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庄存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庄存与
原图链接

庄存与(1719年-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江苏武进人。今文经学派中常州学派的首创者。

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幼诵六经,尤长于《书经》[1]乾隆十年(1745年)中乙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迁内阁学士。入值南书房上书房。乾隆二十一年,督直隶学政。四十九年(1784年)官至礼部左侍郎

庄存与是经学家,倡今文经学,研治《春秋》公羊学,与刘逢禄同为常州学派之始宗师。阮元称庄氏“于六经皆能阐抉奥旨,不专专为汉、宋笺注之学,而独得先圣微言大义于语言文字之外”[2]。乾隆三十九年(1774),庄存与出任《四库全书》总阅官,总理全书的审阅工作,为这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的编纂和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3]

钱穆以为庄氏不重考据,而喜牵合比附汉儒异义可怪之论[4]。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卒,年七十岁。

科举第一家族

毗陵庄氏族谱
原图链接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研究庄氏家族评论:

庄氏家族的核心是“读书”,庄氏家族的一个特点是,明清时期庄氏出了200多位中上级官员,但是基本上无贪官,这也很少见。这与庄氏重视家风、家学渊源分不开。

常州周边市镇并不发达,因此庄氏家族中进士开始发达后,就迁居到常州城内,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宗族”。[5]

著作

  • 《春秋正辞》十二卷、《尚书概见》三卷、《尚书说》一卷、《毛诗说》、《周官说》等均辑为《味经斋遗书》。《春秋正辞》,是常州学派的第一部著作。

庄存与故居

庄存与故居修复前
原图链接
庄存与故居修复前
原图链接

庄存与故居位于常州市马山埠。故居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康熙年间(1662-1735年)经其父庄柱扩建,乾隆年间(1736-1795年)庄存与又增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庄存与从京师归故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就病逝于此。解放后,由常州卫生学校改建为校舍。今仅存西厢房6间,膳屋,从屋各3间及西首花篮厅5间以及庭院等建筑,街南原有三元阁上下各三间,今已不存。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

毗陵庄氏是明清时期常州地区知名的文化家族,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多数江南大家出自(至少是自称)本地或北来士族高门不同,毗陵庄氏本是普通百姓,从安徽流寓金坛,随后入常州经商。经过数百年发展,毗陵庄氏通过巧妙的通婚和持续不懈的努力,完成向上的阶层流动,成功跻身江南顶级书香世家。毗陵庄氏明清时期共中举79人,中进士35人,在全国范围内罕有其匹,更有兄弟鼎甲、兄弟会魁、兄弟三进士、兄弟二进士、三代八进士、七世十九进士、同榜三进士等诸多盛事。甚至直到当代,毗陵庄氏仍然家风不坠,如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三兄弟并为院士。

常州当地知名文史专家季全保介绍,庄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的常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庄氏家族的房子,从城西到城东,几乎占据了常州半个古城。单单祠堂,就有20多个之多。

以庄存与故居为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由庄氏后人扩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存与弟弟庄培因考中状元,遂成“状元第”,原有仪门、旧有水码头、照壁及宝砚堂、启裕堂等房屋百间之多。[5]

注释

  1. 龚自珍:〈庄方耕神道碑〉
  2. 〈庄方耕宗伯经说序〉,收录于庄存与《味经斋遗书》
  3. liuhm. 庄存与常州故居.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3-16 [2019-02-04] (中文). 
  4.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5. 5.0 5.1 来源:现代快报. 中国科举第一家族出了200多官员 常州庄氏今何在. 凤凰网. 2016-06-26 [2019-02-04] (中文). 
  6. 清朝著名经学家庄存与简介,庄存与故居在哪?. 纵观历史网. [2019-01-01] (中文). 

参考

  • 汤志钧/著《庄存与年谱》. 台湾学生书局. 2000年10月30日出版. ISBN:95715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