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靖康之变」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5: 行 25: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951617205477913&wfr=spider&for=pc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屈辱?两帝两后受辱而死,深深刺痛了汉人心]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951617205477913&wfr=spider&for=pc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屈辱?两帝两后受辱而死,深深刺痛了汉人心]
  
 +
== 战争背景 ==
 +
 +
=== 金朝兴起 ===
 +
<p style="text-indent:2em;">女真先世称肃慎,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原居住在今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龙江流域的南北地区。辽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辽朝加强对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的防御,[[阿骨打]]集诸路兵誓师于来流水(今拉林河),举起抗辽斗争的义旗。接着攻占辽的宁江州、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咸州(今辽宁开原)。终于在次年(辽天庆五年,宋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1115年1月28日)即帝位,国号为金,年号为收国,是为金太祖。 [1] 
 +
 +
<p style="text-indent:2em;">金朝从建国伊始就确定了以农为本,不改易旧俗,发展奴隶制和抗辽灭辽的对内对外的方针。宣和五年(金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死,弟吴乞买即位,是为太宗,基本上继承太祖事业,继续平定[[张觉]],张觉叛军被宗望平定,张觉逃奔于宋。 [2-3]  金太宗即位之初,对宋朝守太祖的命令,与[[西夏]]议和。 [4]  这主要是为稳定南京(原平州)的形势以及进一步擒捉辽[[天祚帝]],这是当时灭辽所需要的,也是为巩固金代辽而统治所需要的。金对宋不断派遣使臣通好。天会三年三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天祚帝被擒,辽亡。六月,金派李用和等充告庆使如宋。 [5]  金灭辽后,继辽与宋对峙。金与辽不同,是个新兴起的政权,这个政权的出现和发展使当时南北双方的政治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亦不再是金宋夹攻灭辽,而是金代辽与北宋的和战问题。金代辽而为宗主。
 +
 +
=== 海上之盟 ===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宋徽宗]]、[[蔡京]]、[[童贯]]统治集团想乘辽朝衰亡之际,采取联金灭辽的战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以建立“万世功业”。
 +
 +
<p style="text-indent:2em;">政和元年(1111年),[[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夜谒童贯献灭辽之策,受到童贯的重视,遂约[[马植]]归来,马植到宋首都开封童贯家后,上书给徽宗,献计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属山东)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共灭辽朝,可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地区。深受宋徽宗赏识,赐马植姓名为李良嗣,后又赐姓赵。金朝建立后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陆而回。
 +
 +
<p style="text-indent:2em;">重和元年(金天辅二年,1118年)马政使金口头表达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地区归来,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议结盟事务。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1120年)宋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金亦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
 +
 +
== 战争起因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与金朝缔结盟约之后,北宋出兵燕云。但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宣和五年(金天会元年,1123年)四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 [6]  ,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已许将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县)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
 +
<p style="text-indent:2em;">[[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 [7]  宗翰、宗望反对割山西地,《金史·宗翰传》有一段记述很清楚:“宗翰复奏曰:‘先皇帝征辽之初,图宋协力夹攻,故许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请加币以求山西诸镇,先皇帝辞其加币。盟书曰: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今宋数路招纳叛亡,厚以恩赏。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贯,尝期以月日,约以誓书,一无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宁,割付山西诸郡,则诸军失屯据之所,将有经略,或难持久,请姑置勿割。’上(太宗)悉如所请。”
 +
 +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此宋朝亦知求山西地并非失约,因之请加币以求之,金太祖不要宋朝的加币独许之,这是把合法占领的原辽地让给宋,其目的是为和好,其条件是“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完颜宗翰认为宋朝已违反条件的规定,是败约的行为,因此反对再割山西诸镇与宋朝,同时也是从巩固金朝西边的形势出发的。宣和五年(金天会二年,1123年)十一月,金军打败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后来北宋虽然杀张觉送回首级,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将一事成为金朝南侵的借口。 [8] 
 +
 +
== 战争经过 ==
 +
=== 金兵侵宋 ===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十二月甲辰(阳历1126年1月2日),于白河(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9] 
 +
 +
<p style="text-indent:2em;">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没有宗望顺利。天会三年十二月庚子日(阳历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戊申日(阳历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县),阳历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 [10] 
 +
 +
<p style="text-indent:2em;">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己巳日(1月27日),宗望军渡过黄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正月,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 [11-12] 
 +
 +
=== 第一次开封之战 ===
 +
<p style="text-indent:2em;">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
 +
 +
<p style="text-indent:2em;">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
 +
=== 金第一次撤军 ===
 +
<p style="text-indent:2em;">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愊,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
 +
 +
<p style="text-indent:2em;">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 [13]  “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到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
 +
<p style="text-indent:2em;">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 [14]  。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
 +
=== 金第二次攻宋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久,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八月,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的比赛。
 +
 +
* 第一阶段,西路完颜宗翰八月庚戌(阳历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样从大同出发,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文水(今在山西),阳历9月21日克太原。东路完颜宗望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中山(今河北定州)。阳历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
* 第二阶段,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阳历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进攻,22日攻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长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阳)、永安军(今河南偃师东)、郑州(今河南省会)皆投降。12月4日,完颜宗翰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东路完颜宗望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进攻;12月4日宗望诸军渡河,随后攻下临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临河村南)、大名县(今在河北)、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于12月10日克怀州(今河南沁阳)并到达汴京城下。12月16日,宋出兵拒战,被完颜宗望等击败。12月17日,完颜宗翰才到达汴京城下,又被完颜宗望抢了先。
 +
 +
=== 第二次开封之战 ===
 +
<p style="text-indent:2em;">和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第二次围城战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
* 首先,王禀守卫的太原在被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围困二百五十多天后终于失守,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
* 其次,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四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
* 再次,第一次围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颜宗望到达开封的前夕定下了战守之策。[[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和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战守的大权。而第二次围城时,李纲已经因为姚平仲劫寨失败一事和种师道一起被褫夺军权,宋钦宗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何?一边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边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求和,自以为双料保险,却不是守城之道。宋钦宗又临时派待罪在京的刘韐提举四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孙傅为守御使,事权不一,掣肘实多。孙傅和何?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
 +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次围城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仍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 [15]  。西路军仍以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三大将为主副帅,完颜银术可等战将都属麾下,汉人高庆裔,时立爱为谋主。完颜娄窒、完颜希尹两人轮流至潼关外督师阻止宋朝的西军勤王。西路军的总人数,原来与东路军相等,也是六万余人,经过长期的围攻太原,兵力不断补充,总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这时除封锁潼关的五万人外,仍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计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
 +
 +
<p style="text-indent:2em;">解围后,这些大军没有安放到应当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以致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各地勤王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
 +
=== 二帝被俘 ===
 +
<p style="text-indent:2em;">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著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节。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史称“靖康之变”。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 注释 ==
 
