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芙蓉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芙蓉村为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的一个陈姓聚居村落,为楠溪江中游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该村据传始建于唐末,有闽人陈氏夫妇为避战乱迁此定居。村落以“七星八斗”的寓意规划兴建(星即路灯,斗即水井),东西窄、南北长。传南宋时有18人同朝在京为官,世称“十八金带”[1]。现状村内保留有寨墙寨门、陈氏大宗祠、芙蓉书院(追远书院)、芙蓉亭、司马第大屋和将军屋等古建筑近五十座。

概述

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北离岩头村约1公里。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距今以有1000多年。因村西南有三崖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为村名。该村占地215亩,现有443户人家。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芙蓉村为单一陈姓村落。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从浙江永嘉县城出发,出了县城不远,就看到了远处奇特的山崖,如莲花盛开,其中有三个山峰相挨甚紧,犹如莲花三瓣,其形酷似。即便是从没有听说过“芙蓉三崖”的人们,也不可能不被山峰的奇特而吸引,以为是“芙蓉村”到了。其实沿着楠溪江这一带,许多村子都能得到芙蓉三崖的“惠顾”:下园村、芙蓉村、岩头村、溪南村等。

这些村子都以芙蓉三崖借景:如芙蓉村的芙蓉池“水映芙蓉”、岩头村的丽水湖“水映三崖”…有这么多村子都以芙蓉三崖为自豪,可是当初能够抢先一步以“芙蓉”“注册”的,只有芙蓉村。人们一听芙蓉村的名字,就觉得这里一定长满了芙蓉。其实芙蓉村里无芙蓉,只是借山上的景致罢了。但是这里既能“抢注”,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芙蓉三崖在芙蓉村的西南面,每天清晨太阳出山之时,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红,不光是形似芙蓉,颜色也很像。村子里有一个大水池,名叫“芙蓉池”,就是因为每天傍晚芙蓉峰都会倒映在池水中,因此村子便命名“芙蓉村”了芙蓉村的东门是村子的正门,真有点像公园大门。从这个门的设置看,村于是封闭型的,村门一关,这个方向便没有通道可以出来。

当然,这个村子不止这一个门,还有好几个门。历史上出于防御的需要,芙蓉村共有七座寨门,其东门是主入口。别小看这个门,它也是“老祖宗辈儿”的了。它建于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为二层阁楼式建筑,歇山顶。上为谯楼(京剧里经常有“听谯楼又打四更牌”的唱词),下为大门。由于大门封闭,故当年它的防御功能之强也可以想见与苍坡村以“笔墨纸砚”来布局相仿,芙蓉村是以“七星八斗”来布局的星,是指道路交汇处的方形平台;斗,是水渠交汇处的方形水池,是“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七星呈翼轸形分布,八斗为八卦形分布。道路与水系交叉纵横,成为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用处颇多:和平时期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可用来防火、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等。战争时期,“星”可以用来作指挥台,“斗”可以用来 贮水以防火攻此外,七星八斗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芙蓉村的子孙后代人才辈出,犹如天上的星斗一般[2]。由此看来,芙蓉村的先民们在设计村子的功能上,真是煞费苦心。之所以想到贮以克攻,是因为芙蓉村曾经有被火烧的惨痛历史

视频

芙蓉村 相关视频

芙蓉村是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也是中华历史文化名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