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貴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貴生》選自《呂氏春秋》卷二 ·仲春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原文

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則弗②為。由此觀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職,不得擅為,必有所制。此貴生之術也。堯以天下讓於子州支父③。子州支父對曰:「以我為天子猶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將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於它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殺其君④,王子搜⑤患之,逃乎丹穴⑥。趙國無君,求王子搜而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為君也。魯君聞顏闔⑦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顏闔守閭⑧,鹿布⑨之衣,而自飯牛。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邪?」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使者致幣,顏闔對曰:「恐聽繆而遺⑩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還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非惡富貴也,由重生惡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貴驕得道之人,其不相知,豈不悲哉!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棄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為也?凡聖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夫生豈特隨侯珠之重也哉?子華子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故所謂尊生者,全生之謂。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虧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虧生則於其尊之者薄矣。其虧彌甚者也,其尊彌薄。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復其未生也。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服⑦是也,辱是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而迫生非獨不義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聞所惡,不若無聞;目見所惡,不若無見。故雷則掩耳,電則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惡,而必不得免,不若無有所以知,無有所以知者,死之謂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謂也;嗜酒者,非敗酒之謂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謂也。

注釋

①緒餘:絲的末端,指不必重視的輕微之物。②土苴(jū):土渣。苴:草。③隋侯之珠:傳說中大蛇報恩送給隋侯的珠寶。④子華子:魏人,道士。⑤全生:保全生命,順應生命的天性。虧生:生命的天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迫生:壓抑生性,苟且偷生。⑥所以知:使認識外物的感知器官知覺。⑦服:屈服。

譯文

聖人深深思慮天下,比不上他對]]生命\\的看重。眼、耳、口、鼻是為生命服務的。耳朵雖然想聽到聲音,眼睛雖然想看到色彩,鼻子雖然想嗅到芳香,口舌雖然想品嘗滋味,但如果這些危害到生命就抑止。由此看來,眼、耳、口、鼻不能隨意行動,一定要有所抑制。這就像做官一樣,不能擅自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所約束。這是重視生命的要求。堯要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他說:「我可以承擔天子的職責。雖這樣說,但我現在患有憂鬱病,正要治療,沒有空暇顧及天下的事。」擁有天下,是重大的事,子州支父不願因此而有害自己的生命,又何況其他的事物呢?只有不因天下而損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被託付天下。越國三代的君主都被越國人所殺,王子搜擔心遭此厄運,逃到了采丹砂的井中。越國沒有了君主,越國人尋找王子搜但都找不到,追蹤到采丹砂的井中。王子搜不肯出來。越國人點艾草熏他出來,並讓他坐上君王的馬車。王子搜拉着繩子登上馬車,仰天長嘆:「當君王的命啊!為什麼偏偏不可以離棄我呢?」王子搜並非討厭做君王,只是擔心做君主的禍害。像王子搜這樣,可以說是不因為擁有國家而傷害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越人所要求得到他,希望他當上君主的原因。魯國國君聽說顏闔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派人先把財幣送去給他。顏闔把守在里巷門口,穿着粗布衣服,並且親自餵牛。魯君的使者來到,顏闔親自面對他。使者問:「這是顏闔的家嗎?」顏闔回答說:「這是顏闔的家。」使者奉上財幣,顏闔回答說:「恐怕你聽錯了,反而加你的罪,不如先審察明白。」使者回去反覆弄清後再來尋找他,就找不到他了。像顏闔這樣的人,不是討厭富貴,是由於重視生命而討厭富貴,世上的君主多因貴富而對有才學的人驕恣,他們不相互了解,這難道不是很可悲嗎?

所以說:道行中至真的地方是用來保全生命,其餘的才是用以治理國家,其中輕賤之物才用來治理天下。由此可見,成就帝王之業的功夫只是聖人閒暇時的事情,並不是他們用來完善自身的保養生命的方法。當今俗世中的人,危害身體,放棄生命去追求身外之物,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他們究竟要做什麼呢?凡聖人的行動,一定會審察行動的原因與方法。假如有人在這裡用隋侯的寶珠彈射高空中的飛雀,世人必定笑他。為什麼呢?所用的物貴重,所得到的物輕賤的原因。生命難道比不上隋侯的珠寶貴重?子華先生說:「全面順應生命是最上等,片面順應生命第二,死又次一等,壓抑生命是最下等。」因此,所謂珍惜生命就是全面順應生命。所謂全面順應生命,是使六欲都得到它們適度相宜的需要。所謂片面順應生命,是使六欲達到它們相宜需要的一半程度。對生命的損害分薄了生命的尊貴,生命損害得越厲害,生命的尊貴就越被分薄。所謂死亡,是沒有知覺,回復到人還沒有出生的狀態。所謂壓抑生命是六欲沒有得到相適宜的需要,反而卻獲取了它們所十分厭惡的東西,屈服、恥辱就是這種情況。沒有什麼恥辱比不義更大的了,所以不義,就是苟且偷生,但苟且偷生並非只是不義,它連死都不如。憑什麼知道這點呢?耳朵聽見不想聽的東西,不如不聽;眼睛看到所厭惡看見的,不如不看。所以打雷時就捂住耳朵,閃電時就閉上眼睛,這是像苟且偷生一樣的比方。凡六欲都知道自己所十分厭惡的東西,如果一定不能免除,就不如沒有知覺,沒有知覺,就稱為死亡,所以苟且偷生不如死去。喜歡食肉的並非死的腐肉都吃;貪好飲酒的並非變壞的酒都喝;珍惜生命的並非願苟且偷生地活着。

藝術特徵

《呂氏春秋》在文學上的另一個突出成就是創作了豐富多彩的寓言。據初步統計,全書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則。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國古代的神話[4]、 傳說、故事而來,還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創造,在中國寓言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察今》篇為了說明「因時變法」的主張,後面也連用「荊人涉雍」、「刻舟求劍」和「引嬰兒投江」三個寓言[5]。該書的寓言生動簡練,中心突出,結尾處往往點明寓意,一語破的。

視頻

貴生 相關視頻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愛類80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重己0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