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陶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早年历仕后晋、后汉、后周)
  • (宋初历任礼部尚书、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

陶谷(903年-970年),本姓唐,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北宋大臣。

陶谷早年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曾先后担任单州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知制诰、仓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官职。

北宋建立后,陶谷出任礼部尚书,后又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年)病逝,追赠右仆射。

陶谷著有《清异录》二卷,分为天文、地理、草木、花果、蔬药、禽兽、虫鱼、居室、器具等37类648条,采摘隋唐五代及宋初之典故,考证源流演变过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陶谷                 出生时间         903年
                别 称         陶学士 [注 1]                 去世时间         970年
                字 号         字秀实                 出生地         邠州新平
                民族族群         汉人                 所处时代         五代宋初
                官 职         户部尚书                 追 赠         尚书右仆射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陶谷本姓唐,后晋时期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改姓为陶。他在幼年时,父亲被邠州节度使杨崇本杀害,随母亲改嫁到杨家,十几岁便善写文章。[1]

历仕晋汉

后晋建立后,陶谷担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他曾向宰相李崧上书自荐,得到李崧的赏识,被举荐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此后,陶谷历任监察御史、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天福五年(940年),晋高祖废除翰林学士之职,又命陶谷兼掌内外制书。

天福九年(944年),陶谷升任仓部郎中,后与兖州节度使安审信发生矛盾,遭到安审信的弹劾。当时,朝廷正姑息武将,陶谷因此被贬为太常少卿。他见台司审案时既不及时裁决,也不认真调查,遂提出一系列革除弊政的建议,都被朝廷采纳,后拜中书舍人。

天福十二年(947年),辽太宗灭亡后晋,并在北归时胁迫陶谷同行。陶谷躲进寺院,改穿褐衣,扮作行者,但却被辽军识破,持刀威逼,只得随行。同年四月,辽太宗在栾城杀胡林病逝。陶谷趁机投奔已经在太原称帝的后汉高祖刘知远,被授为给事中。 [2]

效力后周

广顺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建立后周,陶谷担任右散骑常侍。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荣继位。陶谷改任户部侍郎,并随周世宗征讨北汉。当时,翰林学士鱼崇谅正在家乡侍奉老母,面对世宗的征召,迟迟不至。陶谷趁机道:“鱼崇谅滞留不到,是存有犹豫观望之心。”而鱼崇谅又上表陈述母亲病情。周世宗便让鱼崇谅在家赡养老母,又任命陶谷为翰林学士。

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命近臣二十余人分别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当时大多数策论都以“修文德、招远人”为主题,只有陶谷与窦仪杨昭俭王朴四人提出了攻取江淮的策略。周世宗自从击败北汉,便经常练兵讲武,意欲统一天下。他看到陶谷等人的策略后,欣然采纳,平定南方的想法越发坚决。

显德三年(956年),陶谷改任兵部侍郎,加翰林学士承旨。当时,周世宗重视农业生产,曾让工匠用木头雕刻出耕夫、织妇、蚕女,放在宫中,以便使自己不忘劝课农桑。陶谷得知后,特意撰写赞辞,加以歌颂。显德六年(959年),陶谷又改任吏部侍郎。 [3]

晚年入宋

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陶谷抢先拟好周恭帝禅位制书,作为宋太祖受禅之用。宋朝建立后,陶谷改任礼部尚书,仍充任翰林承旨。他与窦仪不和,担心窦仪的声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依附宰相赵普,与赵逢高锡等人一同排挤窦仪,使得窦仪至死未能拜相。

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命陶谷主持吏部铨选以及礼部贡举。陶谷还充任南郊礼仪使,与范质张昭一同制定祭祀礼制。后来,宋太祖命户部员外郎王贻孙、周易博士奚屿对品官子弟加以考试。陶谷为儿子陶鄑向奚屿请托,使得陶鄑得以通过,但最终被人告发。王贻孙、奚屿都被贬官,陶谷也被罚俸两月。 [4]

此后,陶谷累迁至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年),陶谷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右仆射。[5]

人物轶事

精通天象

陶谷精通天象,曾对同僚道:“西南方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皇帝出现,契丹皇帝必定不能归国。”不久,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而辽太宗则在归国途中病逝。这时,孛星光芒指向北方。陶谷又道:“从此契丹会自相残杀,不能扰乱中原了。”契丹后来果然多次发生政变,一直到亡国也未能侵入中原。 [6]

以怨报德

晋时期,陶谷曾得到李崧的提携。后汉建立后,李崧遭到宰相苏逢吉迫害。他在家称病不出,并问前来探望的族侄李昉:“现在朝廷上对我有什么看法?”李昉道:“陶谷经常在大众场合极力诋毁您。”李崧叹道:“当初陶谷只是一个小小的判官,是我把他提拔为集贤校理,这才逐渐得到重用,我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他姓陶的?”李崧遇害后,李昉曾因公事拜访陶谷。陶谷问道:“你认识侍中李崧吗?”李昉道:“他是我远房族叔。”陶谷恬不知耻的道:“李崧遇害,我出过力。”李昉不禁汗出。[7]

