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风声河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风声河天主堂位于太原市西山之麓,隶属万柏林区西铭乡。1869年立村,迄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现全村共有人口1300余名,教友占98%以上,村民中以白姓最多,白姓奉教也最早,立村之初即有教友,历代教友虔诚事主,友爱和睦。

教堂历史

风声河自有教友以来,属圪了沟堂区,1935年南社另立堂区后属南社堂区管辖,1952年,风声成为独立堂区,管理着北寒堂口和河龙湾堂口,以至今日。

最初教友恭敬天主,俱在私人宅内,十九世纪中叶,村内建起诵经所一处,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1903年蒙凤朝瑞主教允准,起建圣堂,奉大圣若瑟为主保,位居村之中央,背山朝阳,前面河水从西向东流过,此堂历经几十年,在文革浩劫中遭受损毁。上世纪80年代初,在郭继汾神父的带领下,教友们集资修复旧堂,全村教友一起动手,终于恢复原貌。

再次重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教友不断增多,全村教友又有更美好的设想———建造一座更为壮观的大教堂。前任本堂张俊海神父曾积推动。1996年时任本堂常晓悟神父蒙李建唐主教允准,将原堂址拆平重建并扩大规模,10月动工,经过神父、会长及全村教友共筹资金、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一年内圣堂建成。随后又建起三层综合活动楼,供神父办公居住和教友教理培训、排练文艺节目等。新堂仍奉大圣若瑟为主保,新堂长43.6米,宽18米,钟楼高40米,为哥特式建筑。

1999年,本堂神父郭毓海又对祭台部分和堂内设施重新进行了设计与维修,高大洁白的祭台后装饰着圣家巨幅油画和纯金贴制的近2米高的耶稣苦像。慈祥的圣若瑟抱小耶稣,自云端盛洒玫瑰花雨,护佑我们以纯洁之心,以火热之爱事主爱人。

现在的风声河教会在本堂闫永强神父的积极带领下,他们先后成立了官地矿“铁北牧灵福传小组”和北寒堂口的“教友之家”慕道培训班。在会长和教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领洗的新教友非常多,去年复活节领洗的教友高达30多位,把福传的船划向了深处。

哥特式的由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继仿罗马式教堂[1]之后,兴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产生于西欧11世纪后期兴起了繁荣的城市经济有关。在西欧的许多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之间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竞争,也带来教堂建筑的竞争,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丽雄伟的教堂为荣。基于这一背景,这一时期的哥特式教堂从外岛内都十分瑰丽华美,即尽奢华之能事,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从法国的巴黎开始兴建,其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 12 世纪开始持续到 13 世纪的 50 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第二阶段,十分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并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如德国科隆大教堂。第三阶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点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脱离了视觉上应有的结构整体性,如英国剑桥皇家学院礼拜堂[2]

参考文献

  1.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新浪博客,2008-05-30
  2. 剑桥国王学院及礼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