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中文大学教室原图链接来自 edu 的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成立于一九八零年,已发展为一个国际认可的社会文化教研中心,尤其注重研究华南、香港台湾、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快速经济发展之中,所出现的例如族群、区域和国家认同问题。

历史

一九七三年,中大开始开设人类学课程,隶属于社会学教务委员会。一九七七年,人类学分部开始提供副修课程。人类学系于一九八零年正式设立, 提供本科生主修及副修课程。一九八七年,开办了人类学硕士课程(M.Phil.),博士课程则于一九九二年设立。人类学文学硕士(修读)课程 (M.A.)于一九九八年设立,而中国社会人类学文学硕士修读课程则于二零零零年设立。

进入二十一世纪,本系不断发展新课程,探讨文化接触、族群冲突以及身份认同等与香港社会以及全球息息相关的课题。

本系经常邀请国际知名的资深人类学家到本系执教,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idney W. Mintz 教授、伊利诺大学Edward M. Bruner 教授、哈佛大学James L. Watson 教授和Rubie S. Watson教授、耶鲁大学萧凤霞教授、京都同志社大学森川真规雄教授及澳洲国立大学Andrew Kipnis教授等。任教本系暑期课程的包括旧金山州立大学的Bernard Wong 教授及华盛顿大学的Ann Anagnost教授。

同时,每年都有不少杰出的人类学者到访本系,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及演讲。多年来,本系接待的到访学者来自不同院校与研究所,当中包括哈佛大学、澳洲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巴黎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史丹福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伦敦大学、匹兹堡大学、大阪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及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等。

本系老师和学生的兴趣涵盖多个人类学领域,从性别、经济发展到族群性等,而研究课题包括文化认同、环境问题、妇女与性别认同的建构、中国民间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亚洲饮食文化,文化与旅游,及华南地区的史前文化等。

课程目的

亚洲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人群的频繁迁徙导致不同文化的接触,以及一个全球文化的出现,都使我们迫切需要通过人类学跨文化整体研究去理解人类的行为。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位于香港这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性都市,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优越的环境。

人类学系致力于通过比较研究来寻求解释当今世界中人类生活的高度复杂性及多样性。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的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尤其着眼于利用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学优良 的学术环境,用人类学的研究方式来观察和了解世界。学生通过修读课程以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来获得此学科系统的训练,并发展对现时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独立 研究的能力。本学系每年主办暑期田野考察;考察是在日本、内蒙古、台湾、云南和广西。本学系还跟海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交换项目。此外,本学系还设 有跨学科的性别研究课程。

本学系有些毕业生选择留校攻读研究生学位[2],而另一些毕业生出国深造。许多毕业生成功进入各行各业,包括博物馆,传媒,政府服务,教育和国际商贸。

学习及研究环境

香港中文大学位于香港新界,校舍依山而立,俯瞰吐露港,环境怡 人。大学图书馆藏有丰富的中文、英文及其他语文的书刊。而大学服务中心所藏当代中国研究资料,更是世界知名。校内其他相关研究所包括:香港亚太研究所、人 文学科研究所、港美学术交流中心、宗教和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及中国文化研究所等。各研究所均资助人类学家进行研究计划,举办研讨会,及邀请世界各地专家来 港交流。

香港社会为学者提供一个富有活力而促进思考的学术气候。香港的地理位置连接东西方,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东北亚与东南亚衔接之处。香港社会开放,加上学术自由的传统和发达的信息,大量流经香港的人才和讯息,使其成为地域研究或跨学科研究的理想地 方。这种情况在97年以后并未改变。

视频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相关视频

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版)?
航拍香港著名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