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莫辛纳甘步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莫辛-纳甘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干系列,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英文Mosin-Nagant,又称莫辛-纳干),即M1891莫辛-纳甘步枪,在俄国被称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枪),是在俄国政府委托下在1880年代后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制的步枪。


该枪由俄国军队在1891年正式采用,定型为1891型3线口径(7.62x54mmR)步枪。M1891步枪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争议,有两个设计能够进入官方评审的最后阶段,一个是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样枪,另一个是比利时的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设计的样枪。


开发历史

莫辛纳甘步枪各版本型号图片来自百家号

1886年法国采用8mm口径M1886勒贝尔步枪后(这是第一种采用无烟火药的小口径枪弹的军用武器),此举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一场使用无烟发射药小口径枪弹(相对之前的弹药)的轻武器军备变革,在1887年至1889年间,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军队都采用了类似的武器,俄国政府也决定采用一种类似的新型连发步枪,代替现役的伯丹步枪(类似于英国马蒂尼-亨利步枪的黑火药枪弹单发后装枪)。为此俄罗斯政府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从现有的毛瑟、勒贝尔、李-梅特福等设计中进行选择。莫辛也接受委托设计了一种5发单排弹仓的7.62mm口径步枪参与招标。根据古老的俄罗斯度量衡称为3线口径(注:liniya,英文为line,旧俄罗斯度量衡,1线等于0.1英寸或2.54mm,因此,3线等于7.62mm或0.3英寸)。而比利时武器设计师李昂·纳甘则向俄罗斯军队提交了一种3.5线口径(8.89mm)步枪和500发枪弹进行测试。


所有参与投标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间由俄罗斯军队进行测试,俄罗斯军队偏爱纳甘的设计。原本对纳甘的设计有利,但出于俄罗斯国家尊严的考虑,政府对莫辛的步枪很感兴趣。由于政府和军队的意见分歧,互不相让,最后委员会用了折衷的方法:把这两种设计合并在一种步枪上,结果是把纳甘兄弟设计的供弹系统装在莫辛设计的步枪上,因此这种步枪系统被称为莫辛-纳干步枪。而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获得补偿:纳甘兄弟得到酬金(后来纳甘兄弟设计的M1895手枪也被俄罗斯军队采用),而莫辛则晋升成上校并被任命为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主管,继续改进和生产这种步枪,莫辛上校于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图拉。在1960年,苏联设立了一个S.I.莫辛特别奖,奖励各个防务企业系统内的专家。


新一代步枪定型以后,沙俄衰弱的工业基础导致该步枪的产量始终上不去。当时主要生产步枪的军工厂只有三家,除了莫辛担任厂长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只有伊热夫斯克和图拉两个兵工厂。这三个兵工厂在当时相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兵工厂,无论设备,工人素质和生产技术都远远不及,这也导致前期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很低。[1]



历史沿革

莫辛纳甘步枪使用的7.62mm子弹图片来自搜狐

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出现的较早,早在1880年后期就开始研制,1891年被沙俄政府采购为制式武器,定型为M1891莫辛纳-甘步枪。但是,二战期间苏联使用的并不是这种原型枪,而是经过改进后的莫辛纳-甘步枪,也就是1891/30型莫辛-纳甘。


沙俄陆军在1891年开始正式装备该步枪,莫辛纳干主要性能并不亚于欧美,但当时沙俄军事工业基础太差,根本不可能大量生产。1904年“日俄战争”辛纳干步枪也参战,虽然表现不错但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沙俄士兵仍然拿着老式的单发步枪。而日军早就装备“三零式步枪”就是“三八大盖”的前身,“伯丹”单发步枪当然不是对手。战后俄军战败军方认为步枪不行是主因,不是枪不行而是根本没有几枝。但日俄战争后内部混乱中,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也难改善。故俄国人认为日俄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火力不足缘故。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向沙俄宣战,“沙皇尼古拉二世”打仗前才发现,部队枪支不足“人手一枪”都差得远。实战中莫辛纳干和毛瑟步枪对抗不相上下,甚至更适应俄国寒冷气候,但数量严重不足下俄军仍然伤亡惨重。1915年德奥军队全面攻势下,俄军伤亡250万人全线溃败,沙俄仓促编组送上前线补充,每个师不到一半人有步枪,其他人还是“老单发”,剩下的空手上前前线,最多是拿根木棍绑把刺刀。前线巨大伤亡后方经济崩溃,工业生产跟不上军工更受影响。最后沙俄把图纸给了美国枪械公司,订购生产155万支莫辛纳干步枪。美方刚交付5万支后,“十月革命”爆发沙皇倒了。苏联建国以后生产方面的问题解决。1930年推出了莫辛纳干M1891/30式新型号,就是加装较先进的瞄准装置,射程7百米左右有效杀伤。


