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瑟·亞希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重定向至:

阿瑟•亞希金
Arthur Ashkin
出生 1922年9月2日
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國籍 美國
母校 哥倫比亞大學
康奈爾大學
獎項 約瑟·凱特利獎(2003年)
哈維獎(2004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


阿瑟·亞希金英語:Arthur Ashkin,1922年9月2日),美國物理學家,在貝爾實驗室朗訊工作,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也是史上獲諾貝爾獎時最高齡(96歲)的得主。

他與熱拉爾·阿爾貝·穆胡Gérard Albert Mourou)、唐娜·西奧·史垂克蘭Donna Theo Strickland)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因為他發明光鑷optical tweezers)與光鑷在生物系統領域的應用。

他在196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使用雷射操縱微觀粒子,於1986年發明光鑷。他還開創光學捕捉方法,主要是利用光的輻射壓(radiation pressure)來移動微觀粒子,這方法被用來操縱原子分子生物細胞。阿瑟·亞希金被認為是光鑷之父。[1]

阿瑟·亞希金的工作為朱棣文使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工作奠定基礎,促使朱棣文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視頻

2018 諾貝爾物理獎 刷新兩項紀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