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伦之(?—428年),字幼成,下邳郡僮县(今江苏省沭阳县)人。宋武帝刘裕生母孝穆皇后赵安宗之弟,南朝宋开国功臣。

幼年孤贫,事母以孝称。随刘裕在京口起兵平定桓玄之乱,以军功封阆中县五等侯。参与刘裕征讨司马休之和北伐后秦的战役,累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

刘裕代晋建宋后,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食邑千户,进号安北将军。宋少帝即位,征拜护军将军。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进号镇军将军,寻迁左光禄大夫、领军将军。

元嘉五年(428年),赵伦之因病去世,追赠侍中,谥"元侯"。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赵伦之                 出生时间         不详
                字 号         幼成                 去世时间         428年
                所处时代         南朝宋                 爵 位         霄城县侯
                民族族群         汉族                 官 职         镇军将军 左光禄大夫 领军将军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伦之,字幼成,下邳僮县人。赵伦之是刘裕生母孝穆皇后赵安宗的弟弟。赵伦之幼年时父亲早死,家庭贫困,赵伦之对母亲非常孝顺,并以此显名。 [1]

建功升官

  •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在京口举兵讨伐桓玄时,赵伦之也跟随刘裕平定京口和京师建康。桓玄之乱平定后,赵伦之因为战功被封为阆中县五等侯。
  • 义熙十一年(415年),赵伦之随同刘裕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及雍州刺史鲁宗之。赵伦之在随刘裕攻克江陵后,又受命与沈林子分领军队两路出击,进攻石城,在石城击败鲁宗之子鲁轨,鲁轨、鲁宗之、司马休之等人逃奔后秦。 战后赵伦之因功升任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雍州刺史、征虏将军,镇守襄阳。
  • 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后秦皇帝姚泓又再派鲁轨率军侵犯襄阳,赵伦之率军抵御,击溃鲁轨军。同年八月,刘裕北伐后秦,赵伦之统军坐镇襄阳,指挥荆雍方向的北伐事宜。赵伦之派遣顺阳太守傅弘之、扶风太守沈田子领军经武关入关中,攻占峣柳,并在蓝田大破姚泓的后秦军。 战后,赵伦之进号"后将军"。 [2]

佐命元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赵伦之以佐命功,晋封为霄城县侯,食邑千户。不久,刘裕又给赵伦之进号安北将军。当时赵伦之仍然在任雍州刺史,镇守重镇襄阳。赵伦之进号安北将军后,以襄阳各地的杂姓太多为由,命长史范觊之整理雍州氏族,按等级辨别出门第高低。 [3]

后期荣显

  • 永初三年(422年)五月,护军将军檀道济以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的身份出镇南兖州,护军将军一职空缺。宋少帝刘义符即位后,朝廷便征拜赵伦之入京接替檀道济,担任护军将军
  • 景平元年(423年),赵伦之因故卸任护军将军,朝廷调刘怀慎担任护军将军,接替赵伦之,但刘怀慎不久便离世。次年,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进行废立前夕,护军将军之职亦被傅亮加领。 [4]
  •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赵伦之被宋文帝刘义隆调任为镇军将军。 同年五月,因中领军到彦之在平定谢晦后出任南豫州刺史 ,领军一职空缺,文帝遂选定赵伦之担任领军重职,接替到彦之。同年六月,文帝正式任命赵伦之为左光禄大夫、领军将军。 [5][6]

因病逝世

  • 元嘉五年(428年)十二月,赵伦之在家中病逝,文帝给他追赠侍中 ,谥为"元侯"。他的儿子赵伯符继承他的封爵。 [7] [8]

人物典故

赵伦之虽然因为是外戚而在入宋后的地位极其显贵,但他却始终很俭朴简素。他的性格粗野朴实,不擅长处理人情世故之事。他曾长期担任雍州刺史,觉得自己过得富有充实,然而当他在少帝即位后入京担任护军将军,发现自己的资历和能力都与之不相称,以为自己是被贬了。光禄大夫范泰就对他开玩笑说:“司徒公缺职时肯定会任用你,我不是说这是因你的资历所致,而是因外戚身份而轮到你。”赵伦之听后非常高兴,多次带着酒肴去拜访范泰。[9] [10]

人物评价

  • 刘裕:"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丹阳尹徐羡之,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使持节、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使持节、督北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领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阳男刘粹,使持节、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马南郡宜阳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建威将军、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规远谋,扶赞洪业;或肆勤树绩,弘济艰难。经始图终,勋烈惟茂,并宜与国同休,飨兹大赉。羡之可封南昌县公,弘可华容县公,道济可改封永修县公,亮可建城县公,晦可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怀慎、彦之各进爵为侯,弥改封曲江县侯、粹改封建安县侯,并增邑为千户;伦之可封霄城县侯,食邑千户;邵可封临沮县伯,林子可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开国之制,率遵旧章。" [11]
  • 李延寿:赵伦之、萧思话俱以外戚之亲,并接风云之会,言亲则在赵为密,论望则于萧为重。古人云“人能弘道”,盖此之谓乎。[12]

史籍记载

  • 《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13] [14]
  • 《南史.卷十八.列传第八》[15]

参考资料

  1. 《宋书.赵伦之传》:赵伦之,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后之弟。幼孤贫,事母以孝称。
  2. 《宋书.徐羡之传》提及永初元年,刘裕加封佐命功臣的诏书有"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此提及赵伦之为后将军,之前平定司马休之后赵伦之是征虏将军。那么,赵伦之的后将军当是417年—420年间进号的,最有可能就是在北伐后秦后。
  3. 《宋书.卷八十三》: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
  4. 《宋书.傅亮传》:景平二年,领护军将军。
  5. 《宋书·文帝本纪》:(三年六月己未)以镇军将军赵伦之为左光禄大夫、领军将军。
  6. 《宋书.赵伦之传》:寻迁左光禄大夫,领军将军。
  7. 《宋书.赵伦之传》:五年,卒。子伯符嗣。
  8. 《南史.赵伦之传》:五年,卒,谥元侯。子伯符嗣。
  9. 《宋书.赵伦之传》:伦之虽外戚贵盛,而以俭素自处。性野拙,人情世务,多所不解。久居方伯,颇觉富盛,入为护军,资力不称,以为见贬。光禄大夫范泰好戏谓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资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伦之大喜,每载酒肴诣泰。
  10. 《南史.赵伦之传》:伦之虽外戚贵宠,而居身俭素,性野拙涩,于人间世事多所不解。久居方伯,公私富贵。入为护军,资力不称,以为见贬。光禄大夫范泰好戏,笑谓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资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伦之大喜,每载酒肴诣泰。
  11. 《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上初即位,思佐命之功,诏曰:"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丹阳尹徐羡之,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使持节、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使持节、督北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领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阳男刘粹,使持节、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马南郡宜阳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建威将军、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规远谋,扶赞洪业;或肆勤树绩,弘济艰难。经始图终,勋烈惟茂,并宜与国同休,飨兹大赉。羡之可封南昌县公,弘可华容县公,道济可改封永修县公,亮可建城县公,晦可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怀慎、彦之各进爵为侯,粹改封建安县侯,并增邑为千户;伦之可封霄城县侯,食邑千户;邵可封临沮县伯,林子可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开国之制,率遵旧章。"
  12. 李延寿著《南史.卷十八列传第八》
  13. 宋书 卷四十六 列传第六.国学导航.2016-09-10
  14. 参见(南齐)沈约著《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赵伦之》(该传为后人所补)
  15. 参见(唐)李延寿著《南史.卷十八.列传第八.赵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