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龍·白蘭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academyawards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主角]]'''<br>1954年 《[[码头风云]]》<br>1972年 《[[教父 (电影)|教父]]》
+
 
| goldenglobeawards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br />1954年 《 [[码头风云]]》<br />1972年 《[[教父 (电影)|教父]]》
 
| baftaawards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主角]]'''<br />1952年 《[[:en:Viva Zapata!|萨巴达万岁]]》<br />1953年 《[[:en:Julius Caesar (1953 film)|恺撒大帝]]》<br />1954年 《 [[码头风云]]》
 
| emmyawards = '''连续短剧及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br />1979年 ''Roots: The Next Generations''
 
| goldenraspberryaward s ='''最差男配角'''<br>1996年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 awards='''[[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br>1952年 《[[:en:Viva Zapata!|萨巴达万岁]]》 <br>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br>1973年 《巴黎的最後探戈》 <br>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br>1954年 《[[码头风云]]》<br>1973年 《[[:en:Last Tango in Paris|巴黎末日的探戈]]》
 
}}
 
 
'''马龙·白兰度'''(英语:Marlon Brando,{{bd|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catIdx=B}}),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电影]][[演员|男演员]]、社会活动家,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帝。[[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明星|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
 
'''马龙·白兰度'''(英语:Marlon Brando,{{bd|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catIdx=B}}),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电影]][[演员|男演员]]、社会活动家,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帝。[[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明星|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
  

於 2018年11月12日 (一) 16:22 的修訂

馬龍·白蘭度(英語:Marlon Brando,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美國電影男演員、社會活動家,兩度獲得奧斯卡影帝。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

生平

馬龍·白蘭度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自小頑皮好動,中學畢業後他到紐約,進了一家戲劇學校攻讀表演藝術。

事業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但並未引起人們注意,1951年白蘭度異軍突起,出演影片《欲望街車》,他成功塑造了流氓無產者斯坦利的形象。使他獲得他的第一次奧斯卡獎提名。此後白蘭度又因《薩巴達萬歲》、《凱撒大帝》和《狂野的人》而獲得三次奧斯卡獎提名。1954年,白蘭度出演一部低成本的影片《碼頭風雲》,扮演了一位碼頭搬運工。他將這個角色飾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為美國中下層工人代表。這一次他贏得奧斯卡金像獎

就在白蘭度躊躇滿志時,一場電影官司使他變得怪癖孤獨、沉默寡言,與世隔絕,成為好萊塢最出名的「浪子」。期間,《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創辦的電影公司也宣告失敗。1970年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這部反映美國黑手黨家族事業的影片一經上映,立刻引起巨大轟動,被稱為是繼《大國民》後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作品。影片創下非凡的票房。白蘭度把教父維托·柯里昂閣下演得出神入化,展現了他的才華。為此他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金像。隨後,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後探戈》、《超人》、《現代啟示錄》和《乾燥的白色季節》等片,獲得好評。當中,在《巴黎的最後探戈》電影中的一場與女角肛交的戲段甚為震撼,而《乾燥的白色季節》又一次讓他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進入90年代後,年邁的白蘭度依然演了頗具水準的影片《唐璜德馬科》和《人魔島》,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的高超演技。

私人生活

白蘭度出了名風流成性,與不少女性傳出緋聞或有一段情,包括關南施。在他的自傳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中,他甚至宣稱他曾與瑪麗蓮·夢露有過一段關係。

白蘭度曾有過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為Anna Kashfi (1934年—),1957年結婚,1959年離異,兩人育有一子Christian Devi(1958年5月11日-2008年1月26日)。第二任妻子為Movita Castaneda (1917年—),1960年結婚,1962年離婚,兩人並沒親生子女,但卻收養了Miko Castaneda(1961年生)及Rebecca Brando Kotlizky(1966年生)。第三任妻子為Tarita Teriipia (1941年—),1962年結婚,1972年離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即Simon Teihotu(1963年生)及Tarita Cheyenne(1970年-1995年)。

白蘭度還和他的女管家Maria Christina Ruiz育有3名私生子女,即女兒Ninna Priscilla(1989年5月13日生)與兒子Myles Jonathan(1992年1月16日生)及Timothy Gahan(1994年1月6日生)。白蘭度另外還有一名私生子,即英國導演Stephen Blackehart(1967年生)[1][2] 。此外,白蘭度還收養了三名孩子,即Petra Brando-Corval(1972年生,母親為白蘭度的助手Caroline Barrett,父親據稱是小說作家James Clavell)、Maimiti(1977年生)及Raiatua(1982年生)。

儘管如此,當Gary Carey因撰寫一本有關白蘭度的傳記(即1976年出版的The Only Contender)而訪問白蘭度時,白蘭度宣稱他與男性亦曾有過經驗,更不會因此感到羞愧。

2004年7月2日,他的律師證實了馬龍·白蘭度在7月1日去世,享年80歲。根據UCLA醫學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