M1主战坦克乘员分布图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整体布局

M1主战坦克炮塔分解图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MI主战坦克由车体和炮塔总体构成。整个车体和炮塔的系统连接是通过一种炮塔座圈(滑环)来完成的。MI主战坦克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通过使用车上的火力,机动性和冲击效力去阻滞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和武器。MI主战坦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燃气轮机和自动传动装置的配合使用,不仅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得到大大提高,而且也使车辆具有全速运动的快速反应能力;减速装置和转向控制杆的混合使用,可使车辆具有同时完成车辆的加减速行驶以及车辆的转向控制能力;在射击精度方面,通过采用扭杆悬挂系统和旋转减振器、液力稳定炮塔和火炮稳定装置,可接收激光测距仪数据输入的弹道计算机以及采用炮口方位、药温以及横风等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综合火控系统;在乘员防护方面,车辆上采用了特种装甲设计、灭火抑爆装置、核生化探测和防护系统、油料和弹药的隔舱化设计以及低矮的车廓,较低的发动机噪声以及较小的红外特征信号等使乘员和车辆的生存性大大提高。


M1主战坦克有4名乘员.他们是车长 、炮长、 驾驶员和装填手。车体由前向后分成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驾驶员坐在车辆前部的正中央、并为其专门提供了一个向后开启的驾驶舱盖。闭舱驾驶时,驾驶员星半卧姿方式开车。在驾驶员的前方安装了3具整体式潜望镜,中间一具为夜间驾驶用的夜视仪(也可换成AN/VVS-2型微光夜视仪或AN/VAS-3型热像仪)。这具夜视仪或热像仪也可安装在装填手的潜望镜的位置上,以供夜间监视时使用。驾驶员用的操纵杆呈T形。用以控制发动机的转 速和坦克的转向。传动装置共有6个档位: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制动器操纵装置有主制动器踏板、停车制动器踏板、停车制动器油压表和停车制动器解脱手柄。此外,还为驾驶员配有主面板、预警面板和仪表板。主而板上有发动机启动控制开关和指示灯,以及全车电气、照明和辅助系统的控制开关和指示灯。预警面板上有预警指示灯。当任一系统出现了故障或遇到其它紧急情况时,即可向驾驶员告警。仪表板上有发动机转速表、里程速度表、油量表和电流电压表。还有各种告警指示灯,以便向驾驶员指示各主要系统的工况是否正常。车长和炮长坐在炮塔内的右侧,而装填手坐在左侧。在车长的位置处,提供了6具可360旋转的周视潜望镜,以及用于高射机枪射击的潜望 镜。同时,也为装填手提供了一具可360旋转的潜望镜。


M1主战坦克的炮塔安装在车体的中央,这种设计非常适合于安装M68A1型105mm线膛炮(M1主战坦克和IPM1主战坦克)和120mm滑膛炮(M1A1主战坦克和M1A2的M256坦克炮)。M1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的发动机室内,整个动力传动装置采用纵置方式。维修时,更换整个动力装置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仅为M60主战坦克所需时间的1/4。


火力及控制系统

M1主战坦克可用弹药:120mm M829系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图片来自搜狐

M1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A1型 105mm 线膛炮,它是美国按照英国 L7 型105mm线膛炮生产的。它的身管长为51倍口径,即为5.355m,寿命为1000发。高低射界为+20°~ - 9°,方向射界为360°。身管的中后部位置安装有抽烟装置。身管外套有2段铝制热护套,用以减少因受热不均而造成身管弯曲变形的现象。


随着德国 Rheinmetall(莱茵) 120mm滑膛炮的出现,美国很快依据相关火炮技术开发出了一个零件较少的火炮型号。它有一个重新设计的卷取弹簧反冲系统(不再使用液压反冲系统)。随后美国军械局采用了这款改进后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并给定型号为M256。随着它的采用,M1A1型以后的主战坦克必须对炮塔内部、弹药管理、火控系统和车体内的储存设施进行许多调整,以适应新的更大的炮弹。更大的炮膛也意味着可以使用新的和更多种类的弹药,炮手也需要接受相应的训练。


该车的辅助武器为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的M240 7.62mm并列机枪、1挺安装在装填手舱门滑动枪架上的M240 7.62mm机枪以及1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M2HB 12. 7mm高射机枪。此外,在炮塔两侧各安装了一组6具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


