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色达五明佛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色达五明佛学院,原称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藏语:གསེར་རྟ་བླ་རུང་ལྔ་རིག་ནང་བསྟན་སློབ་གླིང་,威利:gser rta bla rung lnga rig nang bstan slob gling,THL:Serta Larung Ngarik Nangten Lopling),或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色达佛学院、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或喇荣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喇荣沟,因以佛教“五明”为主要课程而得名,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由晋美彭措堪布于1980年创办。该院平均海拔3900米,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寺院建筑群占地2.3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1.7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1]。2017年寺院分离后,已与喇荣寺互不隶属,为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中等宗教学院。

历史

1980年6月,晋美彭措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乡喇荣沟创建学经点,最初仅有32名学员,由晋美彭措一人担任堪布。喇荣沟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海拔3700米,当时并无人烟。1985年,喇荣学经点经被色达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1987年[c],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为之题写“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校名,并致函色达县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协助办学。1992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为该校题词“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全知班禅仁波切悦意批准建之……”。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院名。1997年,由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事务局报请四川省宗教事务局批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正式成立,其后学院规模逐渐扩大。

1980年喇荣学经点创建之初仅有32名学员。至1993年,佛学院有学生2千多人,教师54人,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2014年底,佛学院有僧众学生5千余名,教师100余名。中国学生一般凭当地政府、寺庙的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学院深入考察后方可入学,入学后从文法直至密法窍诀依次学习,学制一般为6年,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特殊毕业证书需进一步学习至12年[d]。佛学院一带除其本院的师生之外,还居住有大量慕名而来的外地僧众,至2001年总人口已达8千左右。据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称,2001年时中国政府曾拆除学法者自建的部分木棚屋,并计划将学院人数控制在1400人以内。

2013年,学院所在的洛若乡撤销,设立洛若镇,五明佛学院改造被纳入撤乡建镇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建设。2014年1月9日,学院觉姆经堂后方僧舍发生火灾,火势经过6小时扑灭,烧毁僧舍150间;后查证为电线短路引发。2014年5月,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到佛学院调研时强调,寺庙要增强法治意识,不能无序扩张、自行其是,要积极配合洛若撤乡建镇工作,要推进寺庙功能分区,改变周边房屋乱搭滥建、消防隐患突出、管理较为混乱的现状。2014年,色达县政府投资850万元,对佛学院进行了10KV线路改造。2015年,佛学院一带总人口已达4万左右。2015年11月26日,400名僧人入住新建的色达县洛若镇社会救助福利中心。2015年12月29日,中共色达县委在回复网友提问时称将向省、州电力部门协调,争取到政策和项目支持后对学院进行低压电网改造。2016年,由政府出资的五明佛学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成。

2016年7月,喇荣五明佛学院区块进行小规模改造,引发媒体关注。2016年,共有大约1500间红色棚屋被陆续拆除。根据色达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该县将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人员劝退、僧房拆除、院寺分离和社区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列为2017年政府工作安排的重点之一。道孚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该县完成154名色达五明佛学院道孚籍僧尼的劝退工作。2017年4月,索达吉堪布向学生说明学院改造计划,当月计划拆除棚屋3325间,外地学生将被陆续遣返,五六月份进行基础设施完善,七月拆简改造项目基本完成。部分觉姆被安排到白玉县亚青寺继续修行。2017年4月26日,色达县旅游局发布公告,为加紧推进旅游主通道、消防通道的建设实行为其20天的游客限量措施,每日进入佛学院的游客限量1000人。2017年5月,色达县政府在洛若镇沙玛沟和其梁沟兴建、华西集团六公司承建的劝退觉姆安置点开始施工[2],安置点距色达县洛若镇约20公里。

2017年8月28日,色达县五明佛学院、喇荣寺管理委员会在色达县洛若镇挂牌成立,喇荣寺与五明佛学院正式院寺分离。2018年9月,沙玛沟和其梁沟的劝退觉姆安置点投入使用,为解决安置点的出行问题,色达县后来在两地新增了公交站点。

布局

喇荣沟群山环绕,距色达县城东南20余公里,沟口为佛学院大门牌坊,牌坊是为藏、汉双语题写的“གསེར་རྟ་བླ་རུང་ལྔ་རིག་ནང་བསྟན་སློབ་གླིང་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校名。大门两侧有十几座放置经书和佛像的白色塔子。穿过大门沿喇荣沟前进约3公里方可到达佛学院。佛学院大殿坐落在山谷底部,包括喇嘛学习的大经堂,汉地僧众学习的汉经堂和觉姆学习的觉姆经堂。山顶的坛城共分为三层,一、二层可以转经。

学法者在山坡上自行搭建的大量木棚屋,常统一粉刷成具有神圣含义的褐红色,至2017年红房子已经超过万间,绵延数公里,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成为摄影师和旅行者喜爱的朝圣地之一。但由于僧尼自发修建的红房子沿山坡逐渐上山顶辐射,最高处坡度已近45°,如遇恶劣天气导致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很可能发生大面积垮塌,而且由于缺少规划,僧舍区垃圾随意堆放,厕所脏乱,如遇疫情将难以控制。因此色达县政府从2016年开始对佛学院进行拆简改造,以完善消防通道、旅游主通道、排污管道、饮用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并新建菜市场、浴室、饭店等功能性建筑。

视频

色达五明佛学院 相关视频

航拍四川色达县独特建筑
色达 大美西藏

参考文献