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IS系列战车

IS系列战车
图片来自痞客邦

IS系列重型战车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发展的一系列重型战车,得名自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的姓名字首缩写;德军方面称之为“JS”,而俄文则写作“ИС”;其出现主要是为了回应德军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所造成的的冲击。

目录

使用历程

IS-2坦克参与了苏德战争[1]

IS-2坦克也被交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参加了朝鲜战争。朝鲜于60年代得到了两个团的IS-3坦克。 有两辆IS-3交给波兰,一辆提供给捷克。1956年匈牙利暴动时它参与镇压并被击毁数辆。 一百多辆提供给埃及,但过时的设计和差劲的机动能力使得它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军击毁缴获72辆,虽然以军进行了诸如换用T-55的发动机等的改进,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以色列拥有的IS-3都用来埋在巴列夫防线里当作火力点(碉堡)使用而埃军剩下的一个团并未参战。有两个火力点反而在消耗战争中被埃军夺得。

衍生型号

IS-1(237工程)

IS-1重型坦克是1943年库斯克会战后以KV-13中型战车为基础而开发而成的新型战车。原型车称为IS-85,正式量产定名为IS-1,总产量为107辆

值得注意的是,KV-85重型战车与IS系列战车并无关连,也不是后者的原型车;前者是因其底盘生产不及而将炮塔搭载于KV-1S重型战车底盘上所衍生出的过渡版本。搭载由防空炮改进而来的D-5T坦克炮,85毫米55倍口径,发射5.35公斤的BR-365П穿甲弹时初速1050米,1000米距离垂直穿深115毫米。

IS-2(240工程)

IS-2重型坦克 即IS-122坦克,于1943年12月制成。为IS-1坦克的122毫米火炮搭载型,首次采用了二级行星传动装置。给它选定的火炮有两种:A-19 122 毫米火炮和BS-3 100 毫米火炮(后来搭载于SU-100坦克歼击车T-55坦克上)。尽管后者有着更高的穿透力,却因为是新型火炮产能不足未入选。搭载1931年A-19加农炮,122毫米46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发射25公斤的BR-471B穿甲弹时初速800米,1000米距离垂直穿深145毫米,1957年使用新弹种(BR472)的穿深为一千米185 毫米垂直钢板。它的缺点是分装弹药使得射速慢(一分钟2发),在反坦克时是个重大缺陷,反坦克能力和17磅炮类似,都能在600-700米的距离上击穿黑豹的首上。另外火炮的口径虽然提供了足供的榴弹杀伤力,在突破作战时有重要意义,但炮膛硕大的体积和狭小的车内空间却共同造成载弹量不足的窘境,仅有区区28发。最终命名为IS-2进入生产。就构造上而言除了车头驾驶舱处的装甲造型略有不同外,基本上与IS-1相同。

早期的233工程和234工程也分别被称作IS-1和IS-2,但两者实际上是以KV-13中型战车为基底,分别安装76.2毫米F-34/ZIS-5JS主炮及121.9毫米 U-11火炮的版本。最终实际服役者为“237工程IS-85”与“240工程IS-122”;两者于1944年春夏之际获重新命名为IS-1和IS-2。

IS-4(701工程)

1943年12月制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所制造的坦克中性能最为强大者,截止战争结束前共生产6辆试验车和2辆量产型,然而随着德军迅速溃败,该车的量产因而失去意义,生产作业遂遭暂停;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4月29日获准重启生产并列装。IS-4重型战车重60吨,搭载122毫米46倍口径D-25T战车炮,发射重达25公斤的BR-471B穿甲弹时初速可达800米,于一公里距离外的垂直穿深145毫米;1957年更用新弹种(BR472)后其一公里垂直穿深达到185 毫米。该车使用V-12柴油发动机,于每分钟2100转时可输出750马力;其首上装甲厚140毫米,倾斜61度,首下装甲厚160,倾斜40度,炮塔正面最大厚度250毫米,侧面装甲厚160毫米,倾斜30度

IS-3(703工程)

