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輔仁大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XND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8601a18b87d6277fa39ed5232f381f30e924fc19.jpg| 无框|右]]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仁大 学简称辅大。旧称: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私立北平辅 仁大 学、国立辅 仁大 学。分国立和私立两种。其中私立北京/北平辅仁 是民 国时期高校,创始人之 同为复旦 学的马相伯先生。
+
|<center>'''輔 仁大 學'''<br><img src="https://www.fju.edu.tw/showImg/focus/focus153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ju.edu.tw/focusDetail.jsp?focusID=1534&focusClassID=3 圖片來自fju]</small>
1952年 仁大 学的9个系:中文,西语,数学,物理,化学,史学,生物,教育,心理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西语(四 级)2个系并入北京大学,经济与社 学系并入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系内务组并入中国政法大学。  1952年之后,辅仁大学 长陈垣先生就任 京师范 长。
+
|}
辅大曾与20世纪初的北 大、 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
+
 
==基本概况==
+
'''天主教輔 仁大 學'''(英語譯名:{{lang|en|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校名中的「輔仁」係採[[威妥瑪拼音]]。),通稱'''輔 仁大 學'''、'''輔 '''({{lang|en|FJCU}}、{{lang|en|FJU}}), [[中華 國]] 所[[天主教 學]] 始於1925年[[本笃会|本篤會]]在[[輔 仁大 學北平時期|北平建校]],1961 由[[圣言 |聖言會]] [[耶穌會]]與[[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臺灣主教團]]在[[在臺復 |臺 復校]],2013年統合[[輔仁 學學 財團法人|學校法人]]至今。現設有12個[[學院 ( 學)|學院]] [[輔 仁大 學附設醫院|附設醫院]]及若干[[# 學博物館群|博物館]] [[#大學圖書館群|圖書館]]與[[輔仁 天主教 學術研究院|研究院]],是[[臺灣]]主要[[綜合 學]]之一
创办于1927年的辅 仁大 学曾与北 大、 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 名校,是一所由罗马公教创办的 天主教大 。  
+
 
  北京辅仁 学创建于1925年 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1927年更名为北京辅仁大学,1931 年在南京中央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1950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接办。至1952年院系调整 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共有 27年历史。在这段历史时 ,历年在北京辅仁 学注册入学的学生共12355人 历届毕业本科学生4812 人,研究生76人。
+
  直屬[[教廷|宗座]]督導 享有[[國際影響力|高度國際性]] 擁有全臺最初[[AACSB]]認證、[[藝術人文引文索引|A&HCI]] 刊、知名[[#體育運動|國際體育校隊]]與[[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UMAP]]國際秘書處。現為[[亞洲博雅 學聯盟]]、[[臺灣歐洲聯盟中心|EUTW七校聯盟]]、[[清華五校聯盟]]等創始成員 教育部[[獎勵 學教學卓越計畫|教卓計畫]]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深耕計畫]]固定入選校。[[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交協]]表列台灣7大名門大學 一。
辅仁 学前身是英敛之 马相伯创立的辅仁社,英敛 之是 《大公报》 主要创办人 他因揭露慈禧太后暴政、袁世凯卖国、斥责清政府杀害徐锡麟 秋瑾而名震海内外;马相伯学识渊博 不惜变卖家产办学 二人共 聘请了史学一代宗师陈垣先生出任
+
 
抗日战争时期 辅仁大学成立 研究顾炎武为名的“炎社” 激发师 爱国热情 反抗日本侵略。1932年鲁迅曾在这里发表抗日演说,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 警察围住学校 ,校 长陈垣递纸条示意鲁迅从后门离去
+
===學校===
  辅仁大学曾涌现出无数英才。抗战时期 学子欧阳 详冒着生命危险给西山抗日根据地送发报机,不幸遭日寇枪击遇难,年仅21岁;著名的《铁道游击队》 政委李正 原型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文立征。1945年在山东临城的一次突袭中牺牲,年仅34岁
+
'''学校'''(或稱[[學院]])  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 [[機構]] 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 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 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 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 類型的學 接受教育 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 但可 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 提供基本教育。學 在完成小學教育後 通常會就讀中學 最後 提供[[高等教育]]的學 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除了这些英烈 台湾“纸业大王”吴祖坪、美国的高能物理学家邓黎昌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 学放射药物学家彭勤淄 美国迈阿密大学化学研究所夏松谰 加拿大皇家学 院院 士叶嘉莹、日本驻华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等 都曾是辅仁大学 学子 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作家萧乾等也都曾在这里就读。
+
 
==历史沿革==
+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 在某些國家的學生 能會在小學教育和 學教育 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 [[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幼童|年幼兒童]]而設 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 [[職業學校]] 專科學 或[[神學 ]]。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 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 [[另類教育]] <ref>{{cite web |url=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title=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ublisher=Open Digital Archive |access-date=15 May 2014 |archive-date=2016-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015817/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dead-url=no }}</ref>
校址原为涛贝勒府 ,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汉白玉拱门、绿琉璃屋顶、灰砖石外立面,中西合璧式风格。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 继续 教育 学院 其遗址在后海一带,规模并不大 可进入校区后花园散步。
+
 