== 注释 ==

於 2020年6月2日 (二) 15:28 的修訂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 [註 1],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基本信息

                名 稱         靖康之變                 參戰方         北宋,金朝
                地 點         北宋東京                 結 果         北宋首都淪陷,北宋滅亡
                時 間         1126—1127年                 主要指揮官         完顏宗望、完顏宗翰
                影 響         1宋室南遷、宋朝和金國南北對峙

熱點話題

戰爭背景

金朝興起

女真先世稱肅慎,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原居住在今黑龍江與松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龍江流域的南北地區。遼天慶四年(1114年)九月,遼朝加強對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的防禦,阿骨打集諸路兵誓師於來流水(今拉林河),舉起抗遼鬥爭的義旗。接着攻占遼的寧江州、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賓州(今吉林農安東北)、咸州(今遼寧開原)。終於在次年(遼天慶五年,宋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1115年1月28日)即帝位,國號為金,年號為收國,是為金太祖。 [1]

金朝從建國伊始就確定了以農為本,不改易舊俗,發展奴隸制和抗遼滅遼的對內對外的方針。宣和五年(金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死,弟吳乞買即位,是為太宗,基本上繼承太祖事業,繼續平定張覺,張覺叛軍被宗望平定,張覺逃奔於宋。 [2-3] 金太宗即位之初,對宋朝守太祖的命令,與西夏議和。 [4] 這主要是為穩定南京(原平州)的形勢以及進一步擒捉遼天祚帝,這是當時滅遼所需要的,也是為鞏固金代遼而統治所需要的。金對宋不斷派遣使臣通好。天會三年三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天祚帝被擒,遼亡。六月,金派李用和等充告慶使如宋。 [5] 金滅遼後,繼遼與宋對峙。金與遼不同,是個新興起的政權,這個政權的出現和發展使當時南北雙方的政治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當時亦不再是金宋夾攻滅遼,而是金代遼與北宋的和戰問題。金代遼而為宗主。

海上之盟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宋徽宗蔡京童貫統治集團想乘遼朝衰亡之際,採取聯金滅遼的戰略,奪取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以建立「萬世功業」。

政和元年(1111年),鄭允中、童貫使遼,遼人馬植夜謁童貫獻滅遼之策,受到童貫的重視,遂約馬植歸來,馬植到宋首都開封童貫家後,上書給徽宗,獻計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屬山東)渡海到遼東與女真結盟,共滅遼朝,可以奪取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地區。深受宋徽宗賞識,賜馬植姓名為李良嗣,後又賜姓趙。金朝建立後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陸而回。