二战爆发俄国开始打起来还不如沙俄,德军闪电战半年不到几乎全歼苏联国防军。苏联将全国男性差不多能征召的都找来,居然很快编入了数百万新部队。比起沙俄来怎么说还是进步了,至少步枪莫辛纳干有保证,因加工简单几年生产1700万支,每个红军士兵都有了武器。战斗中“莫辛纳干步枪”和老对手“kar98k步枪”打成平手。随着战争后期自动步枪大显身手,莫辛纳干步枪开始退出正面战场,但在狙击战中发挥巨大作用。苏联二战有20多名优秀狙击手,击毙敌军人数超过3百人,人手一支莫辛纳干步枪,可证明此枪的性能优秀。直到抗美援朝志愿军24军张桃芳还拿它,要了214名美军士兵的性命。[2]


结构机理

莫辛纳甘步枪枪机拆解图图片来自新浪

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操作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步枪。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桥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弹仓容弹量5发,有铰链式底盖,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


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在早期的枪型中,这个装置也兼具抛壳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开始,以后的枪型都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抛壳挺。枪膛内有4条右旋转膛线。当枪机闭锁时,回转式枪机前面的两个闭锁凸笋呈水平状态。[3]


狙击型号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图片来自搜狐

就枪械本身而言,莫辛纳甘步枪的有效射程为400米,在使用瞄准镜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可以延长至800米。如果是超远距离的狙杀,莫辛纳甘步枪的表现确实不如现代狙击枪,但那时的战斗基本是中近程,比如巷战,莫辛纳甘步枪依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该步枪由于枪管较长,发射7.62×54毫米R枪弹后坐力相对适中,性能良好,该枪精确射击能力异常强大,即便是普通的莫辛-纳甘拿过来也可以当做狙击枪来使用。


莫辛·纳甘系列狙击步枪在当时通过各种渠道也流传到其他国家,供当时的顶尖狙击手使用。它名声显赫:芬兰、中国、前苏联狙击个人最高纪录保持者使用的都是它。芬兰顶尖狙击高手西蒙·海耶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用它在4个月时间内射杀542名苏军,成为全世界狙击之王。经典战争大片《兵临城下》中的那位打得德国侵略者灵魂出窍的苏军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使用的也是它。[4]

主要数据

抗美援朝战役中使用莫辛纳甘的志愿军狙击手张姚方  图片来自诗经网
产地         沙俄-苏联
全长         1287毫米
枪管长度         730毫米
弹仓容量         5发
弹药         7.62X54毫米R 子弹
口径         7.62mm
枪机种类         手动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速率         约15发/分
枪口初速         850米/秒
有效射程         400米
狙击射程         800米
瞄准具型式         弧形表尺缺口、针形准星,美国猎枪式光学瞄准镜


武器评价

依然活跃于中东战场的莫辛纳甘步枪   图片来自搜狐

莫辛纳干这款步枪在当时来看非常先进,他的主要性能并不亚于后来大名鼎鼎的毛瑟,李恩菲尔德,春田M1903步枪。莫辛纳甘枪族因其生产简便,可适应任何恶劣环境,所以十分适合前苏联广袤领土上的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战争。而其的操作十分简单,可以“大大弥补士兵的训练时间”。[5]


莫辛-纳甘是最早的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之一,枪声清脆, 有如水珠溅落, 因此我们中国人为莫辛-纳甘起了一个颇具诗意的绰号“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枪击设计复杂,做工粗糙,整体显得比较笨拙。手动保险装置是在枪机尾部凸出的一个“小帽”,向后拉时会锁住击针,而向前推时会解脱保险状态,操作时不太方便而且费力。水平伸出的拉机柄力臂较短,因此操作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而且比起下弯式拉机柄在携行方面时较不方便,而下弯式拉机柄只有狙击型才有。


总体来说,莫辛纳甘步枪有着操作不便等缺点,但不失是一把好枪。而在经历近百年的各种战争洗礼后,该枪族依旧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场战争中。


一直到1948年,苏军换装AK-47突击步枪,莫辛纳甘步枪才正式退役。不过,莫辛纳甘步枪并未在1948年退出历史舞台,毕竟在二战期间生产了上千万支,哪怕退役了也是庞大的库存,销毁太过可惜。莫辛纳甘步枪的子弹通用性较高,而且价格低廉。反观其他二战步枪,适合口径的子弹早就停产了,想用还得专门找人定制,耗时又价高。故莫辛纳甘步枪还活跃在现在中东战争中。[6]


视频

一直被人被遗忘的武器,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