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闽侯县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闽侯县博物馆建于1958年,馆内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3000多件,其中有玉石器、骨贝器、陶瓷器、金属器、竹木藤漆器、古钱币、织物、革命文物、文献、书画、古籍[1]等文物。

基本内容

闽侯县博物馆建于1958年。1958年9月8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载《福建文化局召开闽侯县博物馆现场会议》一文。《人民日报》就此还发了报道,题为《全国第一家县级博物馆》,后因馆舍与人员编制不足等原因,降为县文化馆一个文物组。

1996年,闽侯县委、县政府把文物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八五”发展规划中,投资100多万元,于1994年建成文物藏品仓库、展厅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文博大楼,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大家史树青为闽侯县市博物馆题匾。1996年11月24日《中国文物报》报道《闽侯县博物馆成立》的消息。闽侯县博物馆核定编制四人。馆内设有办公室、文物库房、闽侯历史陈列等。馆内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3000多件,其中有玉石器、骨贝器、陶瓷器[2]、金属器、竹木藤漆器、古钱币、织物、革命文物、文献、书画、古籍等文物。其中珍贵文物达有300多件。

基本陈列为《八闽首邑—闽侯人文生态展》,分为“薪火相传、置县建治”、“三邑同城、千载共荣”、“风云际会、前仆后继”三个展厅,展厅共7300㎡,分布在本馆的二三层。

第一单元

“薪火相传、置县建治”。主要展示远古时期的闽侯,依山吻海,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优越,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场所。五千年前,出现了昙石山文化,开启闽族社会的最初文明。三千年上下,创造了青铜时代的黄土仑文化。二千年左右,形成闽越国的王畿之地。汉晋以来,大量中原百姓相继南迁入闽,为闽侯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社会文明。闽侯历经郡县建置,崛起东南。

第二单元

“三邑同城、千载共荣”。主要介绍唐末五代,奠定了闽侯社会发展的基础。闽侯进入宋代,闽县、侯官、怀安三邑同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优势突出,特点鲜明。自然与人文交辉,山区与滨海媲美,经济与文化共荣,被誉为“海滨邹鲁”。迄至近代,闽侯一直保持“八闽首邑”的历史地位。

第三单元

“风云际会、前仆后继”。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亡、灾难深重之际,林则徐、严复等一批仁人志士。追求真理,敢为天下先。传播先进思想,推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民国以来,风云激荡,闽侯英烈为推翻黑暗统治而前仆后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闽侯人民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视频

闽侯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智在云天——闽侯县博物馆的科技魅力
看闽侯 闽侯博物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