重和元年(金天輔二年,1118年)馬政使金口頭表達宋金聯合攻遼及燕、雲地區歸來,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議結盟事務。宣和二年(金天輔四年,1120年)宋遣趙良嗣、馬政先後使金,金亦數次遣使來宋,雙方議定夾攻遼朝,遼燕京由宋軍攻取,金軍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等地,遼亡後燕雲地區歸宋朝,宋將原納給遼朝的歲幣轉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

戰爭起因

與金朝締結盟約之後,北宋出兵燕雲。但由於宋軍腐敗,缺乏戰鬥力,數十萬大軍兩次攻打遼南京(今北京),均被遼守軍打敗,遼南京還是由金軍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萬貫錢為代稅錢,隨同每年的「歲幣」交付給金朝,宣和五年(金天會元年,1123年)四月,金方將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歸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東北作奴隸,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處」殘破不堪的一座空城 [6] ,宋設燕山府路統治新得的燕京地區。雲州(遼西京)地區,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軍費給金的條件下歸屬宋朝。五月,金已許將朔(今屬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縣)三州先歸宋,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約的。宣和六年(金天會二年,1124年),當時的主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都反對割山西地與宋,太宗還說:「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 [7] 宗翰、宗望反對割山西地,《金史·宗翰傳》有一段記述很清楚:「宗翰復奏曰:『先皇帝征遼之初,圖宋協力夾攻,故許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後,請加幣以求山西諸鎮,先皇帝辭其加幣。盟書曰: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今宋數路招納叛亡,厚以恩賞。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貫,嘗期以月日,約以誓書,一無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寧,割付山西諸郡,則諸軍失屯據之所,將有經略,或難持久,請姑置勿割。』上(太宗)悉如所請。」

據此宋朝亦知求山西地並非失約,因之請加幣以求之,金太祖不要宋朝的加幣獨許之,這是把合法占領的原遼地讓給宋,其目的是為和好,其條件是「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完顏宗翰認為宋朝已違反條件的規定,是敗約的行為,因此反對再割山西諸鎮與宋朝,同時也是從鞏固金朝西邊的形勢出發的。宣和五年(金天會二年,1123年)十一月,金軍打敗張覺,張覺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張覺。後來北宋雖然殺張覺送回首級,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將一事成為金朝南侵的藉口。 [8]

戰爭經過

金兵侵宋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八月,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十月,東路完顏宗望率軍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縣)戍將韓民毅投降。十二月甲辰(陽曆1126年1月2日),於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兩天後,宋將郭藥師降,宋燕山府防衛崩潰;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來援軍三萬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9]

西路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則率軍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沒有宗望順利。天會三年十二月庚子日(陽曆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戊申日(陽曆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縣),陽曆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圍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貽誤軍機,直到得知完顏宗望已經和宋講和以後才罷兵。 [10]

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己巳日(1月27日),宗望軍渡過黃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縣),正月,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因汴京守御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脅宋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今屬河北)三鎮議和。 [11-12]

第一次開封之戰

此時只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圍攻開封。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不但在太原被絆住,而且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征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种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後撤到開封西北遠郊孟陽紮營寨。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彥、李梲為逼主戰派李綱、种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鄧圭所致。

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復至開封城下,宋欽宗大恐,遣使說:「初不知其事,且將加罪其人。」李邦彥又使宋欽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靂炮手發炮後竟被梟首處死。完顏宗望再攻城時被西軍擊退,於是停止進攻,改肅王趙樞為人質,康王趙構得以回歸。

金第一次撤軍

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第一次圍攻開封不果,臨走前派人入城辭行,並送來一封拜辭信,說是「非不欲詣闕廷展辭,少敘悃愊,以在軍中,不克如願,謹遣某某等充代辭使副,有些少禮物,具於別幅,謹奉書奏辭。」

完顏宗望退軍之時,种師道之弟种師中率領的西軍精銳秦鳳軍三萬人開到東京開封,种師道即命他率部尾隨金軍之後,俟其半渡而擊之,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李綱也建議用澶淵故事 [13] 「護送」金軍出境,密告諸將有機會就縱兵追擊。宋欽宗也同意李綱表面上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但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終壓到了主戰派,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

以後种師道又提出亡羊補牢的辦法,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預為下次「防秋」之計 [14] 。宋欽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壓到,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採用种師道之言。以後种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李綱則被外調河北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到江西。

