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香蕉码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蕉码头原名为“香蕉棚”,屹立于高雄港近半世纪,现为高雄市历史建筑之一。50年代台湾香蕉大量出口日本,赚进大笔外汇,当时自各地运来的香蕉几乎全由高雄港包办。初期没有任何特殊设备以供存放,将香蕉露天堆置,任其日晒雨淋,为提升香蕉品质及因应香蕉生产数量遽增,于民国52年(西元1963年),在三号码头扩建了一栋双层香蕉棚,其为配合早期装置香蕉竹篓之堆叠方式,主体建筑的柱距较一般仓库来的密集,又因香蕉存放空间讲究通风,则以露天方式建造,为高雄港唯一一座开放式的仓库。随著需求现代化及香蕉输出趋近没落,香蕉棚逐渐走进历史。近年高雄市政府港市合一的政策推动下,历史建筑空间再造,在河边餐饮机构的努力下,为香蕉棚注入新的生命,便以昔日存放的香蕉为由,于民国99年(西元2010年)正式更名为“香蕉码头”。

香蕉码头依山傍海,地理位置独特,正对高雄港第一港口,隔海与旗津为邻,北有西子湾、寿山,东有西临港线自行车道及盐埕老街,码头内部空间一楼为台湾特色伴手礼、香蕉故事馆、主题式商店及国际邮轮进出关口,二楼则为独一无二的海景宴会用地,并备免费停车场,在先天的优势及多元的规划下,成为今日高雄观光码头的新指标。[1]

香蕉故事馆

位在香蕉码头内,这里早期是存放香蕉的专用仓库,当年全国各地的香蕉全都会运送来这坐船销售到日本去,而香蕉码头早已不再运送香蕉,现在由餐厅业者所承租,在一楼的香蕉故事馆可以免费参观。 当年香蕉码头是全台最繁忙的码头,由青果合作社从台湾各地收购的香蕉,全都运送来码头集货包装,准备上船送往日本,在码头机械化还不发达的时代,香蕉全靠码头工人搬运上货轮,而码头工人当时称做苦力,农民香蕉采收后会用棉被当垫衬,在私家汽车还未普及是用牛车把香蕉运到各地区上青果集货场拍卖,在货运卡车还没引进台湾时,香蕉就是由小火车托运,从产地走铁路运送到港口,再由工人搬运上货船,当年在台湾小小的香蕉却可以创造出仅次于台塑,成为外汇收入第二大来源的奇迹。[2]

香蕉棚

香蕉码头位于高雄港 3号码头,曾为香蕉储运空间;50年代台湾香蕉大量出口日本,经由铁路运至高雄港,赚进大笔外汇, 因此赢得台湾香蕉王国的称号。香蕉棚见证香蕉产业辉煌之发展历史,目前是全台湾仅存之香蕉产业历史建筑,在高雄港发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高雄港3号码头,创建于日治时期的第一次筑港工程(1908-1912)。50年代台湾香蕉大量出口日本,经由铁路运至高雄港,赚进大笔外汇,外销金额仅次于米谷和砂糖,当时自各地运来的香蕉几乎全由高雄港包办。初期没有任何特殊设备以供存放,将香蕉露天堆置,任其日晒雨淋、腐坏,为提升香蕉品质及因应香蕉生产数量遽增,民国52年(1963)新建双层“香蕉棚”,可放置香蕉23,300篓(每笼48公斤),其为配合早期装置香蕉竹篓之堆叠方式,主体建筑的柱距较一般仓库来的密集,又因香蕉存放空间讲究通风,则以露天方式建造,为高雄港唯一一座开放式的仓库。建筑风格采用模矩架构,每一组模组尺寸为400×680公分,重复在一楼平面至二楼之椼架组合,空间上呈现规则之韵律感,结构上也形成稳定安全的对称系统。

民国54年(1965),高雄港务局于 31号码头新建巨型香蕉冷气库房,民国55年(1966)台湾香蕉出口额超越砂糖而成为台湾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台湾成为名符其实的“香蕉王国”。后随轮船运输货柜化、台湾产业转型等因素,香蕉棚一度成为高雄港务局调度办公室,终究成为闲置空间。

民国90年(2001),高雄港务局将香蕉棚规划作为“观海台”。民国98年(2009)高雄市河边餐饮集团结合北京全聚德烤鸭,历史建筑香蕉棚重新命名为“香蕉码头”,委外规划经营。[3]


交通资讯(交通资讯常有变动,出发前请先向各交通场站确认。)

自行开车

国道1号-高雄交流道下-建国一路-和平一路-七贤一路至三路-蓬莱路。

大众运输

搭高铁至左营站下或搭台铁至高雄站下-转搭高雄捷运至西子湾站下。


视频

高雄港香蕉码头,驳二特区栈贰库KW2 街头艺人 4K

高雄驳二栈贰库KW2 香蕉码头

只卖香蕉的'香蕉码头?充满艺术气息的驳二特区!|高雄本色|Ep3

累!香蕉码头设障碍 家长推车用“扛”的

高雄香蕉码头JETS嘉年华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交通部观光局
  2. [2] whuy123
  3. [3] 栈贰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