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毅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毅衡
出生 1943年
广西桂林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知名于 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
知名作品新批评
符号学导论
苦恼的叙述者

赵毅衡[1] 汉族,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卞之琳先生,是莎学专家卞之琳的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生,获文学理论硕士学位(1981)。80年代中期,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现为四川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符号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与虹影结婚,2003年离婚,2007年与西南大学教授陆正兰博士结为伉俪,定居成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1988年起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符号与传媒》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

赵毅衡一直关注传媒的发展和传播学研究前沿,将符号学和叙述学研究视野拓展到传媒与传播学。他认为“我们正在面对人类传媒第三次突变,这次突变可以与5万年前言语符号的发明,5千年前文字的发明相提并论。面对传媒的数字技术突变,符号学必须重新定义自身”。赵毅衡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学就是意义学”。“符号学在许多领域(文学理论,文化理论,语言学、人类学等等),只是可用的方法论之一。但是在一个学科中,符号学是不言而喻的(by default)方法论,这个学科就是传媒学(Media Studies)”。

简介

赵毅衡[2],男,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卞之琳先生,是莎学专家卞之琳的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生,获文学理论硕士学位(1981)。80年代中期,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自1988年至今为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席。1991年与虹影结婚。2002年正式离婚。2007年逾西南大学教授陆正兰博士结为伉俪。 符号学看“泛艺术化”:从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3]

中文著作

《新批评》(1984),《符号学导论》(1990),《苦恼的叙述者》(1991),《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1997),《必要的孤独——形式文化学论集》(1998),《建立一种现代禅剧: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1998),《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2001),《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2002);《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2003);《有个半岛叫欧洲》(2007),《对岸的诱惑)(增订本,2007),《重访新批评》(2009),《意不尽言》(2009)。

英文著作

Chinese American Poetry, in collaboration with Lin-chi Wang, Asian Voice Press, 1993; “The Triumph of Re-Semantization: On Yu Hua”, World Literature Today, Summer 1994; “Ma Yuan: The Chinese Fabricator”, World Literature Today, Winter 1995; The Uneasy Narrator: Chinese Fi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ost-Isms and Chinese New Conservatism”, New Literature History, Summer 1997; The Lost Boat, Avant-Garde Fiction from China, The Wellsweep Press, 1995; “The end of History in China”, In Memoriam for Hulmut Martin, University of Bochum Press, 2001; 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 SOAS Publications, 2001等共10种。

文学创作

居士林的阿辽沙》(中篇,1994),《沙漠与沙》(长篇,1995);散文集有《豌豆三笑》,《西出洋关》,《伦敦浪了起来》,《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主要著作

赵毅衡:《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四川大出版社,2017年;

赵毅衡:《形式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赵毅衡:《断无不可解之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赵毅衡:《趣味符号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

赵毅衡:《广义叙述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

赵毅衡:《赵毅衡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

胡易容,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赵毅衡:《有个半岛叫欧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赵毅衡:《对岸的诱惑》,知识出版社,2003年;

赵毅衡:《礼教下延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

赵毅衡:《远游的诗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赵毅衡:《美国现代诗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

期刊论文

(2017-2018年代表成果)

1、赵毅衡:《论意义顺序:对象先于符号,还是符号先于对象?》,《兰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2、赵毅衡:《皮尔斯“真知目的论”与维纳“反馈目的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3、赵毅衡:《从符号学定义艺术:重返功能主义》,《当代文坛》,2018年第1期;

4、赵毅衡:《冷感情?无风格?零修辞?——关于巴尔特“零度写作”的符号学论证》,《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5、赵毅衡:《认知差:意义活动的基本动力》,《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

6、赵毅衡:《“表征”还是“再现”?一个不能再“姑且”下去的重要概念区分》,《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8期;

7、赵毅衡:《指示性是符号的第一性》,《上海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8、赵毅衡:《实践意义世界是如何从物世界生成的》,《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9、赵毅衡:《论元符号》,《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10、赵毅衡:《范畴与筹划:思维对意义世界的重要作用》,《人文杂志》,2017年第7期;

11、赵毅衡:《意义世界的复数性与复合性》,《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12、赵毅衡:《双义合解的四种方式:取舍,协同,反讽,漩涡》,《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13、赵毅衡:《组合元语言与解释漩涡的普遍性》,《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主要译作

《美国现代诗选》、《化身博士》。

[[

Yiheng3.jpg

|左|原圖鏈結来自突袭图片]]

