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长江中游城市群」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长江中游城市群”)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长江中游城市群
+
[[File:长江中游城市群.jpg|260px|缩略图|右|<big>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图)
 +
</big>[http://y1.ifengimg.com/a8e99440b063a136/2015/0406/rdn_5521e1ab6964a.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B3%A4%BD%AD%D6%D0%D3%CE%B3%C7%CA%D0%C8%BA&mode=1&did=1#did0 来自 新京报 的图片]]]
 +
 
 +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合肥经济圈,辐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29.8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辐射人口达到了1.1亿。根据2014年3月16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改委除老牌的三大国家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之外,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列入国家级城市群之列。根据该规划,国家将加快培育这些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由于圈内各城市产业相同,相互竞争不可避免,以湖北方面最为积极推动,其他方均很平淡看待。
 +
中国政府网, 2015-4-5》<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4/05/content_9579.htm 国务院关于 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规划的批复],中国政府网</ref>,和之前的不同的原核心城市[[合肥]]转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规划。
 +
 
 +
==区域范围==
 +
 
 +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
 +
 
 +
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
 +
 
 +
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
 +
 
 +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ref>[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416/175121973617.shtml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16条干货],新浪财经, 2015-4-16 </ref>。
 +
 
 +
==发展背景==
 +
 
 +
===发展基础===
 +
 
 +
历史渊源深厚。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
 
 +
交通条件优越。该城市群临江达海,[[经济]]腹地广阔,拥有一批现代化港口群、区域枢纽机场以及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体化交通网络,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
经济实力较强。该城市群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航空]]、冶金、石油化工、家电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
 
 +
城镇化基础良好。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较大,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
 +
 
 +
合作交流密切。区域内跨省交流合作平台已达30多个,自2012年初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基础设施、产业、市场、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合作迅速展开,各省会城市先后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等协议,咸(宁)岳(阳)九(江)小三角、[[九江市|九江]]与黄冈跨江跨区合作开发、新(余)宜(春)萍(乡)与长株潭合作等重点地区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
 +
 
 +
==视频==
 +
===<center> 长江中游城市群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从卫星地图看长江中游城市群</center>
 +
<center>{{#iDisplay:z3077tsfox8|560|390|qq}}</center>
 +
<center>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 湖北大有作为 </center>
 +
<center>{{#iDisplay:d0151wtz2v8|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於 2020年4月4日 (六) 05:15 的最新修訂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圖) 原圖鏈接來自 新京報 的圖片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為中心城市,長沙南昌、合肥為副中心城市,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合肥經濟圈,輻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29.84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輻射人口達到了1.1億。根據2014年3月16日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改委除老牌的三大國家級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城市群之外,將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列入國家級城市群之列。根據該規劃,國家將加快培育這些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由於圈內各城市產業相同,相互競爭不可避免,以湖北方面最為積極推動,其他方均很平淡看待。 中國政府網, 2015-4-5》[1],和之前的不同的原核心城市合肥轉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規劃。

區域範圍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

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

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2]

發展背景

發展基礎

歷史淵源深厚。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連、人文相親,自古以來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淵源,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具有發展成為跨區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礎。

交通條件優越。該城市群臨江達海,經濟腹地廣闊,擁有一批現代化港口群、區域樞紐機場以及鐵路、公路交通幹線,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體化交通網絡,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在全國綜合交通網絡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經濟實力較強。該城市群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優勢明顯,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形成了以裝備製造、汽車及交通運輸設備製造、航空、冶金、石油化工、家電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

城鎮化基礎良好。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發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生態環境容量較大,城鄉區域發展趨於協調,2014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5%。

合作交流密切。區域內跨省交流合作平台已達30多個,自2012年初簽訂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基礎設施、產業、市場、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合作迅速展開,各省會城市先後簽署了《武漢共識》、《長沙宣言》等協議,咸(寧)岳(陽)九(江)小三角、九江與黃岡跨江跨區合作開發、新(余)宜(春)萍(鄉)與長株潭合作等重點地區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

視頻

長江中游城市群 相關視頻

從衛星地圖看長江中游城市群
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 湖北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