IS-3重型战车 1945年5月制成,设计时代的方案有244工程、245工程和248工程三种,搭载D-25T坦克炮,122毫米46倍口径,发射25公斤的BR-471B穿甲弹时初速800米,一公里距离垂直穿深145毫米,1957年使用新弹种的穿深为一公里185毫米垂直钢板。IS-3的装甲布局别具特色;其正面首上装甲为以三块装甲板焊接而成的楔形式装甲,最上部的一块实际厚度只有不到40毫米,开有驾驶员出入舱;首上装甲厚达110毫米。并分别向左右倾斜72度;首下装甲厚90毫米,倾斜60度;炮塔最大厚度220毫米,侧面则由倾斜48度的60毫米装甲板构成。IS-3的炮塔防护获得极大加强,但是相对而言火力并不出色,所配备的122毫米D-25T主炮于五百公尺的距离上的穿透力仅有150毫米,一公里外的穿透力更只有130毫米,因此无法击穿德军虎王战车的首上装甲,但后者却能在一定的距离击穿IS-3的首上装甲;而且它仍然保持着过分追求低矮车体进而俯角过小的苏联坦克的通病。IS-3后来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首上焊缝开裂、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不可靠(样车阶段时发现行程855千米时百分之37的履带板有裂纹大修次数未明)等;其特殊的防弹外形设计也导致内部空间非常狭窄,而且在没有炮塔吊篮的情况下造成装填手站被迫在地板上不能随炮塔转动,乘员的操作相当吃力,容易疲劳而不利于连续作战。

动力方面搭载V-11-IS3柴油引擎,于每分钟1850转时可输出520匹马力,不过机械故障也不少。它在攻克柏林后的盟军胜利阅兵式上出现,震动了观礼的西方人士。尽管如此,IS-3事实上从未参与任何实质性的二战战斗。IS-3于1946年停止生产,共生产了2311辆。

IS-6(252/253工程)

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将数辆缴获的象式驱逐战车送往库宾卡试验场装甲车辆检验中心进行电气传动测试。设计师科京仔细研究了德军战车的构造,并且以德制电气传动系统作为开发新式重型战车的基础。早在战争其间他就使用库存的IS-1坦克底盘制作出电气传动的“IS-1E”样车。“253工程”的电气传动系统系以输出功率385千瓦的DK-305A型发电机为基础研制而成,样车命名为IS-6。然而该车却于试车当天发生了严重爆炸,不仅车体报废,就连距爆炸处三十公尺外的仓库也受到爆炸所产生的火焰与冲击波波及。事后调查发现车内尚未替电气传动系统安装冷却装置。

260工程 IS-7

IS-7超重型坦克 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重达70吨以上。总设计师虽然仍由科京担任,但实际的项目设计师则由IS-2主任设计师尼古拉·沙什穆林担任。1946年9月8日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搭载S-70型130毫米54倍口径坦克炮和半自动装填机(两名装填手从弹药架上分别取出弹头和药包安置在装弹机托架上,由机械完成装填),射击速度约为每分钟6至8发,该火炮源自海军B-13舰炮,B-13炮曾经于1944年1月改装为S-26型反坦克炮搭载于ISU-130坦克歼击车,改装为S-70型坦克炮,发射33.4公斤的БР-482型穿甲弹时初速950米,1000米距离垂直穿深240毫米。12月25日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公里行驶测试,它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怪异曲面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带有小型内控式机枪塔。1947年他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性能,车体长7.4公尺,由于设计单位陷入政治风波而被取消。

IS-5/8/10/T-10(730工程)

T-10坦克 IS-10坦克,发展计划称为730工程,苏联的末代重型坦克。该计划最初以IS-5、IS-8为名进行开发作业,后经历数次设计改动,更名为IS-10。在1953年斯大林死后为避免政治纠纷而改名为T-10坦克,生产了三千辆。该坦克换装了新式M62-T2坦克炮,122毫米46倍口径,发射25公斤的BR-471B穿甲弹时初速800米,1000米距离垂直穿深145毫米,1957年使用新弹种(BR472)的穿深为一千米185 毫米垂直钢板。

参考文献

  1. 苏德战争,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