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锦屏山·锦障郁嵯峨」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林景熙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林景熙(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f844991c8a26bb1fccbaafb8e2305c8a.jpg 原图链接]…”)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 林景熙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 林景熙(画像)</big>
+
[[File: 锦屏山·锦障郁嵯峨.jpeg| 有框|右|<big></big>[https://p6.itc.cn/images01/20211210/fb1ea5d9988f4056bf4259ce36d3efb4.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507074709_12067526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f844991c8a26bb1fccbaafb8e2305c8a.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shiren/4058.html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锦屏山·锦障郁嵯峨'''》是[[南宋]]爱国 志士和[[文学家]] 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
 《'''锦屏山·锦障郁嵯峨'''》是[[南宋]]爱国 诗人 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林景熙 作为雄踞宋 之际诗坛数 十年 的爱国诗人 南宋 遗民诗人的代表 与谢翱并称翘楚 同时是温州二千年历史 中成 就最高的诗人。其诗文风格幽婉 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 "根 性情" 其创 成就和艺术造诣 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著有诗 白石樵唱 六卷、文 白石稿 十卷 后人编为《霁山集》 被文 学家 称为" 屈子《[[离骚]]》、杜陵诗史"<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420.html 林景熙 简介], 文学360</ref>。
+
  最能体现 林景熙 爱国精神的事件是"冬青之役"。该事件发生于[[元世祖]]至 (1285年) 总统江 释教的杨琏真迦率众挖掘会稽 故六陵,将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林景熙]]闻讯义愤填膺 约唐珏、郑朴翁等冒死潜入皇陵 用装入竹篓 的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骨,装 六函,裹以黄绫 托言佛经 兰亭附近 又去临安故宫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树]]六株,分植六帝墓前以 标识 并作 冬青花 梦中作 四首 暗以记其事。这次奋身义举 称为" 冬青之役<ref>[https://www.sohu.com/a/415187901_168335 “温州第一诗人”平阳 林景熙 ,被称为是“最懂陆游”的爱国诗人 ], 搜狐,2020-08-27</ref>"
     
+
  
 
<center>锦屏山·锦障郁嵯峨</center>
 
<center>锦屏山·锦障郁嵯峨</center>
 
{{Cquote|  
 
{{Cquote|  
行 34: 行 32:
 
|[南宋]林景熙}}
 
|[南宋]林景熙}}
  
== 作者生平==
+
== 林景熙诗风==
  
 林景熙(1242-1310) 字德旸 一作德阳 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 浙江]])人
+
 林景熙 的[[诗歌]]创作大不同于其同乡前辈—“四灵派<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1/312747.html 永嘉四灵是哪四个人?流派概述及诗歌理念],趣历史,2019-01-02</ref>”[[诗人]]。面对鼎革之际 山河破碎、民生艰危的局面 诗人并没有啸傲山林、寄情田园 而是时刻关注[[社会]]现实、关心[[ 民生]] 疾苦
  
  理宗淳佑二 (1242) ,林景熙 出生于平阳(今属浙江)。而游 恩等主编 《中 国文学 史》及马积高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记林景熙 生年为1241年。
+
 宋 朝末 年, 民族斗争剧烈,阶级矛盾深化,人民灾难重重。 林景熙 作为一个深感亡 之痛 志士和 文学 家,其作品处处充满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深深眷恋,对民族兴衰存亡具有强烈 责任感和对人民 疾苦寄 无限 同情 他的诗 风格幽婉 沉郁悲凉 论诗主张“诗文归 ”、“根于性情” 他的 歌大多以 然达意的联想 托物比兴的手法 精粹简练的[[ 语言]], 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来揭示自己心灵深处亡国隐痛的情思和起 到了 对侵略者狰狞面目进行淋漓尽致 暴露 对在[[ 民族]] 危难关头卖国求荣、投敌变节 民族败类进行无 鞭挞 对在抗击外来侵略势力、捍卫[[ 国家]] 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而捐躯 死难者无限敬仰 效果和愿望 如他 的[[ 五言 律诗]]《 枯树 篇:“凋悴缘何事 青青忆旧丛。有枝撑夜月 无叶起秋风 暑路行人惜,寒巢宿鸟空 倘留心不死 嘘拂待春工。”40个字落落简篇 用托物比兴的手 法, 精粹简练 语言 意深笔婉地揭露 了在[[元 ]]统 治阶级 屠刀与铁蹄之下, 国山河处处一片焦土 人民流离颠沛 无家可归 处在水深火热之 难以聊生 悲惨局面 。又 如《[[山窗新糊有 故朝 稿阅 之有 ]]》 :“偶伴孤云宿岭东 四山欲雪地炉红 一纸防秋疏 却与 窗障北风!”触 生情,借 写怀 沉郁苍凉 其哀国怀旧 至深
 
