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调风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昆剧表演艺术(剧照)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调风月》,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班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昆曲剧目。

剧目介绍

1958年6月26日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创作活动七百年首演于上海大众剧场。苏雪安改编并谱曲。梁谷音饰燕燕,岳美缇饰小千户,华文漪饰莺莺。

剧情叙侍婢燕燕受小千户诱骗失身,又被逼为其说亲。小千户别娶他人之日,燕燕当众揭露,忿然出走。

原作四折,改编本剪裁、熔铸原词,分为八场,分别写小千户探望姑母、诱骗燕燕、踏青遇莺莺及燕燕、闹帕、自叹、受命、说亲、闹洞房。增写小千户曲文,扣准人物性格,近似原作风貌。情节上改变燕燕忍辱做小夫人的结局,使这一人物更具反抗精神。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于!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1]”;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视频

调风月 相关视频

上海戏曲学校的老师上台,演绎戏曲韵律操,能够打造美好体态
中国戏曲绝活展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