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山艺文特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八德路一段1号
www.huashan1914.com

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又名华山艺文特区华山文化园区华山1914英语: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园区前身为“台北酒厂”,为台湾台北市台湾古迹列表。在1999年后,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组织及个人使用的艺术展览、音乐表演等文化活动场地。此外,园区内也有多间餐厅、咖啡馆、店铺、艺廊等商业设施。

历史

台北酒厂

台北酒厂创设于日治时期的1914年,原为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专制清酒蝴蝶兰人参酒;1922年,由台湾总督府实施专卖制度予以收买,改称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厂,以制造米酒及各种再制酒为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台湾省专卖局台北酒工厂;1949年,因台湾省专卖局改制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改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台北第一酒厂早年生产价格低廉、以树薯为原料的“太白酒”成为一般民众日常消费的最爱。大约从1950年代中期,台北第一酒厂的米酒产量逐渐增加,酒厂配合政府政策,研发各种水果酒,开始了台北第一酒厂的黄金时代,甚至获得“水果酒工厂”的称号。后因地价昂贵及台北水污染问题严重、不利酿酒,台北第一酒厂于1987年移至今桃园市龟山新厂,旧厂现作为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用。

日本樟脑株式会社台北支店工场

1918年(日治大正7年),日本樟脑株式会社台北支店在芳酿酒工场西北侧设升华工场从事精制樟脑的工作,此即为后来的精制工厂;1919年(日治大正8年)除了精制工厂外另外建造数栋的红砖造仓库。1930年(日治昭和5年)再扩建工场一座以试制精制粉末樟脑。此樟脑工场与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南门工场(今国定古迹台博馆南门园区)一为民营、一为官营,是日治中期台湾仅有的两处从事樟脑加工提炼的现代化工厂。1947年台湾省专卖局为加强生产起见,调整生产机构,增设樟脑、火柴、烟叶、酒业五公司,南门工场与升华工场均纳入该公司管理。1956年(民国41年),随著时代变迁,樟脑滞销,该年12月即裁撤樟脑局以及分支机构,改设樟脑炼制厂,再度改隶当时的烟酒公卖局管理。1967年(民国56年)随著台湾天然樟脑数量减少,再加上当时民意机关要求开放民营的声浪日渐升高,当时的公卖局遂结束樟脑炼制厂的业务。台北酒厂旁的樟脑精制工厂即在此时转交给台北酒厂使用。1988年(民国77年),位于工场南侧的第一干馏工场,以及办公厅等建物因审计部大楼的兴建而拆除。2007年(民国94年)5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厂商进行修复再利用与景观工程时,发现全台唯一留存的日治时期精制樟脑烟道,在同年10月正式被台北市文化局列为历史建筑,并列入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中。

以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闲置空间再利用

1997年,各领域之艺文界人士开始推动闲置十年的台北第一酒厂再利用为一个多元发展艺文展演空间。这一年,金枝演社在华山骑摩托车演出舞台剧《古国之神-祭特洛伊》,警方以《中华民国刑法》窃占国土罪逮捕金枝演社创办人王荣裕与金枝演社成员。李国修当时在现场观赏,紧急连络林怀民,林怀民至警局协助交保。这个事件也促成了华山艺文特区的建立[1]

台湾省政府文化处与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协商,自1999年起,公卖局将旧酒厂委托台湾省政府文化处代管,台湾省政府文化处再委托中华民国艺文环境改造协会经营。台北酒厂乃正式更名为“华山艺文特区”,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使用的创作场域。“华山”之名来自此区原为日本时代的桦山町,附近有桦山车站;“桦山”之名皆为纪念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而来。

精省后,华山转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经管,2003年底开始委由“橘园国际艺术策展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经营,并朝向“创意文化园区”的目标转型。

开放时间

户外空间24小时开放,其他依各活动/店家公告。

参考文献

  1. 何定照. 林怀民、李国修搭救 “金枝”2度复活. 联合报. [201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Chinese (Taiwan)).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