相关作品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当代诗歌产生影响的著作。 1981年作者去美国研究,潜心翻读图书馆档案,寻找“第一手”材料。1983年写出《远游的诗神》一书,为中国新时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第一本具有扎实影响的著作,得到中国比较文学协会颁发的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但原书印数极少,已成学界罕见珍藏。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这本《诗神远游》,远非二十年前旧作的扩编改写。作者尽毕生心血,在中国诗学和美学传统中寻找现代性因素。本书大胆命题,小心求证,是作者研究风格的一个范例。

获奖情况

曾获 Fulbright Grant for Research in USA;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优秀成果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优秀研究奖;Berkeley Alumni Comparative Literature Gra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gents Fellowship;1990、1993、1997、2000 British Academy Research Grant;1992、1996、1999 University of London Research Grant;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Grant;《中央日报》微型小说奖;《创世纪》四十年诗歌奖。

赵毅衡:短篇小说是散文当中的诗 侦探小说变化无穷

客厅的两座大型书架被划分为符号学与叙述学、比较文学、现象学、心理分析、存在哲学几个区域。

赵毅衡的住处可以俯视连日暴雨后的锦江,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赭白相间的教学楼。2010 年回国后,他在这所高校任符号学与叙述学教授至今。朗澈的住宅,除卧室和不常使用的开放式厨房,其余空间均设有书架。客厅的两座大型书架被划分为符号学与叙述学、比较文学、现象学、心理分析、存在哲学几个区域。其余一些书则是以前认为重要现在不再珍贵的百科全书、百科辞典和已完全用不上的传记辞典,它们被赵毅衡称作“史前时代的遗物”。书架一角,也有他为博士生开辟的一片领地,用于收放白皮本论文。他也是个勤勉的专栏作者,整齐列放着的图书、电影或音乐碟片,多是由专栏稿酬换来。

茶几一端摆放着《万象》和《读书》,赵毅衡是这两种人文期刊的长期撰稿人。最近几年,他却不得不重新考虑年事已高的事实,全力将重心转向学术,为穷尽一生的研究做总结。自然,给报刊写文章的这件“十分享受”的事情需要再缓缓。站在今天的角度,他同样懊悔过去为翻译《美国现代诗选》,写作《诗神远游》、《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建立一种现代禅剧》放纵了大把光阴。这些作品在赵毅衡的学术生涯中无疑构成了岔路的风景,而他又是一个“兴趣广泛、缺乏拒绝走弯路毅力的人”。

无法逆转的时代趋势,曾让这位南京大学英语系高材生在煤矿熬度7 年。那时,每天不得不学习的毛泽东相关著作,竟成为他埋头苦读的材料。赵毅衡一边盯着领袖文集,一面把书上的汉字逐个“心译”成英文。1978 年恢复高考后的招收研究生的工作也得以启动,赵毅衡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新文化运动代表诗人卞之琳,成为卞的首个莎士比亚研究生。然而,不过数月卞之琳即发现他更适宜做理论,继而建议改变方向——从新批评入手,研究整个形式文论。后来的 1981 年,赵赴美游学,考取了伯克利加州大学汉学家西利尔·白之的比较文学博士。

伯克利求学、伦敦教书多年,一直带着的书不多,马恩选集、鲁迅全集他倒是一直留着,“马克思实在是位了不起的哲学家,年轻时读过到现在还觉得有用。”这期间,赵毅衡购买了不少图书馆低价售卖的二手书,这些经历被记入一篇名为《英国人如何读书》的随笔中。为方便研究和购书,他在国外选择住所时的标准之一就是邻近图书馆。当然,通过书店途径购买的全价外文书也有,他甚至意欲在重要研究工作完结后,翻译他于 1982 年在洛杉矶入手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小说《1914 年 8 月》。

音乐和电影是赵毅衡的生活调剂品。 《外滩画报》:请谈谈近期的阅读书目和研究课题。

赵毅衡:最近读得比较多的是《存在符号学》。在学术上,我对之前的工作还不够满足,所以近几年需要我对自己的学术生涯进行总结。最新要出版的一本书是《广义叙述学》,已经修改到第四稿了,为此也已经工作了三年。广义叙述学涵盖种类很多,譬如做梦或者一次法庭宣判、一场比赛,好像我们只是看客,人们通常都没有把它们当作故事来讲,所以我想把这些东西总结在一个体系当中。老年人容易守旧,但我需要的是完全新的体系。

《外滩画报》:最初走上形式论研究道路受到卞之琳先生怎样的影响?