1912年9月20日 天主 知名人士马良(字相伯) 英华(字敛之)二人曾联名上书罗马 廷,请求在中国创办公 大学。
+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 校]]通常在政府 教育 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 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 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 作出額外教育 如[[基督 學校]]、[[伊斯蘭學校]] [[佛 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 如[[軍訓|軍事學校]]、[[商學院]] 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自學|在家學校]]和[[線上學習|線上學校]]等,使 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1913年 英敛之在香山静宜园创办辅仁社。辅仁取《论语.颜渊》篇中“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意 主要为培养各省 会中的青年子弟,收有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1917年冬,辅仁社停办。
+
 
    1920 年10月,美 教区司铎、俄亥俄州西顿大 教授、天主教本笃第三会士奥图尔博士( Rev.George Barry O'Toole )访问中国 与英敛之会面,商谈在中国创办公教大 学之 事。英敛之赠以 1912年的《上教宗请兴学书》及 1917 年的《劝学罪言》一文。奥图尔往罗马将在中国考察所得面陈教宗及本笃会总长斐德( Rt.Rev.Fidelis )。到 1921 年 12 月,教廷传信部长王劳松( Card.Van Rossum)转谕斐德总会长,教宗委美 本笃会在 中国 创办办公教大学
+
== 歷史 ==
1922 年, 宗本笃十五世逝世,庇约( Pius )十一世继任。他对中国 文化 素所重视。6月,传信部长要求全美本笃会各会院协助合作,促成北京公教大学的建立。后又任命刚恒毅( Celo Constantini )总主教为首任宗座驻华代表,着手创办公教大学。到 1924 年 2 月 ,教 宗鼓励本笃会会士来中国建校。
+
  位于[[英 ]]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国王 校]] 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 一.<ref>{{Cite web|url=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School|website=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language=en|access-date=2019-07-27|trans-title=校史|archive-date=2019-07-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7070256/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dead-url=no}}</ref>;而[[中 历史| 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 類官方辦的學校
1924年6月27日,罗马教廷发布敕令,确定北京公教大学为一 所教 廷大学 并且赋予圣文森总院长筹建大学全权
+
 
1924年8月,本笃会委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Pennsylvania )圣 森会院 Saint Vincent Archabbey  院长司泰莱( Aurelius Stehle )负责进行 其他各会院予以支援 司泰莱受命后 1925  1 月即任命发起人奥图尔为公教 大学 校长,教廷委司泰莱为监督,全权处理未来 北京设立公教大学一切事宜。
+
== 學校 育的目的 ==
1925 年2月, 图尔来中 北京筹备建 工作;3月,以16万美金 永租李广桥西街10号原涛贝勒府,作为北京公教 学校址,计地 65 亩,原 房屋 600 余间。租定后,鸠工修葺,7月完工。1925年7月,在校内另辟 部开设国 专修科,招收学生一班23人;10 月 10 日正式开 学, 讲授中国文学 历史、哲学 、英文 、数学等课 作为升入大学 预科,取名为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委派英敛之任社长。聘请四位著名学者陈垣( 历史学家 ) 、张蔚西(地理学家 )、 郭家声(前清进士)和李泰 棻(史学家)担任主讲
+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 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11月28日 辅仁社社长英敛之将辅仁社成立经过呈报北洋政府 教育 部请准立案 。  
+
 
==辅仁大 旧址==
+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 學校[[辟雍]]是[[統治階級]]培養[[貴族|下一代]][[品格 育|品格]]、[[雅乐|禮樂]]、[[閱讀|讀]][[寫作|寫]]和[[軍事]]技巧的場
于定阜街路北。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辅仁大 建于1925 年,校 址原 涛贝勒府 以府邸为 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1930年建成。新楼为2层砖混结构 正门为三层 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砖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
+
 
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3个歇山式屋顶 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琉璃瓦屋顶 汉白玉须弥座 杂有南方封火墙 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 辅仁大学前身为英华(《大公报》主要创办人)、马良(毁家兴学 创办震旦 院)创立 辅仁社
+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 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 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英马2人受天主教 之托办辅仁大 ,美籍教士奥图尔任第一任校长,后由著名教育 、广东省新 人陈垣出任 长,有政界、文化 教育 界名流张继、胡适、傅增湘、翁文灏、沈兼士等任董事,执教者多为卓有成就 的学 辅仁大学先后设文、理、 育3学院 规模最大时有4个学院、13个系、6个研究所。1951年 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后为北京师范大 化学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辅仁大学有知名 友50多人,其中有刘乃和、邓昌黎、叶嘉莹、邓肇豪等。
+
 
