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颊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颊部

颊是口腔前庭的侧壁,组成颜面的一部分。有较大的弹性和延展性。颊外面被覆有皮肤,内面为不角化的口腔粘膜。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处,有腮腺管开口形成的粘膜乳头。颊的肌层主要由颊肌形成。在颊肌外面有致密的颊咽筋膜的颊部覆盖。在筋膜外面及其与下颌支、咬肌的前方和内面之间,有较厚的脂肪块,填充于此,使面颊外观显得丰满,尤以婴儿时期比较发达,称为颊脂体。在婴儿吸乳时,颊脂体有协助颊肌做吸吮活动的作用。在颊脂体的外面,还有附于真皮内的骨骼肌,如颈阔肌、颧肌和笑肌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颊部
  • 外文名: cheeks
  • 位于: 面部两侧
  • 结构: 腮腺导管开口与颊脂垫
  • 隶属: 口腔两侧

概述

颊部位于面部两侧,是口腔前庭的侧壁。主要由皮肤、皮下脂肪、面部浅层表情肌、颊脂肪体、颊肌及黏膜等所构成,其中有颌外动脉、面前静脉、面神经颊支及腮腺导管通过。在黏膜面颊肌之间有大量黏液腺和混合腺。

临床解剖

颊癌

发生于颊粘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多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恶性混合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白斑为常见的癌前病变或并存的病变。好发于与咬合线平面相对的后牙区附近颊粘膜,呈溃疡型或外生型。开始生长比较缓慢,以后向颊肌浸润,可穿过肌层及皮肤而破溃,也可累及上下颌牙龈或颌骨,向后可累及腭部及咽部。活检确诊后,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已侵及颌骨并伴颈淋巴转移者,可作颊颌颈联合根治术;手术造成的组织缺损可作同期手术修复,或待肿瘤控制后再行二期整复手术。

一般指原发于颊黏膜的癌为颊癌,90%以上来自口颊黏膜上皮,少数可来自颊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它为口腔癌中常见癌肿之一,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以男性为多,男女之比为1.72∶1。有年轻化趋势。其致病因素主要与不良嗜好有关,局部刺激也是致病因素。病理类型主要是鳞癌。

临床表现

1. 症状部分患者由癌前病损或癌前状态(白斑、扁平苔藓)恶变而来。早期病变多表现为黏膜表面粗糙,但多因无痛而被忽视,病情发展向外可穿过颊肌及皮肤,引起颊部溃破,向后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2. 体征颊黏膜外生或溃疡型病灶,少数病灶周围有白斑或扁平苔藓存在,注意有无张口受限,有无累及牙龈和上下颌骨。仔细检查颈、颌下颏下淋巴结有无肿大,位于后颊者加查耳前、腮腺区淋巴结

辅助检查

1. B超检查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

2. CT或MRI检查 了解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

3. 活检或细胞学涂片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一般不困难,但临床上须注意的是如何判定癌前病变是否已发生恶变,活检可协助早期诊断。

入院后处理

1. 手术治疗:早期癌肿切除范围应以颊肌为界包括颊肌在内的原发灶切除术,对中晚期颊癌无论颈淋巴结是否阳性均应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颊部切除后缺损可同期修复。

2. 化疗:可术前诱导化疗以提高治愈率。

3. 放疗:中晚期病例可术前外照射,再进行手术。[1]

参考文献

  1. 颊部是哪个部位?,39问医生, 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