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鱼雷巡洋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鱼雷巡洋舰是一类使用鱼雷作为自身的主要攻击方式的军舰。1860年代,带动力自推进的怀特黑德鱼雷(又译“白头鱼雷”)问世,各主要海上强国立即纷纷开始建造鱼雷巡洋舰。随后绿水学派逐渐崛起,其所鼓吹的以鱼雷为主要武器、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型军舰,可以击败耗资巨靡的战列舰等大型军舰的主张,引起了众多国家海军的关注,尤其是其“以弱胜强”的概念,特别吸引诸多海军实力不足的国家的青睐,也引起了老牌海军强国如英国等的警惕。然而随着海军设计技术的发展,鱼雷巡洋舰在1890年代在大国之间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不过在次等海军中直到20世纪初(1900年代左右)依然有部分鱼雷巡洋舰建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曾经将两艘球磨级轻巡洋舰改装成鱼雷巡洋舰(日本方面的非官方名称“重雷装舰”[1])。这种新复活的鱼雷巡洋舰与19世纪中后期所盛行的鱼雷巡洋舰不尽相同,主要目的是利用日军超远射程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对盟军舰队进行突袭。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日军“重雷装舰”的设计并没有机会得到实战检验,两艘改装舰都当成了高速运输舰使用。

历史

鱼雷巡洋舰源自于绿水学派(Jeune École)的海军战略学说,认为当时欧洲各国正在建造的铁甲舰可以被小型的鱼雷舰艇消灭,而后者却花费低廉。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德国海军对小型鱼雷用军舰的想法非常感兴趣,认为对于一支缺乏远洋海军传统的新兴海军来说,这种威力强大的小型军舰更加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早期德国的鱼雷军舰都分类为通报舰,其中第一艘即为1876年下水的齐腾号。齐腾号最初只安装了两具380毫米鱼雷发射管,直到1878年才又加装两门120毫米火炮和6挺机枪。

德国海军参谋本部对于鱼雷巡洋舰的热情,尤以列奥·冯·卡普里维海军中将主政时为甚。在此期间,德国海军共建造了8艘这种舰艇,用来与更小一些的鱼雷艇组成分队共同行动,配合水雷区和岸防炮进行防御。一艘典型的德国鱼雷巡洋舰通常包括3具鱼雷发射管,舰艏一具,中部两舷各一具;同时还装设有两门中口径火炮,分别一前一后安设,提供一定的火炮火力。此外在舷侧突出部还安装有一些小口径火炮,用以在面对鱼雷艇一类的小型舰艇时进行自卫。

就在和德国获得齐腾号差不多同一时间,意大利皇家海军订购的皮亚托·米卡号也在1875年下水。皮亚托·米卡号只安装了一具鱼雷发射管,以及两挺机枪。在接下来的20年里,意大利海军还陆续建造了5级17艘鱼雷巡洋舰。

法国海军在1879年也开始了相关的实验项目。最初的一艘米兰号,是一艘相对大一点的巡洋舰;其后法国军方也建造了若干艘和齐腾号类似的鱼雷通报舰[2]

奥匈帝国海军的思路也大体与德国类似,都是用集群的鱼雷艇伴随鱼雷巡洋舰行动,基本上也仅限于亚得里亚海一带行动,用以攻击袭扰奥匈帝国沿岸地区的敌方大型军舰。

1880年代中期,奥匈帝国[3]委托英国舰艇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设计了两艘鱼雷巡洋舰黑豹号和豹号。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英国海军部也对鱼雷巡洋舰表现出了兴趣,首先是1885年订购并于同年下水了单独的响尾蛇号,然后是两艘斥候级,旋即一口气设计并订购了一大批射手级,以及要更小一些的麻鹬级和秧鸡级两级。在这个时候,海军相关人士都普遍认为鱼雷巡洋舰代表了海军发展的主流方向。鱼雷巡洋舰拥有着炮艇的实用性、派遣船的航速,更重要的是其可匹敌铁甲舰的威力;相形之下,铁甲舰则难逃“平时千金难得,战时一文不值”的讥讽。

然而射手级的缺点很快就暴露了出来,其在狭小的船体内安装了大量的武器,导致适航性极差,很快就失去了英国海军部的青睐。原本预计要建造20艘之多的射手级最终订单缩减到只有8艘,而英国海军很快就彻底停止了设计后续舰型的计划。不过海军军官和舰艇设计师们都认为海军部其实是矫枉过正;他们呼吁,海军部应该适当削减一下舰载武器,而不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舰种。怀特爵士自己也一直在进行着新的鱼雷巡洋舰的设计,其中不乏蛇鲭级“三等巡洋舰”和更大一些的马拉松级“二等防护巡洋舰”。

南美洲国家海军中也不乏对此有意者。1891年,智利内战当中,智利鱼雷炮艇林奇海军上将号一举击沉布兰科·恩卡拉达号,使得鱼雷军舰一时名声大噪。

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兴建鱼雷巡洋舰的时期,美国海军是比较有实力的海军中唯一一支没有自己的鱼雷巡洋舰的。美国人其实也有过相关的研究,惟其“1号鱼雷巡洋舰”计划野心太大,要在有限的预算里实现很高的性能,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一路遇到各种挫折,最后不了了之。

视频

鱼雷巡洋舰 相关视频

巡洋舰不幸被潜艇发射鱼雷击中,爆炸冲击力海面溅起数百米高水柱
受伤的潜艇如何用一枚鱼雷击沉巡洋舰,没点想法还真做不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