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敘述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義敘述學》,趙毅衡 著,出版社: 四川大學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敘述是人組織個體與社會經驗的普遍方式。人是用符號來講故事的動物。這一點,半個世紀來許多學者都體會到,尤其在所謂[敘述轉向]之後。但是迄今沒有一本著作,如《中國符號學叢書:廣義敘述學》那樣,對所有敘述進行分類,並討論其普遍規律。
作者介紹
趙毅衡,符號學家,敘述學家,文化理論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符號學一傳媒學研究所所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師從著名詩人學者卞之琳先生,以形式論為終身研究方向。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任教於倫敦大學。2005年到四川大學工作,2008年恢復中國國籍,2008年創立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
目錄
導論
一、廣義敘述學的必要性
二、符號學與敘述學
三、敘述的定義
四、敘述是否必須捲入人物
五、「敘述轉向」:敘述成為文科普遍對象
六、倫理轉向與敘述轉向
七、敘述與人的生存意義
八、「新敘述學」如何到位
第一部分 敘述的分類
第一章 文本意向性
一、作為分類原則的文本意向性
二、模態
三、語力
四、模態一語力與文本
五、敘述體裁分類
第二章 演示類敘述
一、演示類與記錄類
二、展示
三、不可預測與即興
四、受述者參與
五、非特有媒介
第三章 心像敘述
一、為什麼夢是敘述
二、夢的敘述者
三、夢與想象
第四章 意動類敘述
一、普遍與特殊意動性
二、意動敘述的形式特徵
三、意動敘述的本質
第五章 紀實型與虛構型:雙區隔
一、虛構與紀實
二、從風格區分二者的可能性
三、用指稱性區分二者的可能性
四、敘述與「經驗事實」的區隔
五、虛構敘述的「二度區隔」
六、虛構在什麼意義上是「真實的」
七、虛構-紀實何者為標出項
第二部分 敘述的基本構築方式
第一章 敘述者
一、廣義敘述者的二象
二、作者一敘述者人格合一:紀實型
三、分裂式敘述者:記錄類虛構敘述
四、框架敘述者:演示類虛構敘述
五、受述者主導:心像虛構敘述
六、敘述者二象與區隔論
第二章 二次敘述化
一、敘述化,二次敘述化
二、「還原」式二次敘述
三、妥協式二次敘述
四、創造式二次敘述
五、還原優先與創造優先
六、二次敘述的作用
第三章 底本與述本
一、術語的困擾
二、幾個述本能否共用一個底本
三、情節究竟在哪裡形成
四、什麼樣的述本無底本
五、符號雙軸與敘述雙層
六、敘述在選擇中產生
七、底本里有哪些元素
八、底本的邊界與所謂「真實性」
九、紀實型敘述有沒有底本
十、三層次論
第三部分 時間與情節
第一章 廣義敘述時間
一、時間的各種範疇
二、被敘述時間
三、敘述行為時間
四、敘述內外時間間距
五、二我差
六、演示類敘述的時間
第二章 情節諸問題
一、情節與事件
二、「可述性」與「敘述性」
三、「否敘述」與「另敘述」
四、情節選擇的標準
第三章 可能世界與三界通達
一、可能世界理論與敘述學
二、可能世界,不可能世界
三、實在世界
四、紀實型敘述的世界
五、虛構世界
六、虛構世界中的邏輯不可能
七、通達與風格
八、通達的社會意義
第四章 情節的否定性推進動力
一、「四句破」模式
二、符號方陣的動態化
三、否定推進的意義
第四部分 敘述文本中的主體衝突
第-章 「全文本」與普遍隱含作者
一、文本的「合一性」
二、敘述的伴隨文本
三、全文本
四、普遍隱含儲
第二章 敘述的「不可靠性」
一、不可靠性的定義
二、如何確定敘述者與隱含作者
三、紀實型敘述會不可靠嗎
四、全局不可靠及其識別
五、局部不可靠及其糾正
第三章 敘述框架中的^格填充
一、「第三人稱敘述」如何會不可靠
二、人格填充之一:評論與拒絕評論
三、人格填充之二:次敘述者
四、人格填充之三:視角與力位
五、人格填充之四:人物
六、搶話
七、「搶鏡」
第四章 分層,跨層,迴旋跨層
一、敘述分層
二、演示類敘述如何分層
三、演示類敘述分層中的時間問題
四、嵌套
五、跨層
六、敘述悖論與自指悖論
七、迴旋跨層
第五章 元敘述
一、何為「元」
二、紀實型敘述的元乳枇
三、虛構型敘述文本的「元敘述化」
四、當代文化與「元敘述」
五、「犯框」:元敘述的共性
六、「元敘述」與敘述理論
七、元意識與中國思想
附錄:本書所用術語及^名中英對照表
參考文獻
- ↑ 漲知識:古人用什麼方法傳遞信息?,搜狐,2017-04-03
- ↑ 書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