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集体经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集体经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集体经济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属性: 公有制经济

起始国家: 前苏联

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的三级所有,土地、林木、水利设施等为集体所有,农民盖房的宅基地为无偿划拨。城镇集体经济又分为"大集体"与"小集体",其中"大集体"企业受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与员工待遇;"小集体"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劳动者集体所有是指按劳动者的人数平均、共同所有。[1]

概述

集体经济(Collective economy)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源自苏联,它的应用范围限于农村及城乡的工业服务业中,主要表现为集体农庄所有制。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从前苏联引入了集体所有制概念,并在开展合作社和公私合营运动中将其放大到农村和城镇,这样就演变成了我国的农村和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

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然而,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只承认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弱化甚至否认了集体经济还具有劳动者资本联合的特征。否认了劳动者个人产权,是传统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最大区别。所以,集体经济要还原其合作经济的本来特征,就必须对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实现共同富裕。

历史来源

集体经济,即集体所有制经济。追根寻源,"集体所有制"最早由马克思提出。1874年他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教训时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95页)。

马克思这段话中可以看到,集体所有制是区别于私有制的一种公有制形式,不能以废除农民个人所有权,而是要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过渡。但他没有提出经济道路的具体形式。马克思逝世后,1894年11月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提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转变为合作社生产和合作社占有"。这里表明当时合作社是一条从小农走向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的道路。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推动合作社运动规范和发展。国际合作社的原则中,社员所有并控制企业,不可分割的公共积累,劳动惠顾等成为合作社的基本特征。一般合作社的财产中有社员出资入股部分,还有社员共同共有的积累部分。

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中明确地说:"在我国现存制度下,合作企业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不同,因为合作企业就是集体企业"。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革命导师根据合作社运动的实践提出,合作社是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简称"两个联合")。"两个联合"进一步阐明今天我国集体经济的新特征,这使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从合作社拓展到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具有上述特征的股份合作、职工持股企业等多种新的实现形式。

优势特征

集体经济是一定范围内劳动者(成员)所有,并取得控制权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这种劳动者(成员)控制权是区别于私有制、国家所有制的主要标志;劳动者在企业中有个人产权,也有劳动者(成员)共有产权;集体经济体现劳动与资本要素的联合,按劳分配和多种生产要素共享利益;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是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如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种合作社、城镇的股份合作制、职工持股会以及职工有控制权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合资公司、企业集团等。简要地说,人们在现阶段已经普遍认同的,"职工共有、民主管理、共享利益、形式多样"是我国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

据资料显示,集体经济不仅在我国有企业制度的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国外集体经济成分也已悄然而起。如西班牙蒙德拉贡、英国工业共有权运动、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加拿大合作社、日本农协等。生产力和企业制度发展的过程证明,集体所有制经济这种界于私人所有与国家所有之间的所有制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应运而生。无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发达国家,集体经济成分都是一种有着生存发展宽阔空间的、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正因为没有大规模的集体经济,控制物价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都很低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