 
林景熙 字号,章祖程《题〈白石樵唱〉》云:"先生讳景熙,字德旸(旸),姓林氏 "吕洪《〈霁山先生 集〉序》云:"讳景熙 字德旸,号霁山" [[民国]]《平阳县志·林景熙传》云:"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f>[http://www.88828.net/dianji/dianjidaquan/13616.html 四库全书],历史故事,2018-01-22</ref>云:"景熙 作景曦,字德阳 "方逢辰《蛟峰集·〈林霁山 集〉序》:德旸作德阳;徐沁《金华游录注》:也作德阳;[[乾隆]]《平阳县志》:旸亦作阳。
 
 
 
林景熙《霁山集·送松存弟序》:"林氏 闽徒居平阳之坳中 至予十二世……予以奥里第二雪。松存为伯仲行。"据吴承志考证 坳中即亲仁乡林坳(今属苍南)。祖辈几经迁徙。[[ 宋理宗]] 宝佑四年(1256年)林景熙随父定居平阳腾蛟泗源大林邸(今林泗源)。
 
 
 
林景熙自幼聪颖 好读书。二十岁时已有诗名。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 林景熙被举荐 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就读太学。
 
 
 
经历 "邅回三舍间" 刻苦攻读 林景熙于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相当于进士及第)。入仕后始任[[ 福建]][[泉州]]教授(谢翱赠诗称"府教"),迁礼部架阁(掌储藏帐籍文案之官),转从政郎(文阶官从八品)。
 
 
 
==文学特色==
 
 
 
文学作品主要艺术特色是构思精妙,笔意含蓄,语言委婉,寓意深远,是林景熙文学作品 主要艺术特色。他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表达了内心思想感 情和 准确地剖析了[[ 社会]] 现实状况。他描写沧波浩渺 大海上出现海市蜃楼奇景 《蜃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力作
 
 
 
林景熙最为擅长并且最能体现其诗歌艺术风格 是七言[[律诗]] 霁山集 现存诗三百余首 其中七律八十五首 数量最多 他的七律完全是宋派宋调 他远绍杜甫 近俪放翁 又效 黄庭坚<ref>[https://www.sohu.com/a/225110851_322551 江西诗派一代诗宗黄庭坚的艺术成就] 搜狐,2018-03-09</ref>、陈师道奇警遒劲 格律 豪健跌宕,郁勃沉挚, 表现出 清而腴、婉而壮,又蕴藉、又酣畅的特点,在宋季戛戛独造,凌驾诸家之上。他 《重游曲镜次韵》诗中说自己是"独提诗律继黄陈",表明了艺术上的追崇;但他却没有沾染江西诗派后期作家枯涩生僻的弊病,说明他善能推陈出新。
 
 
 
==爱国精神==
 
 
 
最能体现林景熙爱国精神的事件是"冬青之役"。该事件发生于[[元 世祖]]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总 江南释教 杨琏真迦率众挖掘会稽宋 六陵 将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林景熙闻讯义愤填膺,约唐珏 郑朴翁等冒死潜入皇陵 用装入竹篓 中的 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骨,装成六函,裹以黄绫,托言佛经,葬于兰亭附近 。又 去临安 宫常 殿前挖掘冬青树六株,分植六帝墓前以作标识,并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暗以记其 。这次奋身义举,历史上称为"冬青 役"。
 
 
 
==主要作品==
 
 
 