赵毅衡:进社科院后,卞老很快就发现我喜欢做抽象理论,对他个人来说,也总觉得在理论上欠了一笔债。上世纪三十年代,“新批评”理论创始人之一瑞恰慈在北大和清华教书。以及后来到中国就赶上抗战的燕卜荪,他在西南联大教课,所以当时曹葆华卞之琳杨周翰等一批人很早就直接接触到西方形式论,他们也把这些东西传到下一代,后来中断了。卞老对此觉得很愧疚,认为应当有人做起来,所以他给我布置了这个任务。从 1979 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完成老师的嘱咐。

《外滩画报》:当时国内可供阅读的相应资料多吗?

赵毅衡:形式论的第一篇播种性论文是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这是形式论最早的两篇文章之一。这篇东西最早是由叶公超让卞之琳译成中文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已经刊登。直到 1964 年学界出版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叫做《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批判》。对于三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知识分子,必须在批判的名义下才可以介绍这些信息。这本书十分珍贵,卞之琳杨周翰李赋宁这一代受西方形式论影响的人全部参与了翻译,它也是我们重新开始研究形式论读到的第一本书。

视频

叙述学视频教程 赵毅衡 全34讲 四川大学


《外滩画报》:回国任教后,有哪些明显的感受?

赵毅衡:学生需要学术,对学术的饥渴对我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来了满满一堂的学生,总得让他们听点东西,不能总谈一些感想。中国文学乃至外国文学批评相当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批评家只是一个能说会道的读者而已,说的都是读后感。那么说读后感谁不会呢?顶多学生嘴笨一点,你笔头快一点,这不能算学术。中国思想往往喜欢大而化之,国人喜欢做宏大的思考,不喜欢做分析,所以我认为符号学如果能够兴起成功,会是中国思想对自己的一个反思。

《外滩画报》:先前读过你写的关于学术实用与无用的辨析文章,实用似乎快变得让人抓狂了。

赵毅衡:是这样的苦恼。符号学受到的最大的批评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没有深入读下去,恰恰符号学最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现在老在问幸福感,幸福感就是一个符号感觉一种符号认知。幸福感跟物质有多大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种意义解读。国际斗争也是符号问题,我们老在说文化帝国主义,它表现在具体的符号上,是很实际的名人占有率问题。中国人记住美国名人,美国人不记中国名人,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符号学研究的对象。前面的观点我说给那些审批学术项目的人听,没用。萧规曹随,他们认为以前怎么说现在继续怎么说就不会错。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多做功课多解释。 过于实用只能适用于一个小范围,不能扩大、覆盖整个意义表达的领域。

伯克利求学、伦敦教书多年,赵毅衡购买了不少图书馆低价售卖的二手书。

《外滩画报》:短篇小说的衰亡,也是你曾提到过的一个话题。对于这个现象应该如何看待?

赵毅衡:短篇小说就是散文当中的诗,它需要动脑子。如果短篇小说把问题点出来就没意思了,它不像长篇小说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满足读者的需要。现在都说人们没时间所以要浅阅读,可他们同时又在读几百万字的网络长篇。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看不起网络,因为最后任何一个体裁都要走向消亡。从符号学上讲,任何一个表意方式都不可能永远持久,就像古代西方的史诗完了,中国古诗也走完了。哪怕说电影,现在看上去似乎牢不可破,但没这回事。你可能要说这样的总结有点怕人对吧?实际上是这样的,没有哪个体裁可以千秋万代。

《外滩画报》:你是怎么迷上侦探小说的?

赵毅衡:我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是大道之作。我很喜欢侦探小说和侦探电影,侦探题材是一种模式化的东西,虽然逻辑是编造的,但这里面可以变化无穷,写得好的话就是一本符号学教科书。侦探小说的事件推进就是一个符号学的过程,符号学奠基人皮尔斯、发扬者西比奥克狂迷侦探小说。

《外滩画报》:音乐和电影的偏好类型是什么?

赵毅衡:最喜欢的一种音乐碟片是 Soundtrack(电影原声),现在最好的音乐都放在了电影里,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忽略音乐只注意到情节。工作的时候我很喜欢播放这类碟片,如果背景老是轻音乐的话会很单调。影碟倾向于看 《外滩画报》《外滩画报》C 纪录片,它们发音很标准也很好听。

视频

赵毅衡老师关于符号学及治学建议的访谈

视频

符号学视频教程 赵毅衡 全24讲 四川大学 {#ev:youku|XMzI3MTQ1NDQ5Ng|alignment=left}}

参考资料

  1. 个人简历网
  2. 赵毅衡,搜狐, 2018-07-26
  3. 从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快资讯, 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