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眶鹟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原图连结] [1]

中文学名:金眶鹟莺
学名:Seicercus burkii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鹟科 Muscicapidae
属: 鹟莺属 Seicercus
种: 金眶鹟莺 S. burkii

金眶鹟莺

分布地理 : 尼泊尔不丹印度孟加拉缅甸中国

中国分布 : 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模式产地 : 喜马拉雅山脉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3年评估。

四个亚种

金眶鹟莺指名亚种

学名:Seicercus burkii burki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1]

金眶鹟莺西南亚种

学名:Seicercus burkii distinc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金眶鹟莺云南亚种

学名:Seicercus burkii tephrocephal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金眶鹟莺华南亚种

学名:Seicercus burkii valentin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

物种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嘴厚而阔,上嘴暗灰色或角褐色或黑色,下嘴黄色,脚橙黄色或角黄色。

前额黄绿色或橄榄绿黑色,中央冠纹灰色或绿色,有的为灰色沾橄榄绿色,侧冠纹乌黑色或黑色,从额往后一直到后头;耳羽头侧暗黄绿色或橄榄绿色,眼先稍暗,眼圈金黄色。[2]

背、肩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稍淡;内侧翅上覆羽颜色同背,其馀翅上覆羽和飞羽暗褐色,羽缘橄榄绿色;大覆羽具窄的、不甚明显的淡黄色或黄绿色尖端,形成一道不甚明显的翅斑,有时缺失。尾暗褐色,羽缘橄榄绿色,最外侧两对尾羽内翈白色或大都白色。下体鲜黄色,两胁沾橄榄色。

虹膜

褐色或暗褐色。

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常绿或落叶阔叶林中,尤以林下灌木发达的溪流两岸的稀疏阔叶林和竹林中较常见,也栖息于混交林和针叶林。[3]

冬季多下到低山和山脚的次生阔叶林、林缘疏林和灌丛中,有时也到农田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内活动。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呈小群,有时也见和其他柳莺与小鸟一起活动和觅食。常在林下灌丛中枝叶间跳跃觅食。[4]

迁徙

主要为留鸟,部分冬候鸟和旅鸟。

觅食

主要以昆虫为食。

所吃食物主要有甲虫金花甲金龟甲象鼻甲叶跳蝉蚂蚁蟋蟀等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昆虫卵和少量蜘蛛

繁殖方式

繁殖期每年5-7月。

巢筑

营巢于林下灌丛中地上或距地不高的灌丛与草丛上,也在山坡、土坎、岸边岩坡和岩石脚下营巢,巢附近均有灌木、草丛或小树隐蔽。

巢状

巢呈球形,主要由苔藓和杂草茎叶编织而成,侧面开口。也有报导巢的形状为浅碟状,由茅草和苔藓铺垫而成,巢的大小为外径12-13.5厘米,内径6.2-7厘米,高5.8-6厘米,深3.5-4.0厘米。

孵化

每窝产卵3-4枚,卵白色或浅土黄色,大小为14.4-7.1毫米×11.6-13.4毫米,平均16.0毫米×12.7毫米,重1.3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