林景熙著作 《霁山集》,包括诗集《白石樵唱》,文集《白石稿》。始为元代章祖程编刻成集,明吕洪再度刻辑。后流传散失,简断编残,坊本罕见,经收集尚存六卷,编入《[[四库全书]]》, 诗文共五百余篇 其故乡林泗源尚保存有《霁山集》二本六集,为永嘉诗 祠堂辑本 线装木刻版。1960年[[中华书局]]曾出版过《霁 集》。
 
 
 
==林 熙墓==
 
 
 
熙墓位于林景熙故乡[[平阳县]]带溪乡林泗源村庄后面的青芝山(俗名卧牛山)朝南山坡上。墓为砖室结构。清[[乾隆]]十二年(1747) 平阳县令徐恕率林泗源裔孙重修陵园 并亲题墓碑曰:"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 墓。"1983年 霁山先生墓被[[平阳县 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由政府和当地群众筹集资金在墓前修筑"仰霁亭"。霁山碑林2000年4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视频==
 
==视频==
 
===<center> 锦屏山·锦障郁嵯峨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锦屏山·锦障郁嵯峨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著名爱国 人——林景熙</center>
+
<center> 唐诗宋词?你读过 宋诗 吗?</center>
<center>{{#iDisplay:m0373fe7dx0|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k0390kkr8uq|560|390|qq}}</center>
  
<center> 古诗词天天赏——林景熙</center>
+
<center> 宋代文人生活</center>
<center>{{#iDisplay:v3256wqaivk|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b0170xzcn1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於 2022年2月9日 (三) 20:22 的最新修訂

錦屏山·錦障郁嵯峨》是南宋愛國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最能體現林景熙愛國精神的事件是"冬青之役"。該事件發生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總統江南釋教的楊璉真迦率眾挖掘會稽宋故六陵,將骸骨拋棄於草莽之中。林景熙聞訊義憤填膺,約唐珏、鄭朴翁等冒死潛入皇陵,用裝入竹簍中的枯骨換出六帝後之骸骨,裝成六函,裹以黃綾,託言佛經,葬於蘭亭附近。又去臨安故宮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樹六株,分植六帝墓前以作標識,並作《冬青花》和《夢中作》四首,暗以記其事。這次奮身義舉,歷史上稱為"冬青之役[1]"。  

錦屏山·錦障郁嵯峨

林景熙詩風

林景熙的詩歌創作大不同於其同鄉前輩—「四靈派[2]詩人。面對鼎革之際,山河破碎、民生艱危的局面,詩人並沒有嘯傲山林、寄情田園,而是時刻關注社會現實、關心民生疾苦。

宋朝末年,民族鬥爭劇烈,階級矛盾深化,人民災難重重。林景熙作為一個深感亡國之痛的愛國志士和文學家,其作品處處充滿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深深眷戀,對民族興衰存亡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對人民的疾苦寄於無限的同情。他的詩文風格幽婉,沉鬱悲涼。論詩主張「詩文歸一」、「根於性情」。他的詩歌大多以自然達意的聯想,托物比興的手法,精粹簡練的語言,委婉曲折的表達方式,來揭示自己心靈深處亡國隱痛的情思和起到了對侵略者猙獰面目進行淋漓盡致的暴露,對在民族危難關頭賣國求榮、投敵變節的民族敗類進行無情鞭撻和對在抗擊外來侵略勢力、捍衛國家獨立、維護民族尊嚴而捐軀的死難者無限敬仰的效果和願望。如他的五言律詩《枯樹》篇:「凋悴緣何事,青青憶舊叢。有枝撐夜月,無葉起秋風。暑路行人惜,寒巢宿鳥空。倘留心不死,噓拂待春工。」40個字落落簡篇,用托物比興的手法,精粹簡練的語言,意深筆婉地揭露了在元朝統治階級的屠刀與鐵蹄之下,故國山河處處一片焦土,人民流離顛沛、無家可歸,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難以聊生的悲慘局面。又如《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偶伴孤雲宿嶺東,四山欲雪地爐紅。何人一紙防秋疏,卻與山窗障北風!」觸景生情,借景寫懷,沉鬱蒼涼,其哀國懷舊之情,感人至深。

視頻

錦屏山·錦障郁嵯峨 相關視頻

唐詩宋詞?你讀過宋詩嗎?
宋代文人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