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铜绿球盖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绿球盖菇
图片来自Flickr

铜绿球盖菇学名Stropharia aeruginosa),俗称铜绿伞菌(verdigris agaric),是一种体形中等,粘糊糊的绿色疏林真菌。

生态习性

铜绿球盖菇能于春天秋天期间在草坪盖土林地上找到,并且广泛地分布于欧洲伊朗北美

这种真菌能在不同环境生长,草地腐木路边树林,都是这种真菌的适居地。被木屑覆盖的地方特别有利于这种真菌的生长,例如花园和公园。[1]

食用价值

许多西半球旅游指南均指出铜绿球盖菇是有毒的,但其有毒成分和中毒症状仍然不为人知。

另外,根据一些欧洲旅游指南指出,这种真菌实际上是可供食用的,但不受欢迎的,因为它们拥有较淡的辛辣味道。[2]

这种真菌的可食性现在仍存在争议,部份学者指出这种真菌是可供食用的,而部份学者则认为它们是有毒的,尽管其有毒成分和中毒症状仍为未知。[3]

分类和命名

亮黄红菇最早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威廉·柯蒂斯于1784年描述的,其学名为铜绿伞菌(Agaricus aeruginosus)。

后来,法国真菌学家吕西安·克莱(Lucien Quélet)于1872年将这种真菌的学名改为现名。[4]

荷兰真菌学家麦克希尔·诺德洛斯(Machiel Noordeloos)于1995年将这种真菌重新归纳于裸盖菇属(Psilocybe),但不被广泛承认。其学名源自拉丁文词汇“aerūgǐnōsa”,意思是“覆盖著铜绿”。

形态特征

铜绿球盖菇的菌盖呈凹凸状,并且会随著年龄增加而变成壳顶。其直径约为2–8厘米。起初,其菌盖的颜色为是明亮的蓝绿色,并且极具粘性。随著年龄增长,其菌盖的颜色会逐渐变成赭黄色,并最终完全失去原本的蓝绿色外观。菌盖外围也有一个菌伞膜(Universal veil)。[5]

菌柄较长,且厚度亦很均匀。它有一个脆弱的,棕色或黑色的菌环, 且在菌环对下的菌柄部份盖满了白色的鳞状或片状网纹。[6]

铜绿球盖菇的菌褶起初是白色的,后来会变成粘土褐色,且有时有仍然会保留著一个白色的边缘。

孢子印呈棕紫色,而其椭圆形担孢子的大小则为7–10 x 5微米。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 Poisonous mushrooms of Iran By Asef Shayan, M.R. - Iran shenasi 2010 isbn=978-964-2725-29-8
  • Mushrooms demystified: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fleshy fungi By David Arora - Ten Speed Press 1986 isbn=0-89815-169-4
  • Poisonous Plants and Fungi in colour By Pamela North - Blandford Press &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1967
  • The Young Specialist looks at Fungi By Hans Haas - Burke 1969 isbn= 0-222-79409-7
  • Mushrooms By Roger Phillips - Pan MacMillan 2006 isbn = 0-330-44237-6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