== 布局==
+
== 常見的分級 ==
  如今走进已挂着“北京师范大学”门牌的原辅仁大学 一座中国宫殿式 楼宇赫然在目 这座两层楼围合而成 封闭院落便是大学主楼 东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层角楼 整座建筑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国皇宫庄重森严 气势。在主楼正立面上,还使用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如汉白玉的须弥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墩柱上蹲伏的石狮等,构成了中国宫殿的缩影。这座当时由陈垣校长高薪聘请的美国建筑师墨菲的作品,之后被誉为旧京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
+
[[欧洲]]的一些地区,[[ 理中学|高级中学]] {{lang-en|Gymnasium}} 是中学的一种 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 在[[德国]] 十三 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 大学 入学考试(Abitur)( [[ 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由于 园,特别是主楼后面的后花园景色太美,许多摄制组都把镜头瞄向了这里,从早期张贤亮出演的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葛优主演的电视剧《最佳拍档》,到后来的电影《霸王别姬》、电视剧《还珠格格》和电影《云水谣》,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因为剧组频繁造访这里,也给了这里的学生不少客串
+
 
  晚清以来,美国 热衷在中国建立大学,由于美国人基本信仰基督 ,所以美国在华所办的 会大学都是基督教大学。结果1912年民国成 时,基督教大学在中国已经建有十多所了,而在中国的天主教大 仅有一所震旦大学,1921年才出了第二所天津农工商大学。显然,这与天主教在世界信众中的地位...
+
在[[英 ]],學 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 ,大 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 时进 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 )和[[中 ]]。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学术论文==
+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 北京社会科学 》 , 2005   张觅觅.    陈垣在辅仁大学的日子. 《 教育 》 , 2009   陈才俊.    陈垣与北京辅仁大学之大学理念. 《 高等教育研究 》 , 2013   石鸥.    中国教会大学——辅仁大学. 《 书屋 》 , 2009   张志娟.  =  北京辅仁大学的民俗学教学与研究——以《民俗学志》(1942-1948)为中心. 《 民俗研究 》 , 2014
+
在[[北美]] 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 小學 中學(即[[初级中学]], 英文 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 根據招生 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 )、[[高級中學|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 在[[美國]] 从幼稚園到[[高級中學|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 教育 局來监督的 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 校,一 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 生。20世纪20 代起 单间学 被整理 多教室的学校 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 车]]运送学生
==參考 來源==
+
 
 +
== 常見的分類 ==
 +
在[[英國]]及[[北美洲|北美]] [[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 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 '''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 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 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 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 聾啞人士學校等
 +
 
 +
== 批评與替代 ==
 +
在整个20世纪 传统的 校受到广泛 批评 法国社 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 批判》中说明了'''学 '''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
 
 +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 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 的学 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 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 育]] 其他 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 而不去上
 +
 
 +
== 動物學 校 ==
 +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
 
 +
== 現代學 校 ==
 +
  在現代 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 重要場所 但因為社會價值觀 改變 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 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 [[價值觀]]給學生
 +
 
 +
== 校園設施 ==
 +
* [[教室]]
 +
* [[禮堂]]
 +
* [[自修室]](可能和圖書館併設)
 +
* [[图书馆]]及閱讀角
 +
* [[體育館]]及[[操場]]
 +
* [[電腦教室]]及語言教育室
 +
* [[实验室]]
 +
* [[办公室]]([[ 长]]室、教員室、總務部及校務處)
 +
* [[會議室]]
 +
* [[校工]]([[交流生]])[[宿舍]]
 +
* [[學生輔導室]]
 +
* [[天台]][[花園]]
 +
* [[福利社]]
 +
 
 +
== 參見 ==
 +
等級分類
 +
* [[初等教育]]
 +
* [[成 人教 育]]
 +
* [[課程]]
 +
* [[補習班]]
 +
* [[家庭教育]]
 +
* [[義務 育]]
 +
學校分類
 +
* [[私 學校]]
 +
* [[寄宿學校]]
 +
* [[預科學校]]
 +
* [[音樂學院]]
 +
* [[语言 校]]
 +
* [[鄉校]]
 +
學校組成
 +
* [[校園]]
 +
* [[校車]]
 +
* [[校友]]
 +
* [[校友會]]
 +
 
 +
== 參考 文獻 ==  
 
{{reflist}}
 
{{reflist}}
 +
[[Category:大專院校‎]]

於 2021年11月26日 (五) 22:55 的最新修訂

輔仁大學
圖片來自fju

天主教輔仁大學(英語譯名: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校名中的「輔仁」係採威妥瑪拼音。),通稱輔仁大學輔大FJCUFJU),是中華民國一所天主教大學,始於1925年本篤會北平建校,1961年由聖言會耶穌會臺灣主教團臺北復校,2013年統合學校法人至今。現設有12個學院附設醫院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研究院,是臺灣主要綜合大學之一。

輔大直屬宗座督導,享有高度國際性,擁有全臺最初AACSB認證、A&HCI期刊、知名國際體育校隊UMAP國際秘書處。現為亞洲博雅大學聯盟EUTW七校聯盟清華五校聯盟等創始成員,教育部教卓計畫深耕計畫固定入選校。交協表列台灣7大名門大學之一。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國王學校,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學校之一.[2];而中國最早的學校,據估計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