M1主战坦克105mm坦克炮配用的弹种与M60系列主战坦克的火炮弹种通用,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以及烟幕弹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主要有M735、M774、M833以及M900等几种型号。M735采用钨合金弹芯,出膛初速为1500m/s。M774、 M833和M900型均采用贫铀弹芯,增大了长径比。120mm坦克炮配用的弹种有M830破甲弹及其改进型的M830A1多用途破甲弹,M829、M829A1和M829A2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及XM943攻顶弹。M830A1多用途破甲弹加装了弹托和近炸引信,脱壳后飞行速度大大提高,除了用来对付装甲目标之外,还可用来对付直升飞机。M829、M829A1和M829A2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均采用贫铀弹芯。M829A1的出膛初速为1675m/s。它在1990 -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曾显示出巨大的威力,被美军称为银弹。M829A2 是一种新研制的动能弹,飞行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改善了首发命中率。XM943攻顶弹是新增加的弹种,其上带有一个前视扫描雷达寻的器,当飞临目标的上空时,用爆炸成型弹芯击穿炮塔顶部的装甲,故适宜于打击隐蔽的目标。

M1主战坦克主武器:120mm XM360滑膛炮(前期);120mm M256滑膛炮(后期)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火控系统以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采用瞄准线独立稳定的指挥仪控制原理,具有行进间射击的能力。由数字式火控计算机、观瞄仪器、稳定系统、火炮/炮塔驱动装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组成。数字式火控计算机是加拿大计算设备公司生产的一种全解式弹道计算机,它由电子单元和计算机控制面板组成。电子单元有计算元件、电源调节器和用以连接火控系统其它元件的接口。计算机面板有输人数据的数字键盘,控制开关、指示器以及数字武显示器,并具有计算机自检功能和故障自动诊断功能。观瞄仪器有炮长主瞄准镜和辅助瞄准镜、1具车长光学镜(M1A2型有车长独立热像仪)、6具周视观察镜和1具12. 7mm高射机枪瞄准镜,炮长处有1具可作360°旋转的潜望镜以及3具驾驶员使用的潜望镜等。炮长主瞄准镜为三合一的潜望式瞄准镜,即由昼间光学瞄准镜、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组合成一体的潜望式瞄准镜。炮长的辅助瞄准镜为科尔摩根公司生产的Model939型,有放大倍率为8×和8°的响应的视场角。车长有6具观察镜固定安装在指挥塔的四周。12. 7mm机枪瞄准镜安装在指挥塔内,可供车长在炮塔内进行瞄准和射击。车长的光学延长镜的光路来自炮长主瞄准镜,车长通过此镜可看到炮长主瞞准镜中的图像和数据。但车长不能调整放大倍率。M1A2主战坦克车长的热像仪使车长的观察、瞄准和指示的条件更为改善。


坦克指挥控制系统坦克利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用以实现车内外信息搜集、传递、处理,显示自动化,保障对本车整个系统的监控乃至与友邻部队协同的自动化系统,又称战场管理系统。M1、IPM1和M1A1主战坦克的指挥控制系统包括通信系统、车际信息系统、定你导航系统以及敌友识别系统等等,车内乘员之间的通信联络通过C- 10456/VRC年内通话器实施对外联络则通过AM- 1780/VRC放大器,R-2742/VRC选频器,R-442/VRC或R-442A/V RC无线电收信机及其天线,RT-246/VRC、RT - 246A/VRC或RT -841/PRC-77 无线电收发信桃及其天线实施,无线电收发信机之频率范围为30- 75.95MHz。频率间附50Hz,信道数920个,


火炮/炮塔驱动机构采用电气/液压方式,火炮借助液压油缸进行俯仰,炮塔则通过液压电动机和齿轮箱的联动机构进行360度的方位旋转,火炮和炮塔通过速度陀螺仪、火炮炮塔驱动机构和高低向稳定的炮长主瞄准镜分别达到高低向和水平向的双向稳定,火炮高低俯仰时通过精密解算器和液压系统与炮长主瞄准镜随动。控制装置除前述驾驶员控制面板等之外,还有车长面板、车长超越控制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转的控制手柄、控制指挥塔旋转和12. 7mm高射机枪俯仰配置等、炮长主瞄准镜上的各种开关和指示灯。计算机控制面板、高低机手柄、方向机手柄、火炮/炮塔动力驱动控制台握把和辅助瞄准镜控制而板等,车长控制面板上有各种开关和指示灯,如车辆电源总开关和指示灯、炮塔电源开关和指示灯、烟幕弹发射按钮、计算机控制按钮、计算机距离输入值的调整开关以及火控系统故障指示灯等,车长超越控制火炮的俯仰和炮塔旋转的控制于柄便于车长超越炮长调炮。并向其指示目标,且手柄还有控制激光测距仪启动和控制火炮以及并列机枪射击的按钮开关。


