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闪电式战斗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闪电式战斗机(Lightning),是一架由英国的英国飞机公司(BAC,早期为英国电气公司)于1957年推出的2马赫超音速战斗机系列[1],是英国唯一完全独自开发,并最终获得正式量产化的超音速战斗机。

闪电式战机的外观特征是以垂直排列的双发动机设计,具有卓越的爬升速度、飞行上限及速度,使她可以对抗苏联喷射轰炸机侵袭,英国皇家空军后来运用其飞行特性开发出侦察机的衍生型。大部分的闪电式战机都在1980年代退役,但至今仍有个位数的闪电式战机维持可飞行状态,且可进行表演

发展和服役

在1942年时,皇家空军已经订出了超音速飞机研究规范,称为E.24/43,由该规范推进迈勒斯M.52的研发。但是韦斯特兰飞机公司[2]的首席飞机设计师威廉·爱德华·威勒比·彼得在1947年向英国军需部提出ER.103规范,按照他的提案设计,该架飞机将具备50,000英尺升限、1.5马赫极速,英国因此停止了M.52开发构想。

在计划得到政府支持,彼得找上弗雷德里克·威廉·佩奇领导开发计划,雷蒙·弗雷德里克·凯里塞负责空气动力计算,1948年7月时,飞机已勾勒出雏形,设计是使用上下垂直排列的发动机与高单翼,为了要达成1.5马赫极速因此主翼后掠角为40度,整体方案在1948年11月呈交政府。1949年1月,ER.103规范被英国电器订为P.1喷射机。1949年3月29日,军需部同意英国电器进行细部设计,制造风洞模型与全尺寸模型。不过到1949年英国提出新的技术指标:极速2马赫。为了满足需求,主翼后掠角增加到60度,副翼位置则移动到翼尖,但风洞模型显示主翼产生涡流会造成尾翼控制出现问题,团队以降低主翼高度化解控制问题。不过在1949年,彼得离开设计团队返回韦斯特兰公司,因此P.1喷射机开发任务由佩奇全权负责。

1949年,皇家空军提出更详细具体的技术规格指标,称为F/23/49规范。将ER.103规范未提及的细节更为精准地列入,包括对飞机机动性的规范。1950年4月1日,英国电器得到政府合约,生产2架机身与1架静力测试用P.1喷射机机身。

在原型机打造前,皇家航空研究院对P.1的设计可行性仍表达疑虑,为了得到更多评估数据,英国政府委托肖特飞机公司打造肖特SB.5,肖特SB.5虽然是架速度不快的喷射机,但它可以换装不同构型的主翼与尾翼实际分析飞行效果,当然也包含了P.1的大后掠翼,SB.5在1952年12月2日首飞,经过数次飞行测试证明了P.1运用的气动力设计原则上皆无问题。在1953年起,P.1在萨默斯伯里工厂制造,原型机编号WG760、WG763、WG765(静力测试机),采用无后燃器的阿姆斯特朗希德利蓝宝石涡轮喷气发动机,原定装备的爱汶喷射发动机因研发进度落后无法届时装机。

由于P.1喷射机机内容积有限,燃料容量不多,且为了薄型主翼而匹配的窄胎磨耗较快。除了前3架原型机,为了2马赫极速而修正设计的原型机预定要打造3架,因此后来前3架原型机称为P.1A、1952年决定制造的称为P.1B。P-1B整体设计较为完整,包括有后燃器的爱汶R24R发动机,装入23型雷达的进气口鼻锥等,P.1B原型机编号XA847、XA853、XA856。

1954年5月,P.1A原型机WG760完工,送往皇家空军博德明机场进行地面检测,1954年8月4日上午,由测试飞行员罗兰·比蒙驾驶,完成P.1A首次飞行;一周后P.1A在“纪录上”突破超音速,实际上在第三次飞行时P.1A已经超过1马赫飞行速度,但因位置误差,马赫计上只显示到0.95马赫,几天后的飞行纪录整理才发现这个缺失。虽然WG760已经证明了她的性能突出,但因为方向稳定性设计限制,P.1A不允许超过1.51马赫以上飞行。

1956年5月,英国皇家空军正式将P.1喷射机改名为“闪电”。

视频

闪电式战斗机 相关视频

F-35闪电战斗机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