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隔代教养家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隔代教养家庭

图片来自storm

隔代教养家庭指的是祖父母取代孙子女的父母亲,担负起大部分对于孙子女的教养暨照顾责任,或父母在世但人长期缺席、偶而维系部分的亲职功能,这是因为社会变迁,家庭形式与角色的改变,当父母亲无法亲自照顾子女,委由外/祖父母帮忙照料,因而产生“隔代教养”的家庭型态。

定义及类型

“隔代教养家庭”又可称为“隔代家庭”或“祖孙家庭”,系指由(外)祖父母负担照顾与教养(外)孙子女的角色与责任。有文献进一步将隔代教养家庭的定义依广义、狭义区分。

以照顾者定义

首先,若依“谁来担任照顾者”定义隔代教养,广义为子女非由其父母亲扶养成长,而由父母亲之任一长辈负担照顾责任;狭义则为父母亲因故无法照顾子女,将责任转交给子女之祖父母,此广义定义即表示隔代教养中的照顾者,不一定为直系血亲,也可为子女隔代之其他亲戚。

以教养责任定义

若依祖父母涉入孙子女教养责任之深浅,广义的隔代教养为祖父母任一方和孙子女有共处时间,无论祖父母承担任何程度(祖父母承担所有教养责任、合法领养孙子女、只担任部分时段的照顾)的教养责任;狭义则为子女之父母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养责任,转由孩子的祖父母负起父母所有的责任。也有文献从祖父母的照顾时段、是否取得孙子女监护权等依据将隔代教养家庭分类。

以照顾时间的长短定义

单纯以“照顾时间的长短”将隔代教养家庭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完全隔代教养:日间均由祖父母照顾,父母亲甚少回家。 二、局部隔代教养:日间由祖父母照顾,晚间则由父母照顾。 三、间歇式隔代教养:平日由祖父母照顾,周末则由父母照顾。

同样依祖父母与父母之间照顾时间的分配,将隔代教养家庭区分出以上三种类型,但另增加了两种型态,共为以下五种: 一、日夜均由祖父母照顾。 二、日间由祖父母照顾,晚间为父母照顾。 三、平日由祖父母照顾,周末则由父母照顾。 四、祖父母照顾为主要照顾者,父母不定时回家照顾。 五、交由其他亲属照顾。

亲职功能

隔代教养家庭的成因,以父母辈“是否健在、是否出现在家中”、及父母辈的“亲职功能健全程度”区分出三种隔代教养家庭:

  • 第一为代位父母(父母不在/亲职功能丧失;或父母在世但长期离家、亲职功能几乎丧失);
  • 第二为补位父母(父母在家、但亲职功能微弱;或父母在世但人长期缺席、偶而维系部分的亲职功能),
  • 第三种则是接棒父母(父母在家、且发挥亲职功能、但过多角色冲突、因此需要外在支持)。

三种类型之隔代教养家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父母辈展现工作及照顾者角色的程度,“代位父母”隔代教养家庭中,由于父母亲缺位,甚至为依赖人口,祖父母必须承担照顾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年纪渐老,身心健康也需适切的照料。

“补位父母”与“接棒父母”

“补位父母”与“接棒父母”的隔代教养家庭,父母亲仍在,且提供部分亲职功能,唯在经济较弱势的“补位父母”家庭中,祖父母还需要从事工作贴补家用,此两类隔代家庭内的分工大致为,父母辈为养家角色,祖父母仅专职于照顾孩童。 “代位父母”隔代家庭呈现之需求为“要人照顾、要钱度日”;“补位父母”与“接棒父母”隔代家庭,父母辈需要稳定适足的工作薪资与友善家庭的劳动与托育政策;担任照顾者的祖父母辈,则需要解决教养上的代间冲突、减缓照顾负荷。

概况

美国,祖父母一词被重新定义,逐渐从过去次要(协助)的角色,转为承担孙子女照顾责任的角色。2014年澳洲AIHW(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统计,2013-2014 年间共计 51,539 位儿童接受家外照顾(out-of-home care),其中亲属照顾(relative/kinship)为最主要的方式,占 49% 近乎一半(AIHW,2014)。美国2005年调查(USA Census)资料显示,约有240万名祖父母或是亲属照料600万名亲属儿童。

台湾状况

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处(2014)做出“2013年老人状况调查报告,以老人为主体,将家庭组成分为七种,包括独居、仅与配偶同住、两代家庭(包含四种型态:与配偶及子女同住、仅与子女同住、与父母同住、与(外)孙子女同住)、三代家庭(包含三种型态:与子女及(外)孙子女同住、与父母及子女同住、与父母及(外)孙子女同住)、四代家庭、仅与其他亲戚或朋友同住、住在机构或其他。调查结果以不同年龄层分析,55-64岁以上老人,家庭组成以“两代家庭”占47.3%最多,两代家庭型态中“与(外)孙子女同住”者占1.2%。“三代家庭”中“与子女及(外)孙子女同住”占19.5%。65岁以上老人,家庭组成方式则以“三代家庭”最多,占37.5%,其中“与子女及(外)孙子女同住”几乎占满全部的比例为36.6%;“两代家庭”则占25.8%,其中“与(外)孙子女同住”占2.2%。 透过主计总处每10年一次的人口住宅普查可以发现,隔代教养已从早期个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迅速蔓延成不可忽视的社会议题。据最近一次2014年的普查,国内隔代教养家庭共9万1508户,较2000年的7万5249户增加了1万6259户,上升比例高达21.6%。[1]

数位教养困难

据台湾主计总处2018年的家庭组织型态调查,以祖孙组成的隔代家庭有 114337 户,相较 2008 年的 86902 户,10年间增长逾 3成。家扶基金会表示,随著新课纲上路、智慧教学等,隔代家庭的问题,从原本的隔代间价值观差异,转变为“数位教养挑战”,不熟新科技的阿公、阿嬷,不仅无法协助孙儿课业,更可能加剧教养冲突。[2]

涵盖主题

隔代教养家庭议题受到社会与学者的关切,研究主题涵盖了七个面向:
(一)亲职教育:隔代教养家庭的亲职教育,探讨祖父母对亲职教育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亲职教育与祖父母参与之情形,了解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其教养孙子女的心路历程,呈现隔代教养的教养方式、探讨其优势。
(二)教养角色: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的角色,旨在剖析隔代教养家庭祖母承接教养角色之过程;了解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所扮演之角色;探讨隔代教养家庭中祖孙的互动及经验。
(三)经验学习: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的经验分享,叙述祖父母承担教养孙子女的经验,分析隔代教养家庭中祖母之经验学习。
(四)生活适应: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和孙子女的生活适应情形,了解隔代教养家庭之祖父母和孙子女的生活适应情形,并深入的探索其完整的生活经验;并针对隔代教养中孙子女学校适应情形进行研究。
(五)亲密感:隔代教养家庭中祖孙的亲密感 ,探讨不同的隔代教养类型与祖父母、孙子女其祖孙知觉亲密感的差异。
(六)依附关系:隔代教养家庭祖孙之生活重要事件与依附关系,借由隔代教养家庭祖孙生活重要事件的叙说当中,了解祖孙依附关系的动态演变,并了解祖孙家庭生活与社会脉络之关系。
(七)健康状况: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的健康状况,以护理对健康的观点探讨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针对隔代教养对老年祖父母健康之影响提出护理相关因应策略。

影片

【蔡阿嘎Talk#11】隔代教养和一般家庭小孩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