行进系统

M1主战坦克使用的1500hp 多用燃油燃气涡轮发动机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M1主战坦克的传动单元——X1100-3B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M1主战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车用燃气轮机作为主要动力装置的主战坦克(注意,T-80主战坦克是历史上第一型以燃气轮机为动力批量生产的主战坦克,该坦克使用的是车用燃气轮机)。ACT-1500C燃气轮机是阿维科·莱卡明公司设计制造的,它由燃气发生器、动力涡轮间壁式网热器和单级行星内轮减速机构等四大模块构成,便于维修更换,燃气轮机的标定功率为1500hp( 1103kW),体积为1.41立方米,重量为1137kg,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噪音小、排烟少、适应多种燃料和良好的扭矩特性等优点。AGT- 1500燃气轮机的缺点是耗油量高,尤共在部分工况下耗油量更大。MI主战坦克的储油量为1912.5 L, 左前油箱为403.3 L,右前油箱为566.9 L,以及由4个油箱组成的后组油箱储油941.9 L。乘员在使用中不无抱怨地说,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必要时3天不补允燃油也能有效地行动”,而M1主战坦克“则每天需要补充一到二次燃油”,这尤疑给后物补给带来沉重的负担。


M1主战坦克的传动装置是由底特律·阿里森分公司生产的X1100- 3B型自动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它通过液力变矩器与燃气轮机联成一体,其内装有变速行星排、制动器和可变静液转向机构等。发动机动力经传动装置传递到侧传动器,尔后义传递到后置主动轮,带动腹带,驱动车辆行驶。侧传动器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减速比为4.30.(M1主战坦克和IPM1主战坦克)或4.667(M1A1主战坦克和M1A2主战坦克)。


M1主战坦克的行动装置采用扭力轴独立悬挂装置和旋转式液压减振器。扭力轴采用高强度钢制成,它赋予负重轮的上弹行程为381mm,回弹行程为78mm,上弹行程是M60AI主战坦克的(163mm)的2倍多,大大改善坦克的行驶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主动轮在后,有11个履带齿,其外侧装有挡圈,以防止履带滑落。诱导轮在前,每侧有7个小直径双轮缘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第1、2、7负重轮位置处安装有旋转式液压减振器,MI主战坦克的履带采用T-156型挂胶履带,它是一种带有周定橡胶块的双销式销耳挂胶钢履带。每条履带有78块履带板,重达2 t。展开长度为15m,使用寿命为850km,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主战坦克和M1A2主战坦克采用T- 158型履带,它与T- 156履带的区别在于采用了可更换的橡胶块。此外还有其他--些改进措施,其寿命比T- 156履带增加了3倍,行驶里程达到了3400km.


防护系统

M1主战坦克在起初的设计思想上十分重视防护性能。车体和炮塔均为复合装甲结构,1988年以后生产M1A1坦克和M1A2坦克则采用贫铀装甲,车体首上装甲水平倾角很小,约为8°,几乎与水平面平行,车体高为1.727m炮塔前装中和两侧装甲均有倾角,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


MI主战用克的结构防护的另一重要特点是采用隔舱化设计。所谓隔舱化就是在车内用坚实的装甲隔板把乘员室与燃料、弹药和动力装置隔开,以减少乃至避免弹药殉爆的发生。。火炮弹药存放在炮塔尾部的弹舱和车体的弹舱内。炮塔尾部弹舱装有滑动装甲门与战斗室相通,不装弹时呈关闭状态。弹舱顶部配置有爆炸波排放板,当弹舱中弹引发弹药爆炸时,这种排放板即自行破裂.使爆炸后形成的冲击波向上和向后排出车外,弹舱与战外室则有滑动装甲门隔开,爆炸冲击波不致危及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车体弹舱的下方也有类似的爆炸冲击波排放板炮尾下方。炮塔吊篮底板上有一个星水平放置的、可存放3发炮弹的弹药架,每发炮弹还有一个保护套.可保证车内安全,