金第二次攻宋

不久,金國以蕭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監軍。宋欽宗認為此二人都是原遼國貴族,可誘而用之,以蠟丸封了一封書信讓蕭仲恭送耶律余睹,使為內應。蕭仲恭忙跑回金國見完顏宗望,以蠟丸書信獻之。八月,宗望以此為由集合軍隊重新伐宋。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兩人的比賽。

  • 第一階段,西路完顏宗翰八月庚戌(陽曆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樣從大同出發,第二天破宋張灝軍於文水(今在山西),陽曆9月21日克太原。東路完顏宗望9月8日從保州出發,當天破宋兵於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中山(今河北定州)。陽曆9月15日,攻下新樂(今在河北)。9月26日,破宋大將种師中於井陘,取天威軍(今河北井陘縣),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 第二階段,經過休整,西路完顏宗翰陽曆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進攻,22日攻下威勝軍(今山西沁縣),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長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陽)、永安軍(今河南偃師東)、鄭州(今河南省會)皆投降。12月4日,完顏宗翰克澤州(今山西晉城市)。東路完顏宗望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進攻;12月4日宗望諸軍渡河,隨後攻下臨河縣(今河南濬縣東北臨河村南)、大名縣(今在河北)、德清軍(今河南清豐)、開德府(今河南濮陽);於12月10日克懷州(今河南沁陽)併到達汴京城下。12月16日,宋出兵拒戰,被完顏宗望等擊敗。12月17日,完顏宗翰才到達汴京城下,又被完顏宗望搶了先。

第二次開封之戰

和第一次開封圍城戰相比,第二次圍城戰宋朝的處境要困難得多:

  • 首先,王稟守衛的太原在被完顏婁室的五萬金軍圍困二百五十多天後終於失守,完顏婁室的這部分軍隊南渡黃河,西趨洛陽,封鎖了潼關,把宋朝最精銳的西軍關在潼關以內,斷絕了其東來的勤王之路。
  • 其次,第一次圍城戰時,只有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到達開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動限於西、北兩隅,有時蔓延到東北角,南面諸門則始終未受攻擊。第二次圍城時,金軍兩路合攻,四面合圍,陷東京於徹底孤立。
  • 再次,第一次圍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顏宗望到達開封的前夕定下了戰守之策。李綱被任命為親征行營使和御營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戰守的大權。而第二次圍城時,李綱已經因為姚平仲劫寨失敗一事和种師道一起被褫奪軍權,宋欽宗把戰、守、和的全權都授給宰相何?。何?一邊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邊派出樞密使馮澥到完顏宗翰軍中求和,自以為雙料保險,卻不是守城之道。宋欽宗又臨時派待罪在京的劉韐提舉四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孫傅為守御使,事權不一,掣肘實多。孫傅和何?一樣,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第二次圍城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增加到八萬人,主要將領完顏闍母、完顏昌、劉彥宗等仍在軍中,只有郭藥師以燕京留守的名義,留駐燕京 [15] 。西路軍仍以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完顏婁室三大將為主副帥,完顏銀術可等戰將都屬麾下,漢人高慶裔,時立愛為謀主。完顏婁窒、完顏希尹兩人輪流至潼關外督師阻止宋朝的西軍勤王。西路軍的總人數,原來與東路軍相等,也是六萬餘人,經過長期的圍攻太原,兵力不斷補充,總數增加了一倍以上,這時除封鎖潼關的五萬人外,仍有七八萬人參加第二次開封圍城。計東西兩路金軍的兵力已超過十五萬人,比第一次圍城戰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這邊,第一次圍城時開封原來的禁軍加上西北陸續開來的勤王軍,總數達到二三十萬人。

解圍後,這些大軍沒有安放到應當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復員回西北,一部分參加太原解圍戰而遭到損失,一部分在黃河南岸潰散,還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經濟上的理由遣散。以致第二次圍城時城內守軍不滿七萬。各地勤王軍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與兩個兒子伯奮、仲熊違抗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萬三千人勤王,在潁昌府遭遇完顏宗翰部,大小十八戰互有勝負,最後全軍突入開封城,這是第二次圍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夠進入開封城的勤王軍。

二帝被俘

靖康元年(天會四年,1126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為郭京作祟,完顏宗望、完顏宗翰與諸將破城,俘宋徽宗、欽宗二帝。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北宋滅亡(960年—1127年),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隨行的李若水抱著欽宗身體,斥責金人為狗輩。完顏宗翰初時想招降李若水,過了幾天看看無效,就隨便讓手下處理他。李若水罵不絕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節。

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史稱「靖康之變」。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注釋

  1. 北宋東京又稱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開封。宋先後共設有東、西、南、北四京,以東京為首都。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

相關視頻

  • 「靖康之恥」到底有多恥辱?宋朝的皇室人員受到過哪些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