陶谷赠词

后周年间,陶谷出使江南。他容色凛然,不苟言笑。南唐宰相韩熙载对亲友道:“陶谷并非端介君子,我有办法让他原形毕露。”他让歌妓秦弱兰(一作秦蒻兰)扮作驿卒之女,旧衣竹钗,每天早晚在馆驿中洒扫庭院,果然引诱了陶谷。陶谷赠送艳词《春光好》,词云:“好因缘,恶因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数日后,南唐中主李璟在澄心堂设宴招待陶谷。陶谷岸然危坐,作矜持状。李璟便将秦弱兰唤到席间,命她演唱《春光好》。陶谷羞惭之下捧腹大笑,连酌连饮,最后醉倒狂吐。南唐君臣都对他鄙薄不已,在他回国之时只派几个小吏在郊外设薄宴相送。当陶谷回到京师汴梁,《春光好》之词早已传遍朝野,而他也因这一外交桃色丑闻始终不得重用。 [8]

陶谷赠词的故事流传甚广,后世多有演绎:元代剧作家戴善夫根据这一故事,创作了杂剧《陶学士醉写风光好》,但却把时代改到宋初,并把结局改为“陶谷无颜回宋,只得投奔吴越国,后与秦弱兰团聚”[9]。而明代画家唐寅则根据陶谷赠词前后的场面,创作《陶谷赠词图》,并在画作右上方题诗一首:“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现代画家傅抱石也创作过同题画作《陶谷赠词图》,描绘秦弱兰在澄心堂宴会上歌唱《风光好》的场景。

人物评价

  • 江少虞:陶谷,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然其为人,倾险狠媚,自汉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祸,由是缙绅莫不畏而忌之。太祖虽不喜,然藉其词笔足用,故尚置于翰苑。
  • 脱脱:⑴ 谷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为人隽辨宏博,然奔竞务进,见后学有文采者,必极言以誉之;闻达官有闻望者,则巧诋以排之,其多忌好名类此。⑵ 自唐以来,翰林直学士与中书舍人对掌训辞,颂宣功德,箴谏阙失,不专为文墨之职也。宋兴,亦采词藻以备斯选,若谷之才隽,著之敏达,澹之治迹,锡之策虑,冕之敦质,咸有可观。然豫成禅代之诏,见薄时君,终身不获大用。及夫险诐忌前,酣𫛛少检,附势希荣,构谗谋己,皆无取焉。 [10]
  • 毕沅:文翰冠绝一时,自以久次,意希大用。然为人倾侧很媢,初作翰林承旨,力排窦仪,仪以是不得相位。及魏仁浦在中书,谷自言出于魏氏,以舅事仁浦,每见,辄望尘下拜。帝素薄之,选置宰辅,未尝及谷。[11]

史籍记载

  •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 [10]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八·后汉纪三》 [12]
  • 《续资治通鉴·卷一·宋纪一》 [13]
  • 《续资治通鉴·卷三·宋纪三》 [14]
  • 《续资治通鉴·卷四·宋纪四》 [15]
  • 《续资治通鉴·卷五·宋纪五》 [16]
  • 《续资治通鉴·卷六·宋纪六》 [11]

注释

  1. 陶谷在后周、北宋一直担任翰林学士,故称陶学士。“陶学士”后成为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1. 《宋史·陶谷传》: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父涣,领夷州刺史,唐季之乱,为邠帅杨崇本所害。时谷尚幼,随母柳氏育崇本家。十余岁,能属文。
  2. 《宋史·陶谷传》:契丹主北归,胁谷令从行。谷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及耶律德光死,遂归汉,为给事中。
  3. 《宋史·陶谷传》:显德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世宗留心稼穑,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谷为赞辞以进。显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4. 《宋史·陶谷传》:乾德中,命库部员外郎王贻孙、《周易》博士奚屿同考试品官子弟。谷属其子鄑于屿,鄑书不通,以合格闻,补殿中省进马。俄为人所发,下御史府案问,屿责授乾州司户,贻孙责授左赞善大夫,夺谷奉两月。
  5. 《宋史·陶谷传》:谷后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开宝三年,卒,年六十八。赠右仆射。
  6. 《宋史·陶谷传》:谷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契丹主必不得归国。”及耶律德光死,有孛光芒指北,谷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
  7. 《宋史·陶谷传》:其后逢吉乃诱告崧与弟屿、□等下狱,崧惧,移病不出。崧族子昉为秘书郎,尝往候崧,崧语昉曰:“迩来朝廷于我有何议?”昉曰:“无他闻,唯陶给事往往于稠人中厚诬叔父。”崧叹曰:“谷自单州判官,吾取为集贤校理,不数年擢掌诰命,吾何负于陶氏子哉?”及崧遇祸,昉尝因公事诣谷,谷问昉:“识李侍中否?”昉敛衽应曰:“远从叔尔。”谷曰:“李氏之祸,谷出力焉。”昉闻之汗出。
  8. 《玉壶清话·卷四》:后数日,宴于澄心堂,李中主命玻璃巨钟满酌之,谷毅然不顾,威不少霁。出兰于席,歌前阕以侑之,谷惭笑捧腹,簪珥几委,不敢不釂。釂罢复灌,几类漏卮,倒载吐茵,尚未许罢。后大为主礼所薄,还朝日,止遣数小吏携壶浆薄饯于郊。迨归京,鸾胶之曲已喧,陶因是竟不大用。
  9. 元杂剧:陶学士醉写风光好.中国古曲网.2014-12-2
  10. 10.0 10.1 宋史:列传第二十八 .国学导航.2014-12-29
  11. 11.0 11.1 续资治通鉴:宋纪六 .国学导航.2014-12-29
  12. 资治通鉴:后汉纪三 .国学导航.2014-12-29
  13.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 .国学导航.2014-12-29
  14. 续资治通鉴:宋纪三 .国学导航.2014-12-29
  15. 续资治通鉴:宋纪四 .国学导航.2014-12-29
  16. 续资治通鉴:宋纪五 .国学导航.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