M1主战坦克还有特种防护。该坦克为每一个乘员配有单兵核生化防护设备,它是一种二级滤毒系统,由一个铁皮箱(其内装有1个粗滤器和1个M19型滤毒器,它们被放置在装填手的位置处)、2个M18型滤毒罐、4副防毒面具、4个M3型加温器以及软管和接头组成。M1主战坦克配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有7个火焰探测器,炮塔内有3个、动力室有3个、驾驶室有1个,系统反应时间为2ms(毫秒)。灭火时间为250ms。此外, M1主战坦克配有烟幕装置。它由发动机热烟幕系统和安装在炮塔两侧的抛射式烟幕筒组成。热烟幕系统由驾驶员的主控面板上的开关控制,它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系统内,将柴油喷入排气管并雾化,随废气排出车外后,即被冷却而形成浓密的烟幕。安装在炮塔两侧的抛射式烟幕简共有2组、每组有6个发射管,呈蜂窝状。[3]


性能诸元

M1主战坦克(左)和T-72主战坦克(右)图片来自TANKI-TUT.RU
重量         60 - 68 吨
车长         9.76米;9.24米(包括主炮)
车宽         3.65米
车高         2.88米
车组         4 人(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
发动机         1500hp(马力)Honeywell AGT-1500燃气涡轮发动机
最大时速         72/48 km/h(公路/越野)
行程         500 千米
油箱容量         1910 L
越壕宽         2.75米
越障高         1.3m
爬坡度         32°
涉水深         1.2 / 2 m(无/有准备)[4]
主武器         105 mm L/55 M68线膛坦克炮(M1最初);120 mm L/44 M256A1 滑膛坦克炮(M1A1之后)
副武器         12.7毫米 cal.50 M2HB 高射机枪 1挺;7.62毫米 M240 通用机枪 2挺
弹药         线膛/滑膛炮弹备弹40 - 50发 ; 7.62mm机枪弹备弹10500发;12.7毫米机枪弹备弹900发
火炮俯仰角         -9°~+20°
火炮旋转方向         旋转方向 360°
车体装甲         查布汉复合装甲(陶瓷、塑胶、钛合金、贫铀)
推重比         21.6 - 25 hp/t(马力/吨)[5]


坦克评价

从装填手位置感受M1主战坦克的内部作战环境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M1主战坦克已经完全超越了美国老式的主战坦克,包括M60主战坦克系列。它代表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坦克设计的一个决定性变化,设计时考虑到了乘员保护,并没有牺牲火力或机动性。


对于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许多报告进行仔细地剖析,这在北约内部被表达为1976年的“空对地作战”概念,1982年被制定为“空对地作战”理论,该理论强调陆空力量的充分结合,以应对大量致命性增加的苏联坦克部队。未来的坦克将能够在战场上发挥战术优势,以弥补数量上的劣势。因此,陆军参谋部采取的方法不是建造最好的坦克,而是在尽可能低的预算内实现任何目标。由于任何主战坦克都是一个折衷方案,所以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陆军选择了一个竞争性的过程,每家公司都在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进行坦克设计。选择的两家公司毫无意外,克莱斯勒公司(M60的制造商)和通用汽车公司(MBT-70的制造商)。


最终,M1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1991年)和911事件后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作战中证明了它的卓越。在所有这些行动中,M1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任何一个对手,赢得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主战坦克之一的声誉。无论如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M1主战坦克应该还会继续为美国及其盟国服务。现代化战争显然使这个系统与今天的战场保持了联系。动力、生存能力、杀伤力和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为M1主战坦克创造了最佳性能。[6]


衍生型号

M1A1主战坦克图片来自搜狐

M1A1主战坦克

M1A1主战坦克是M1主战坦克的第一种大规模改良型,最主要的改进是换装一门M-256 120mm坦克炮,此外还有不少细部的改良,并整合了M1IP所有的改良项目。M1A1在M1炮塔基础上焊接了80mm的钢板,另外改装了夹层材质,防穿甲弹达到400毫米以上。M1A1HA改装贫铀合金与新的陶瓷夹层后,防护能力突飞猛进成为三代坦克的领先水平。


