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馬式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馬式教堂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以後,一些大教堂普遍採用的建築式樣。

自公元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侵,使歐洲興起宗教的熱潮,封建主對宗教的狂熱達到如醉如痴境地,他們全力為自己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

中文名:羅馬式教堂

成立條件: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本 質:建築式樣

成立時間:公元1096年

歷史

自公元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侵,使歐洲興起宗教的熱潮,封建主全力為自己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裝飾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

建築結構

羅馬式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它是從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演變而來。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1] 。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

公元12世紀羅馬式建築樣式遍及全歐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區又有其獨特的表現。在法國有各種地方學派;德國以形式質樸為特色;英國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國羅馬式的;意大利的羅馬式發展對西歐建築樣式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巴西利卡是長方形的大廳,內有兩排柱子分隔的長廊,中廊較寬稱中廳,兩側窄稱側廊。大廳東西向,西端有一半圓形拱頂,下有半圓形聖壇,前為祭壇,是傳教士主持儀式地方。後來,拱頂建在東端,教堂門開在西端。高聳的聖壇代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骷髏地的山丘,放在東邊以免每次禱念耶穌受難時要重新改換方向。隨着宗教儀式日趨複雜,在祭壇前擴大南北的橫向空間,其高度與寬度都與正廳對應,因此,就形成一個十字形平面,橫向短,豎向長,交點靠近東端。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徵耶穌釘死的十字架,更加強了宗教的意義。

中國的教堂

王府井大街有一座羅馬式天主教堂,三座圓拱形堡上立着三個十字架,北京人稱為:東堂。它最早建於清順治十二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