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那桐旧居

那桐旧居是清末朝廷重臣、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那桐在天津的旧居,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初年,坐落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红墙道(Recreatin Road)(今和平区新华路176号)[1],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目录

建筑风格

那桐旧居东临新华路,南抵南京路,西临河北路,北临烟台道。旧居内原有一大一小两座德式别墅,大楼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已于1980年拆除,小楼现存留为二层砖木结构德式别墅洋楼,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内设15间房间,建筑内部设有中、西式两种客厅,顶部为红瓦顶。院内设有四个车房和花坛水池。

简介

那家花园是那桐相国的故居。这所宅院东西从金鱼胡同东口到现在台湾饭店的东墙,南北从金鱼胡同到西堂子胡同,原有房廊三百多间[2]

那家花园包括味兰斋、瀓清榭、双松精舍水涯香界、吟秋馆、翠籁亭、筛月轩、园妙亭、井亭、 叶赫那拉氏宗祠、乐真堂戏楼、遂初庵等等。

那家花园在民国一度成为政治交际场所。

历史沿革

据《正宗爱国报》记载:

1912年8月29日上午11点,国务院总理陆徵祥。内务部长赵秉钧等以国务员的名义在金鱼胡同前清内阁协理大臣那琴轩宅,开会欢迎孙中山。

1912年9月3日下午5时,满族同进会与蒙古联合会同在金鱼胡同那琴轩宅聚宴,欢迎孙中山,孙中山与会。

1912年9月11日晚间清皇室在金鱼胡同那琴轩宅设宴欢迎孙(中山)、黄(兴)、晚间贝子溥伦致词:“孙黄二君皆今日中国非常之人,故能建非常之业……”

此外,那家花园在民国年间经常出租,用来唱堂会和结婚所用。

1917年梨园洪、段祺瑞对立。广东督军陆荣廷3月27日来北京,段祺瑞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演堂会戏,欢迎陆荣廷。谭鑫培受北洋政府的强制,在此作诀别演出《洪羊洞》。

日寇入侵中国后,那家花园一度为张璧强行租占。

1950年4月7日,金鱼胡同一号院就由国家收购。并在此建成了和平宾馆、北京电子计算中心大楼。

20 世纪80 年代后,那家花园仅存翠籁亭、井亭、假山。

那桐

那桐(1856-1925),清末大臣。叶赫那拉氏,字琴轩。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初任户部主事。1899年为鸿胪夺卿内阁学士。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理藩院左侍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时,奉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同年改为户部右侍郎。辛丑条约签订后,那桐被派为专使赴日本歉,俞樾的外孙随那桐一起去日本。 俞樾为此作《外孙王少侯随那琴轩侍郎赴日本赋诗送之》:“送尔乘桴去,临歧无限情。艰难感身世,辛苦事功名。夜夜北堂梦,朝朝东海程。归期先屈指,秋月几回明。”

1902年2月署外务部左侍郎。次年擢户部尚书,旋调外务部会办大臣。1906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参预厘订官制,变通旗制。1909年授军机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内阁,任为内阁协理大臣。同年袁世凯内阁成立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

中华民国成立后,那桐在天津英租界红墙道(17号路,今新华路)购得地皮一块,盖了一栋德式楼房,率眷迁入,但春、夏期间仍回北京;曾向张镇芳的盐业银行投资8万元,作生息用。1925年,那桐病死在北京金鱼胡同寓所。今新华路尚存有当年那桐留下的小楼房一幢,现属于友谊宾馆的附属建筑。

那桐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36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在现存的日记中,前23年的日记为那桐逐日亲笔书写,1912年7月11日,那桐中风以后,日记改为那桐口述,他人代书,之后那桐还会查阅、小改。有时,那桐自觉身体不错,可以提笔,还会亲自再写。

由于身处要职并处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那桐日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系统完整,时间跨度大,历经了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入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阶段,对于研究晚清民初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官僚机构的运转都具有重要价值,并为研究满族的岁时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视频

那桐旧居 相关视频

天津租界的那桐旧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