M1A1的生产从1985年8月,1986年7月开始服役,至1994年停产为止,总共有4796辆装备于美国陆军。此外,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订购了221辆M1A1来取代部分M-60A1;这批陆战队用M1A1基本上跟陆军型完全相同,但是配备了涉水套件以满足两栖登陆时的需要,这些包括涉水炮口盖、一具塔式引擎排气管、两具塔式引擎进气管(设于炮塔后端的两侧引擎盖上)等;此外,这批M1A1还拥有陆战队定位回报系统(PLRS)的界面/软件,在车体上也设有多个系缆硬点以配合坦克登陆舰的系缆作业。[7]


M1在历年来多次北约的演习中表现优异,射击成绩名列前茅,火力与机动力都让美军非常满意,此外经常在模拟对抗中大破挑战者-1、豹1等对手。加拿大陆军称M1为“低语死神”(Whispering Death),足见M1的燃气涡轮的肃静性的确优异。 在2004年,美国又针对陆军的需求而开发了M1028散弹,专门对付近距离的敌方步兵;此型炮弹于2005年6月正式投入服役。


M1A2主战坦克

M1A2主战坦克图片来自贴吧

M1A2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装备的主要的主战坦克。该坦克车辆配备了先进的车际信息系统和战场管理系统,装有全新的防护装甲和电子设备。M1A2坦克是M1A1主战坦克的第二阶段改进产品,首辆于1992年出厂,1993年开始装备部队。配备车长独立热像仪与车辆资讯系统,还有其他高科技电子设备。最新型号M1A2SEP。[8]


M1A2的改进计划SEP(System Enhanced Package)在1999年开始。加装大量电脑设备,数字化战场系统达到FBCB2系统的等级,还外加了电脑冷却的空调。后续的SEP V2版加装了CROWS II无人机枪塔的操控能力,车体外挂装甲的品质也有提升。加装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讯装备,是美军二十一世纪军力计划陆军数位战场的核心,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


M1A3主战坦克

M1A3主战坦克图片来自搜狐

M1A3主战坦克是美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M1 TUSK (坦克城市生存套件)已经推出了新升级版本,新升级版的M1主战坦克被命名为M1A3主战坦克。


以“重火力的移动堡垒”作为设计理念,采用了高膛压自冷膛管滑膛炮,具有高射击精度,重火力。由于炮管采用了最新的炮管冷却系统.。装甲采用了特努鲁斯公司开发的新式陶瓷复合装甲,耐打击程度极高,有很强的反破甲性能。理论上125mm以下的各种武器都无法从正面击穿其装甲。美国军方打算将其作为地面作战的重型火力压制点使用。理论上作战性能超越世界上现役的任何坦克。


在推出了M1A3新型主战坦克后,美国陆军并没有选择开工生产这种新型坦克,而是选择在现有的M1主战坦克上进行升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美国共生产出了约9000辆M1主战坦克,其中,外国军队装备了近1500辆M1主战坦克。直到2017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仅用了其中的2100辆,所以美国陆军有足够多的库存老式M1主战坦克可以被用来升级成M1A3新型主战坦克。此外,美国环球战略网在文中指出,在美国陆军装备M1A3新型主战坦克后,M1A3新型主战坦克将会在美国陆军中服役至少2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其他

M104 Wolverine重型架桥坦克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M1 TTB(坦克试验台):带有无人炮塔的原型,车组人员被安置在车体前方的装甲舱内,远程操作的120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


CATTB(组件升级技术试验台 1987-1988年):140毫米滑膛炮试验车,车体升级,带有自动装弹机、新发动机和其他升级设备。


M1灰熊:工程车。2001年测试但被取消。


M1豹II遥控扫雷车:无炮塔,配备扫雷滚筒(铲)和 .50cal 12.7毫米高射机枪用以自卫。参加了在波斯尼亚,科索沃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M104 Wolverine重型架桥坦克:目前在役的美国陆军重型架桥车,在1996年进行测试并取代相对落伍的M60架桥坦克,于2003年交付并开始服役直到现在。


M1150突击破坏者坦克:美国海军陆战队变型全宽扫雷机,拥有车道标记系统,友军保护系统。更换小型炮塔,带有两个后置微型炮弹发射器和远程M2HB HMG榴弹发射器。


M1型装甲回收车:目前仅有原型车,并未服役。


视频

分析美国M1坦克实战画面:为何只有美军自己用才天下无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