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16型电力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EF16型电力机车日语:EF16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铁路的干线货运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为满足奥羽本线及上越线大坡度区段的牵引需要,在战后初期制造的EF15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EF16型电力机车可按改造时期分为“福米型”和“上越型”两种类型[1]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立制作所、川崎车辆、三菱重工业、东京芝浦电气、汽车制造、日本车辆制造等企业于1947年研制了EF15型干线货运电力机车并投入批量生产。1949年,随着奥羽本线福岛至米泽完成直流电气化改造,EF15型电力机车亦开始投入该区段使用。然而,通过板谷岭的路段是奥羽本线最困难的连续长大坡道区段,最大坡度达到33‰,且存在大量半径约300米左右的小半径曲线。当列车下坡时频繁使用踏面制动来控制速度,闸瓦与轮箍长时间摩擦不仅造成轮箍和闸瓦的严重磨耗,甚至容易造成轮箍弛缓的行车事故。因此,该线的EF15型电力机车在车顶上加装了一个水箱,当施加制动时向车轮喷水冷却,但这种临时性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51年至1952年间,福岛机关区的12台EF15型电力机车(EF15 1~8、20~23)相继进行加装再生制动装置的改造,改造后的机车因性能变化较大而改称为EF16型电力机车(EF16 1~12)。再生制动工况时牵引电动机变为直流发电机运转,制动电流通过励磁机输出的励磁电流来调节,列车制动产生的电能可以通过受电弓反馈给架空接触网系统。除此之外,由于奥羽本线上的列车无高速运行的需要,因此取消了对牵引电动机的磁场削弱控制,并在机车两端加装重联控制用的接线插座。而前窗玻璃上方亦加装了冰柱切割板,以防走行中的机车撞上隧道口垂落的冰柱而造成车窗损坏,同时还增设了额外的警笛、砂箱和司机室暖气设备。

改造后的EF16型电力机车仍然配属于福岛机关区,担当福岛至米泽间所有列车的牵引任务。再生制动不仅大幅提高了列车在长大坡道上的制动可靠性,同时亦减少了因踏面制动造成的磨耗和危险。1961年10月,开行了上野至秋田的“翼号”特急列车,由于所使用的Kiha 82系柴油动车组的功率[2]不足以应付板谷岭的长大坡道,因此“翼号”列车在福岛至米泽间仍然采用EF16型电力机车牵引。

1964年至1965年间,福岛机关区开始配属新一代的EF64型电力机车,被替换下来的EF16型电力机车全部转配属到长冈第二机关区,并投入到上越线使用。1967年,其中10台EF16型电力机车(1~10)被重新恢复为一般的EF15型电力机车,除了取消再生制动、附加水箱和额外警笛,并恢复了磁场削弱功能,而机车编号亦恢复到最初的号码。这些机车除了少数后来转属首都圈内的新鹤见、甲府机关区,其余大部分仍继续在上越线运用。

另一方面,仍然保有再生制动的11、12号机车后来也进行了和“上越型”相同的改造,取消了附加水箱和额外警笛。之后,两台机车仍然配属长冈第二机关区,继续在上越线运用。

视频

EF16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去日本旅游,乘坐奥羽本线的火车,拍下女司机驾驶火车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